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早在兩年前,看過一本王覺仁寫的《王陽明心學》的書球恤,很粗淺地了解了王陽明。近幾年荸镊,王陽明的書很火咽斧,書店里到處都是有關(guān)“心學”的書。
也不知這位五百多年前的大思想家躬存,緣何引起人們的注意张惹,現(xiàn)在有許多說不清楚的事情,莫明其妙的“火”了岭洲,一陣風似的宛逗!可能是王陽明不凡的經(jīng)歷吸引力大家,至于“心學”盾剩,不謙虛地講雷激,如果沒有一定的國學基礎(chǔ),真沒有幾個人能弄明白彪腔。
現(xiàn)在的人們侥锦,對于國學的態(tài)度也是半推半就,到底什么是國學德挣?我們該繼承和發(fā)揚什么樣的傳統(tǒng)文化恭垦?我覺得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一個系統(tǒng)的闡述格嗅,傳統(tǒng)文化回歸之路不再遙遠番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02
其實很慚愧屯掖,不過是看了點書玄柏,學識淺薄,寫國學類的東西實在是勉為其難贴铜》嗾可每當看到深刻而有哲理的東西瀑晒,思維就異常活躍徘意,總想寫點東西苔悦,就權(quán)當讀書筆記吧!
書要系統(tǒng)地看椎咧,連續(xù)地看玖详,尤其是國學歷史方面的書,不然就不會有深刻的認識勤讽,更不會有所領(lǐng)悟蟋座。近兩三年,一直深陷于國學與歷史不可自拔脚牍,直至看了王陽明的《傳習錄》向臀,對于“心學”才窺其一斑。
中華儒學傳承了兩千多年莫矗,不論是枝繁葉茂的孔孟儒學飒硅,還是刻意削剪的程朱理學,乃至獨木難支的陸王心學作谚,總還是一脈相承,沒有斷了根脈庵芭。上世紀初妹懒,面對列強欺辱,有些激進派把中國之落后歸罪傳統(tǒng)文化双吆,要打倒“孔家店”眨唬,決意丟棄儒家文化。殊不知好乐,如果丟棄了傳統(tǒng)文化匾竿,搞全盤西化,中國人何以立足蔚万?
03
王陽明一生極富傳奇色彩岭妖,身世不凡,經(jīng)歷曲折反璃,學問廣博自成一家昵慌。王陽明出身于書香門第,父親王華狀元及第淮蜈,家學淵源斋攀,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科舉幾乎是唯一出路的年代梧田,有個狀元的老子淳蔼,對于后世兒孫可謂“壓力山大”侧蘸。可王陽明并不以為然鹉梨,他曾經(jīng)對狀元父親說:“求取功名不是第一等的闺魏,做圣人才是最要緊的事情。
”幼年志趣非凡俯画,立下心愿要做圣賢之人析桥,顯得那樣卓爾不群超凡脫俗。王陽明的求學之路異臣璐梗坎坷泡仗,三十年禮佛修道心智迷惑,一朝龍場頓悟如大夢方醒猜憎。
王陽明曾自我反拭湓酢:“自幼篤志學習佛、道胰柑,自以為有所收獲截亦,認為儒學不值得學習。其后居荒蠻之地三載柬讨,才逐漸體會到儒學之簡易廣大崩瓤,開始有所悔悟,感覺枉費了三十年工夫踩官。
”真理的探尋之路注定艱難曲折却桶,格竹七晝夜,幾乎命絕蔗牡;得罪宦官劉瑾颖系,遭暗殺險遇不測;被貶龍場辩越,荒蠻之地嘁扼,日思夜索,三年終悟大道黔攒。三十年苦行僧般的生活趁啸,分別體悟儒釋道之真諦,錘煉強大之內(nèi)心亏钩。厚積薄發(fā)莲绰,弘揚儒學,獨樹一幟姑丑,構(gòu)建“心學”宏偉殿堂蛤签。
04
陽明“心學”之要義,“心即理栅哀,知行合一震肮,致良知”称龙。“心即理”是陽明“心學”的核心思想戳晌,是針對程朱“理學”而言的鲫尊,有必要說明一下理學的概念。
所謂理學沦偎,也稱理義之學疫向,應(yīng)該是以朱熹所歸集注解的《四書章句集注》最為正統(tǒng),以孔孟儒家學說為主流豪嚎。宋朝以降搔驼,被歷代王朝奉為治國思想和官方哲學,流傳甚久侈询。
作為科舉制度的主要考試內(nèi)容舌涨,也是從朱熹理學開始的,從此全天下讀書人將理學奉為圭臬扔字。理學之“理”有最高意志之意囊嘉,類似于老子的“道”,屬于形而上的東西革为,只能服從扭粱,不可超越。
孔孟儒學以“遵循自然篷角,弘揚仁德”為要焊刹,并無禁錮思想之意。是朱熹以一己之見恳蹲,曲解了圣人之本意,從而形成了流傳于后世的所謂“新儒家”俩滥,而非孔孟之儒家經(jīng)典嘉蕾。
