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柳氏源自中國系黃帝大禹之后

柳哲


筆者收藏有柳氏家譜百余種逢享,其中有一部罕見的韓國《文化柳氏世譜》罐监,根據(jù)書中記載,韓國柳氏是由姬瞒爬、姒弓柱、王沟堡、車依次演變而來,其始祖來自中國矢空。

《文化柳氏世譜》印刷年代不詳航罗,為木活字印刷,保存完好屁药,其與中國家譜的體例粥血、印刷、紙張幾乎完全一樣酿箭。據(jù)該家譜記載:韓國柳氏的先祖名“姒辛甲”复亏,他在世時曾渡海逃亡,“始入東國平壤一土山下”缭嫡,并改姓為“王”缔御;姒辛甲的后代“王蒙”在漢宣帝五鳳元年(公元前57年)被新羅太祖賜“車”姓,改名為“車無一”械巡;“車無一”的后代“柳車達”是朝鮮半島新羅國末期真智王執(zhí)政時期的大功臣刹淌,其子孫繁衍為柳氏、車氏兩支讥耗,同族異姓,韓國柳氏自此始疹启。

家譜中未提及柳車達為何改姓“柳”古程,但對柳車達有這番介紹:“謹按車氏譜曰《墨坊寺記》云:公初諱海,字應通喊崖,號鵝沙挣磨,配金氏,新羅王關智裔孫租之女云(意為:娶新羅王關智裔孫關租之女)荤懂,而未考茁裙,而又云:麗祖曰車氏,不可忘也节仿。又柳氏之行世者晤锥,五世則亦不可廢也。以長子孝全表其首功廊宪,而承襲上祖舊姓之車氏矾瘾,宗籍延安,以次子孝金仍為柳氏箭启,宗籍文化云壕翩,故因附其說,以備參考傅寡》怕瑁”書中對柳車達之子柳孝金也有如下記載:“謹按車氏譜云:大匡伯文化君仍其姓柳氏北救,為文化柳氏之始∥呤悖”

這部《文化柳氏世譜》中所記載的部分事實與元代熊忠所撰《古今韻會舉要》以及史籍《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旗分內(nèi)高麗姓》所述基本相符扭倾,但也有許多新線索,值得譜牒研究者參考挽绩。(原載《新消息報》)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膛壹,家譜文化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華夏文明悠久歷史的長河中唉堪,歷經(jīng)歲月的打磨至今仍熠熠生輝模聋。姓氏家譜,各具千秋唠亚,研究家譜链方,其樂無窮。通過家譜撫今追昔灶搜,古圣先賢祟蚀,仁人志士的生平事跡,力透紙背割卖,遺留于故紙堆中斑駁的墨香里前酿。

我研究家譜20余年,柳氏家譜更是了然于胸鹏溯。和圣柳下惠罢维,孔子稱賢,孟子尊圣丙挽,圣之和者肺孵,百世之師,他是展颜阐、柳兩個姓氏的共同祖先平窘,但由于秦朝焚書坑儒,柳下惠的著作失傳凳怨,他的事跡湮沒無聞瑰艘。今天,追溯歷史猿棉,把柳下惠磅叛、孔子后人所演繹的一段鮮為人知的“四知”佳話,以饗讀者萨赁。

清光緒年間《展氏族譜》“世系”對柳下惠19世孫“展立”有如此的一段記載:立弊琴,字于禮,別號逸山杖爽。賦性廓達好施敲董,尤好結納紫皇,素與孔子十六世孫均及其族人孔光、邑人朱云腋寨,最相契聪铺,號曰“四知”,稱莫逆焉萄窜。后光與朱云皆仕漢铃剔,逸山獨家居自娛。至成帝綏和二年查刻,以孔光為丞相键兜,光每致書逸山,使赴都穗泵,弗就普气,卒強起之。至平帝元始元年佃延,以孔光為太師现诀,斯時,王莽篡跡已著履肃,逸山嘗語光曰:“士貴見幾仔沿,此其時乎?”時光迫于莽榆浓,而不能決于未,逸山遂與朱云謀歸計焉。且聞山左陡鹃,連年大旱,又有蝗蟲之災抖坪,室如懸磬萍鲸,野無青草,至人相食擦俐,兼又瘟疫流行脊阴,死者無算。及歸訪舊蚯瞧,半為鬼嘿期。大鄉(xiāng)無十家,大族命單羸埋合,鄉(xiāng)曲寥寥备徐,幾無人矣。而逸山眷屬甚颂,幸托孔氏蜜猾,得以存活秀菱。

看完展立的“小傳”,其所載內(nèi)容蹭睡,查遍正史衍菱,卻找不到“展立”其人,可見“隱士”展立已經(jīng)湮沒無聞肩豁〖勾《展氏族譜》中所記載的“四知”,除了展立外清钥,其他三人孔光琼锋、孔均、朱云循捺,官位顯赫斩例,在正史上都有詳細的記載。

