格律詩詞之粵語吟誦
呂君愾
一、粵語吟誦源流初探
粵詩始于漢痘昌,名于唐,盛于明扼劈。詩之吟誦荐吵,亦追溯至西漢捍靠。屈大均云:“孝惠時森逮,南海人張買侍游苑池褒侧,鼓棹為越謳闷供,時切諷諫歪脏。”[1]吾粵歌詩之道,似可推至二千年前豪硅,文人侍游懒浮,以詩諷詠之聲,已直達帝皇之耳。由于缺乏詳實史料稽穆,今天說楊孚、張買為南粵詩歌始祖尚難定論秧骑,但相對于漢魏六朝中國詩歌之繁榮期,嶺南詩歌還處于萌芽階段乎折。陳永正在《嶺南詩歌研究·嶺南詩派》中說:“六朝期間,嶺南文士吓蘑,代有其人。南朝梁時磨镶,新會人馮融為羅州(今化州)刺史,‘汲引文華士琳猫,相與為詩歌私痹,蠻中化之脐嫂,蕉荔之墟账千,弦誦日聞’”暗膜≡茸啵“梁武帝時桂陽(今連州)人廖沖‘博學能文辭……時武帝好儒學学搜,招徠天下名士,沖與焉恒水。嘗命賦詩,稱上意钉凌,嘉賞之’,梁武帝時曲江人侯安都‘工隸書御雕,能鼓琴。涉獵書傳酸纲,為五言詩頗清靡捣鲸∶銎拢’他曾多次招引文士如陰鏗愁溜、張正見等吟詩外厂∶嵯螅”[2]可見六朝時汁蝶,君臣、文友掖棉,時作文酒之會,更有地方官以詩歌吟誦作推行教化之法幔亥。
唐玄宗時期,張九齡帕棉、陳子昂開創(chuàng)了嶺南百代詩風,以格高笤昨、清音為尚,首倡以雄直之氣為詩捺僻。嶺南吟誦風格,亦以此為近匕坯。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工作中拔稳,詩歌教育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葛峻,而吟誦是詩歌教育中的一個重要手段巴比。過去的教育家們往往通過化雅為俗的方法,將傳統(tǒng)的素材轻绞,灌注到啟蒙教育之中。據(jù)屈大均記載:“粵俗好歌政勃,凡有吉慶,比唱歌以為歡樂既棺》硇”“唱一句或延半刻丸冕,曼節(jié)長聲,自回自復晨仑,不肯一往而盡拆檬。”[3]當時粵地(廣府竟贯、客家、潮州屑那、海南)啟蒙教育有材之鄉(xiāng)塾與城之私塾,所選教材有“《三字經(jīng)》持际、《千字文》、《千家詩》蜘欲、《神童詩》、《唐詩三百首》郭脂、《增廣賢文》、《幼學故事瓊林》展鸡、《龍文鞭影》等書埃难∮ū祝”[4]此類教材涡尘,大多通過詩、賦悟衩、韻、文的吟誦惠昔,培養(yǎng)幼童對聲幕与、韻镇防、律的感覺,故十歲前后之幼童来氧,能詩能文者大不乏人,其間更有大量兒歌中狂,提高學習興趣,其中一首今天六十歲以上的人皆能唱的兒歌胃榕,影響至為巨大瞄摊,歌云:
月光光勋又,照地堂(曬谷場)换帜。年卅晚,摘檳榔惯驼。檳榔香,摘子姜跳座。子姜辣,買蒲達(苦瓜)禾蚕。蒲達苦,買豬股换淆。豬股肥几颜,買牛皮倍试。牛皮薄蛋哭,買菱角。菱角尖,買馬鞭叛本。馬鞭長彤钟,起屋梁来候。屋梁高逸雹,買張刀。刀切菜转质,買鍋蓋。鍋蓋圓,買只船俊庇。船沉底,浸死兩個番鬼仔辉饱。
此歌運用易記易誦之頂真格,用韻多至五聲十部缔逛,通過吟誦、歌唱去體會褐奴、熟悉平仄韻律其徑至捷于毙。