王陽明最初按照朱熹“格物致知”的意思研究竹子,七天七夜盯著竹子“格物”霜旧,最后也沒有達到“致知”的效果错忱,自己差點送了命。正由此挂据,王陽明與理學分道揚鑣以清,嘗試從釋、道兩家尋求出路崎逃。
用了三十年的功夫掷倔,逐漸認識到佛教之“空虛頓悟”與儒學之“體究踐履”相去甚遠,甚至是南轅北轍个绍,終究放棄釋勒葱、道而歸儒學浪汪。
05
王陽明心學源于程朱理學,而又大異于程朱凛虽,關(guān)鍵是對萬物本源的認識截然不同死遭。程朱理學是“向外求”,認為萬物之本源就是儒家所倡導(dǎo)的倫理道德凯旋,謂之“道學問”呀潭。
而陽明心學是“向內(nèi)求”,認為萬物皆源于人之本心至非,謂之“尊德性”钠署。龍場悟道,王陽明嘆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跨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漱牵。王陽明認為自己搞錯了,追求圣人之道该面,修煉自己的本心就足夠了,何必向外求證事物之理信卡!
“道問學”與“尊德性”一直是理學與心學爭論的焦點隔缀,從而形成兩大流派,各有千秋傍菇,爭論不休猾瘸。
后世將思想禁錮歸罪于程朱理學,事實確如此丢习∏4ィ“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咐低;“無事袖手談心性揽思,臨危一死報君王”。
這些都是舊時文人的寫照见擦,程朱理學淪為考取功名的工具钉汗,所培養(yǎng)的文人迂腐無能毫無生氣。
從宋朝到清朝滅亡鲤屡,在長達七百多年的時間里损痰,程朱理學成為主流文化。文化依附于政治酒来,在強權(quán)之下卢未,再無別的思想出現(xiàn),中國的落后源于文化之陳腐與思想之僵化役首。
06
要想了解王陽明心學尝丐,《傳習錄》是必讀之書显拜。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爹袁?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远荠?傳不習乎?”失息∑┐荆《傳習錄》得名于此,也表明了王陽明傳承孔孟儒學的心愿盹兢。
王陽明認為邻梆,“熟知理學要義,做好道德文章”是不夠的绎秒,要緊的是修煉人之心性浦妄。如果人心被私欲雜念所遮蔽,即使學問再好也是枉然见芹,之所謂“滿口仁義道德剂娄,一肚子男盜女娼”。
他以“心鑒”喻理玄呛,人心如一面鏡子阅懦,需要不斷打磨,拂掉灰塵污垢徘铝,顯露明亮本色耳胎。
“心即理”,心是萬物之源惕它,這有點唯心主義哲學的味道怕午。人之所以不忠、不孝淹魄、不仁诗轻、不義,都因為本心被私欲惡念所蒙蔽揭北,一旦回歸本心,一切皆為善行吏颖。
王陽明繼承了儒家“誠”與“善”的理念搔体,強調(diào)不斷修煉人之本心,使人回歸至誠至善之天性半醉,這可能就是心學的核心理念吧疚俱!
07
《傳習錄》是王陽明與弟子的對話錄,所引用的缩多、詮釋的依然是孔孟儒家學說呆奕,對《大學》《中庸》之章句的解釋尤為多养晋。
如《中庸》之“盡心知性、存心養(yǎng)性”梁钾,《大學》之“格物致知绳泉、誠意正心”。
從王陽明與弟子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姆泻,大多在駁斥和糾正朱熹對孔孟儒學的誤讀零酪,自認為是直接繼承了孔孟之真?zhèn)鳌?/p>
著名的心學“四句教”,可以概括王陽明之學說:“無善無惡心之體拇勃,有善有惡意之動四苇。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方咆。
”陽明之心學確實具有積極的意義月腋,值得我們?nèi)ド钛屑毦浚x予它新時代之生命力瓣赂。
陽明心學之所以在日本受歡迎榆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可能就是修煉其強大之內(nèi)心钩述,“好勇斗狠”符合日本這樣的民族寨躁。
99???A?Q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