據(jù)《漢書》記載从橘,山東青州一帶念赶,西漢末年,曾遭遇過一次史無前例的“蝗災”:“蝗自東方來恰力,蜚蔽天……流民入關者十萬人”叉谜,“餓死者十七八”〔任“民多棄鄉(xiāng)里流亡停局,老弱死道路,壯者入賊中”香府,“人相食董栽,城郭皆空,白骨蔽野”企孩。而《展氏族譜》對“蝗災”锭碳,也有類似的記載:“且聞山左,連年大旱勿璃,又有蝗蟲之災擒抛,室如懸磬,野無青草补疑,至人相食歧沪,兼又瘟疫流行,死者無算莲组。及歸訪舊诊胞,半為鬼。大鄉(xiāng)無十家胁编,大族命單羸厢钧,鄉(xiāng)曲寥寥鳞尔,幾無人矣≡缰保”

在“蝗災”面前寥假,“而逸山眷屬,幸托孔氏霞扬,得以存活糕韧。” 該族譜首次披露了孔光喻圃、孔均在這次“天災人禍”面前萤彩,伸出援助之手,扶危濟困斧拍,無私幫助他們的知交展立的親眷雀扶,使他們渡過難關,得意“存活”肆汹,實在是難能可貴愚墓。

《漢書》中所記載的“蝗災”與《展氏族譜》所記載的“蝗災”,基本一致昂勉,恰好可以互為印證浪册。

現(xiàn)簡單介紹一下孔光、孔均岗照、朱云村象,便于讀者的了解。

孔均攒至,字長平厚者。孔子十六世孫迫吐,本名莽籍救,因避王莽諱,改名均渠抹。西漢魯人。他好學多才闪萄,言辭清辯梧却,奏對成章。漢平帝元始元年封為褒成侯败去。王莽居攝二年放航,欲拜孔均為太尉,上書辭謝圆裕,未就職广鳍。享年81歲荆几。

孔光,字子夏赊时,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吨铸。孔子十四代孫祖秒,中國西漢大臣诞吱。以明經(jīng)學,不到20歲被舉為議郞竭缝。他為官嚴守秘密房维,堅持原則。曾任御史大夫抬纸、廷尉咙俩,于法律頗為擅長。一度罷相湿故,后又復職阿趁。公元5年(元始五年),孔光病故晓锻。

朱云,西漢平陵(今陜西咸陽市西北)人歌焦,字游,原居魯?shù)匮舛撸笠凭悠搅甓榔玻斶^陜西槐里縣的地方官。精研《周易》躁锁、《論語》纷铣。元帝時,與少府五鹿充宗辯論易學战转,獲勝搜立,遂授博士,遷任杜陵令槐秧,后為槐里令啄踊。為人狂直,多次上書刁标,抨擊朝廷大臣颠通。成帝時,廷劾丞相張禹為臣膀懈。晚年教授生徒顿锰,年70余,卒于家。

漢成帝時硼控,朱云進諫忤旨刘陶,被御史拖出宮殿斬首。他死抱殿檻牢撼,結果殿檻被折斷匙隔。皇帝下令浪默,不換斷檻:“勿易牡直,因而輯之,以旌直臣纳决∨鲆荩”這就是成語“朱云折檻”的典故。

據(jù)查民國26年(1937)編纂的《孔子世家譜》《世系》的記載阔加,可知孔光為孔子14世孫饵史,孔均為孔子16世孫∈だ疲孔子13世孔霸生了四個兒子胳喷,依次為福、捷夭织、喜吭露、光∽鸲瑁孔光生子孔放讲竿,孔放生子孔壽,孔福生子房弄屡,孔房生孔均题禀。孔壽與孔均是同輩膀捷,是從兄弟迈嘹。孔霸是他們的曾祖父全庸,孔光是孔均的從祖秀仲。《展氏族譜》稱孔光是孔均族人壶笼,這也是對的啄育,只是沒有說明他們之間的家族關系。至于朱云拌消,正史記載原居“魯?shù)亍保@是對的。但魯?shù)卦诤翁幎毡溃瑓s未作說明∶ビⅲ現(xiàn)在根據(jù)《展氏族譜》的記載“邑人朱云”,當可確定朱云為山東兗州人鹦筹。因為柳下惠是兗州人铝阐,其后裔長期居于此。柳下惠生于“故縣”铐拐、長于“堰頭”徘键、葬于“故趙村”。

據(jù)朱氏家譜記載遍蟋,浙江義烏朱氏吹害,就系朱云之后。義烏名人虚青、元代醫(yī)學大家朱丹溪它呀,當為朱云之后人“衾澹《展氏族譜》的發(fā)現(xiàn)纵穿,對于朱氏后人,了解其先祖朱云奢人,也有重要的價值谓媒。

魯國四君子,為莫逆之交何乎,號為“四知”句惯,他們是展立、孔光宪赶、孔均宗弯、朱云,正史未見記載搂妻,《展氏族譜》的記載蒙保,彌補了正史之不足。

《展氏族譜》(民國5年)欲主,對柳下惠20代孫邓厕,也有如下的一段記載:“自漢平帝元始元年,山東大旱有蝗蟲兼有瘟疫扁瓢,人死七分详恼,逃災者,十有八九引几,齊魯幾無人矣昧互。”