當然敦冬,推動詩教最大的動力來自于書院唯沮。明清以后,中原文化名人大量入粵萌庆,廣府亦同時開設了大量書院教授生徒。百多年前践险,羊城主要書院有學海堂、菊坡精舍捏境、萬木草堂、粵秀書院垫言、羊城書院等,月中皆設官課蚌成、館課等詩歌活動凛捏,詩賦吟詠一直成為廣東書院的傳統(tǒng)。
嶺南誦詩之法坯癣,始自陳澧(1812—1882),道光壬辰舉人示罗,官河源縣學訓導。精言律蚜点,有《聲律通考》、《切韻考》傳世奶镶。1842年陪拘,兩廣總督阮元于廣州創(chuàng)學海堂,聘其為學長左刽。后又任菊坡精舍山長。所傳弟子黃元直(梅伯)悠反,清末舉人,官任江西瑞昌知縣梨水,亦以吟誦為能事∫叻蹋粵語吟誦之發(fā)展當數(shù)嶺南詞學家陳洵(述叔)(1871—1942),青壯年時為黃梅伯家塾師奇徒,視梅伯亦師亦友,隨其江右十數(shù)年摩钙,深得諷詠之旨。1929年9月网持,因朱彊村之推薦于中山大學文學院講授詩詞近十年长踊。據(jù)劉斯翰《海綃詞箋注·年譜》所記,述叔先生于中山大學授課時身弊,“每小時約講詞一、二闕阱佛,時復朗吟,”“時龍榆生南來廣州任中山大學教席涨冀,與同事每于窗外竊聽之麦萤。又曾過述叔之居所相訪∽秤ǎ”曾經(jīng)聽過述叔講課的廣州女詞人沈厚韶姻檀、任文媛親述當時盛況:“數(shù)十座之教室無虛席,室外更圍有百數(shù)十人旁聽绣版。述叔先生吟誦時音節(jié)嘹亮,極盡抑揚頓挫之至杂抽,聽者皆為之動容≈酰”
粵語吟誦的承傳和推廣者是朱庸齋先生(1920—1983)。庸齋為嶺南詞人兼詞學理論家阅仔,以年家子從述叔先生問學。其祖朱緝興乃朱次琦弟子八酒,康有為同門。其父朱恩溥為康有為之弟子袭景,家學淵源闭树,少年時即從諸師叔伯共游耸棒。述叔與庸齋报辱,均善于吸收粵曲中的拖腔之法,豐富吟誦的技巧幅疼,使之更具音樂美昼接,更易為聽者受落爽篷。
辛亥革命及抗日戰(zhàn)爭時期慢睡,皆有大量文化人避禍至港、澳等地漂辐,甚而遠至東南亞泪喊、美髓涯、加。廣東蚓再、廣西,連同海外華人聚居地摘仅,操粵語者幾近億人髓棋,中原傳統(tǒng)吟誦遂派生出一脈粵語吟唱的支流惶洲,影響甚大膳犹。
1960年以后恬吕,朱庸齋先生賦閑在家须床,設帳授徒,吸引了一班青年隨侍左右钠惩。早期弟子有蔡國頌、楊平森篓跛、沈厚韶坦刀、崔浩江、呂君愾鲤遥、郭應新、王鈞明盖奈、陳永正、古健青等究孕。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蚊俺,復有梁雪蕓逛万、李國明、梁錫源宇植、蔡庭輝埋心、蘇些雩等繼學疫粥。庸齋先生在講授詞課時慷彤,必先后對內(nèi)容吟誦一遍底哗,如此耳濡目染野建,累月積年绽昼,弟子每有會心目溉。部分弟子移民后更把吟誦法推廣至異域陷猫。
二、粵語吟誦方法:
(一)粵音圈聲
粵語吟誦法當以粵音為主,粵方言自元代以后一直保留有入聲,細致地分為四調(diào)九聲,即(陰)平上去入四聲與(陽)平上去入四聲加中入聲锰扶。陳永正先生根據(jù)清代《分韻攝要》一書按現(xiàn)代語音系統(tǒng)重新編寫的辨聲口訣罕偎,對于掌握平仄聲調(diào)甚有幫助俏站,摘要如下:[5]?
⑴不需調(diào)入聲的韻母
韻母(陰)平上去(陽)平上去
a ??????????????????鴉 啞 亞 ???????????????????牙 雅 訝
o ??????????????????科 火 貨 ???????????????????俄 我 餓
i ??????????????????衣 依 意 ???????????????????疑 以 義
é ??????????????????機 己 記 ???????????????????梨李利
ei ?????????????????威 委 畏 ???????????????????唯 偉 謂
⑵可調(diào)入聲的韻母
韻母(陰)平上去入(陽)平上去入
ei ????????????????因 隱 印 一 ??????????????寅引胤日
ing ???????????????英 影 應 益 ??????????????名茗命覓
ong ???????????????東董凍篤龍壟弄鹿
對于一般人不大熟悉的入聲三音(陰中陽)犯祠,筆者近年亦整理出一些口訣:
陰中陽(有聲有字)陰中陽(有聲有字)
粥捉逐O ???約 ?藥
必鱉別???益O ?亦
北百白??激O ?極
測拆賊????給O ?及
仄窄擇??O ???乙 ?月
急鴿[目及]?????????????O ???惡 ?岳
握鈪額????O ???作 ?鑿
唧脊蓆?O ???結(jié) ?杰
(二)吟誦分類
中國幅員廣大隙袁,各地對詩文詞賦的讀法各有特色,故至今仍沒有划咐,亦無法有一套統(tǒng)一的教材去規(guī)范它。以少量古譜整理和因詞譜今曲的方法產(chǎn)生的作品胡桨,只可稱為吟唱涌哲,它們只適合“這一首”,并不能蓋全账月,亦不利推廣抓歼。近十數(shù)年來蹋半,我在廣東各地及部分外省詩人交流中了解到,吟誦基本可歸納為兩大類巡莹,第一大類為天籟式的钉鸯,其中有信口而哦,陰陽不分類者,有以朗誦方法為基礎阎毅,演奏為話劇表演腔,播音員腔福稳、戲劇念白腔种玛,大多不考慮平仄節(jié)律祭示;第二大類為傳統(tǒng)式的,十分注意詞組的完整性和作品的節(jié)點節(jié)律教寂,有很強的音樂性,并且十分靠近當?shù)氐拿窀杌楸弧⑸礁柩浮蚯赝牵云淝豢谌谌胍髟伨渥又忻杳稀5@里有一個程度問題,倘若過多采用拖腔和花腔旋律场航,則易流入花哨浮滑之道廉羔,有失吟誦敦厚儒雅之旨溉痢。
(三)粵語吟誦的承傳
筆者少時曾接觸多位廣州的老學者憋他,老詩人如佟紹弼、朱庸齋捣辆、陳寂此迅、余菊庵、李小竹耸序、李云谷、李曲齋等前輩坎怪,常隨侍左右,于陶陶居茶樓嘁酿,荔灣湖男应、流化湖公園闹司、泮溪酒家等地茗聚雅集沐飘,得聆聽吟誦之聲牲迫,諸公俱為粵人借卧,粵人乃唐宋移民之裔,粵音九聲保存了大量唐宋古音陪每,以南嶺之隔滨达,入聲并未丟失奶稠,從中每個可窺見唐宋時期吟唱的影子捡遍。
庸齋先生溫文儒雅的吟誦流風竹握,在眾弟子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風,像小朋友學兒歌谓传,聽多了也就熟習了,而不必用音樂理論去規(guī)范和捆綁它续挟。就是說侥衬,粵語吟誦只有掌握方法,就可以吟誦任何作品轴总。而且每位吟誦者吟誦的效果一致,可以說功偿,粵語吟誦往堡,易學和便于推廣械荷。
三虑灰、粵語吟誦方法
我們知道,格律詩詞只分辨平仄关拒,在平聲位置不分陰平陽平,在仄聲位置不分上去入着绊,如此一來,在某字可平可仄洲脂,律句一三不論的變化中剧包,所有作品的九聲(或四聲)恐锦,都不會相同疆液,意圖用一個曲譜去統(tǒng)一它,唱出來只會變聲潘飘,讓聽者產(chǎn)生歧義掉缺。為了克服這種別扭情形,粵語吟誦采用幾個簡單的辦法來解決眶明。
1、依照傳統(tǒng)丑瞧,平聲拉長時間,仄聲縮短嗦篱,韻腳拖腔幌缝;
2、明辨九聲涵卵,以聲定音而不是由音定聲;
3典鸡、平聲定調(diào)法坏晦。這是粵語吟誦法唯一要熟練掌握的技巧嫁乘。詞有葉平韻和葉仄韻兩式(入聲歸葉仄韻類)葉平韻用C調(diào),葉仄韻用G調(diào)蜓斧,C調(diào)的陽平聲定音為(5)睁冬,陰平聲定音為(2);G調(diào)的陽平聲定音為(6)豆拨,陰平聲定音為(6)。由于C脚线、G調(diào)的轉(zhuǎn)換拾积,一般人不容易了解丰涉,那么,可以歸在同一個調(diào)上理解認識一死。試看下列圖解:
葉平韻(陽平聲)(陰平聲)
葉仄韻?3 ???4 ???5 ???6 ???7 ???1 ????2 ???3 ???4 ????5 ?