從上可知柳下惠的20代子孫,曾遭遇天災人禍敞掘,子孫幾乎因災荒與瘟疫死絕叽掘。據(jù)家譜記載,20代子孫玖雁,共55人更扁,明載病亡者31人,無后者22人赫冬,有后者浓镜,僅僅5人。21代劲厌,僅有13人(無子者膛薛,仍有4人),比前代銳減了四倍脊僚。

從《展氏族譜》可知相叁,當時魯國遭遇了一場旱災與蝗災,兼又“瘟疫流行”辽幌、“至人相食”的悲慘程度增淹,實在是世所罕見衔掸,而展立眷屬外驱,幸得孔氏援手可很,才得以幸存朝蜘。這對于研究中國與山東的災變史郁竟,也有所助益因痛。

該族譜對21世孫展武燕耿,有如此的記載:“展武低千,字國柱猪腕,號紹光冗澈,公性至孝,因父多疾陋葡,樂意岐黃之術亚亲,隨精于醫(yī)「停”

也許是因為柳下惠21世孫展武的精于醫(yī)術捌归,加上孔光與孔均等的關照,展氏族人才未因瘟疫和大旱而亡絕岭粤,展氏一脈才得以延續(xù)惜索。 近三千年的《展氏族譜》,因此才得以保存剃浇,可謂是家族之幸巾兆,也是民族之幸猎物!

柳下惠是一位正人君子,春秋魯國大夫臼寄,思想家霸奕、教育家,孔孟對他推崇備至吉拳。孔子贊譽柳下惠為“逸民”适揉,孟子尊柳下惠為“百世之師”留攒。孟子還稱贊柳下惠為“圣之和者也”,就是后世尊柳下惠為“和圣”的由來嫉嘀。

柳下惠19世孫與孔子14世孫孔光炼邀、16世孫孔均以及“邑人”朱云不愧是“莫逆之交”,承繼先祖遺風剪侮,他們志趣相投拭宁,生死與共,被時人譽為“四知”瓣俯!這可與春秋有“知音”之稱的鐘子期伯牙相媲美杰标,成為我國歷史上又一段千古“知音”佳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彩匕,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腔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驼仪,老刑警劉巖掸犬,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16,919評論 6 502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绪爸,居然都是意外死亡湾碎,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2,567評論 3 392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奠货,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介褥,“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仇味∩胪纾”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63,316評論 0 35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丹墨,是天一觀的道長廊遍。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贩挣,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喉前?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8,294評論 1 292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没酣,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卵迂,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裕便。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见咒,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67,318評論 6 39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偿衰。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改览。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下翎。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1,245評論 1 299
  • 那天宝当,我揣著相機與錄音视事,去河邊找鬼。 笑死庆揩,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俐东,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订晌,決...
    沈念sama閱讀 40,120評論 3 418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虏辫,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腾仅?”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乒裆,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8,964評論 0 275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推励,沒想到半個月后鹤耍,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5,376評論 1 31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验辞,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37,592評論 2 33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稿黄,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跌造。...
    茶點故事閱讀 39,764評論 1 348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杆怕,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壳贪,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陵珍,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5,460評論 5 34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违施,位于F島的核電站互纯,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磕蒲。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留潦,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1,070評論 3 327
  • 文/蒙蒙 一只盹、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兔院,春花似錦殖卑、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1,697評論 0 22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十偶,卻和暖如春肛冶,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扯键。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2,846評論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珊肃,地道東北人荣刑。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47,819評論 2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伦乔,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厉亏。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4,665評論 2 35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柳哲 我研究柳氏文化20年烈和,收藏的柳氏家譜就有100余種爱只。其中有一套韓國《文化柳氏世譜》,資料特別豐富招刹,史料價值極...
    柳志儒閱讀 1,277評論 1 1
  • 柳哲 筆者收藏有柳氏家譜百余種恬试,其中有一部罕見的韓國《文化柳氏世譜》,根據(jù)書中記載疯暑,韓國柳氏是由姬训柴、姒、王妇拯、車依次...
    柳志儒閱讀 493評論 0 0
  • 江城每年的夏天都是炎熱的幻馁,吸入的每一口空氣都能把肺點燃。偶爾下一場雨越锈,即使是涼涼的雨水仗嗦,穿過燥熱的空氣后也變得溫吞...
    云不一閱讀 285評論 0 1
  • 若要走進古典藝術稀拐,你最好試著去理解《拉奧孔》;若要走進現(xiàn)代藝術对蒲,你最好試著去理解畢加索钩蚊;而若要走進藝術贡翘,你最好試著...
    楚九歌閱讀 3,372評論 0 7
  • 三十一 回到城市里,劉泉義就去取了錢砰逻,分別給了小狐貍和嘎子張鸣驱。兩個人領了錢,興高采烈地離開了蝠咆∮欢可是,他們剛走出不遠...
    靜聞魚讀月槐花語閱讀 378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