(陽平聲)(陰平聲)
從上圖不難發(fā)現(xiàn),平聲韻的陽聲陰聲之間音域較窄投慈,有流暢舒緩的效果,仄聲韻的陽聲和陰聲音域比較寬廣加袋,易于表現(xiàn)激越和郁勃的感情抱既。只要定好陽平陰平的聲,上去入各仄聲采取自然發(fā)聲法防泵,平仄之間讓倚音自然過渡,不必刻意去迎合音樂足删,正確的九聲锁右,自有其天然的樂感在讶泰。
4拂到、吟誦詞時峻厚,詞的特殊組聯(lián)句法要明確分辨領谆焊、讀、句辜王、韻俱有講究罐孝。吟誦領字有二法:1泊秦淮雨霽,記譜為0 7 5 5 1 1莲兢,前半拍休止,后半拍發(fā)聲收班;2任征鴻去谒兄,記譜為77 0?2 5 1 (7 7 上有弧線),任字占一拍半承疲,休止半拍。讀燕鸽,視平仄聲自由發(fā)揮,無定譜御滩,在此處歇拍換氣悲伶;句,其末字偶可使用倚音如5-75麸锉、1-21、2-42之類柳爽,以媚其聲;韻磷脯,拉腔,給足拍子打毛,時間不限俩功,最后拉回本音收。
四诡蜓、詩詞吟誦的推廣
今天,大家都認識到椿肩,吟誦足和詩詞欣賞創(chuàng)作共生的豺谈,詩詞的韻律類要通過吟誦去體現(xiàn)、去承傳中國傳統(tǒng)文化核无,推廣詩詞教育,提高個人道德修養(yǎng),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炼彪,詩詞文賦的吟誦,都將會起到很大的作用拷橘,為此,有三個方面的工作冗疮,要及早著手進行檩帐。
1、以普通話為基礎湃密,建立一個全國人都可相通的吟誦腔調(diào)系統(tǒng)四敞,由語言學家拔妥、音韻學家、音樂家铺厨、詩人硬纤,共同研究可行的辦法,加以統(tǒng)一咬摇,找些試點先作推廣;
2逸邦、同時在扰,各個方言區(qū)獨特的吟誦方式亦不能忽視缕减,長江以南幾個大方言區(qū)占全國人口一半芒珠,皆有入聲,要繼承和發(fā)展皱卓。吳語裹芝、閩語、湘語娜汁、粵語都保存有中國古代音韻之美嫂易,各方言區(qū)亦應詳細地編寫整理成功的經(jīng)驗和基本的吟誦技法,便于就近推廣掐禁。
粵語吟誦有過百年的承傳史怜械,近十數(shù)年來,經(jīng)過小范圍的推廣應用傅事,逐漸形成一個初步的模式脑又。本文所述吟誦方法双炕,只是提綢式的介紹限煞,若能多去各地采風,多作實驗般又,加以補充彼绷、潤飾巍佑,爭取本地區(qū)有關部門的支持,估計能拿出一套比像樣的講義寄悯。
3萤衰、向聚集了眾多詩人的社團展開宣傳活動,擴大聲勢猜旬;爭取教育部門的支持脆栋,在大、中洒擦、小學搞一些試點椿争。
吟誦?古詩吟誦?古詩文吟誦?古詩詞吟誦?吟誦視頻?詩詞吟誦?經(jīng)典吟誦?吟誦教學?國學吟誦?吟誦研究?吟誦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