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砸捏,我是被《品嘗的科學》一書腰封上的一行文字吸引了:
“吃”這件事除了會用到各種感官,也和我們的心智有關(guān)。
很多人都有過這種體驗:明明小時候覺得很難吃的食物拭卿,現(xiàn)在卻覺得很美味。記得我小時候非常討厭馬鈴薯和苦瓜贱纠,因為媽媽那時候總是喜歡把這兩種食物“清蒸”——馬鈴薯變得寡淡峻厚、苦瓜變得更苦。后來谆焊,當品嘗到這兩種食物的其他做法時惠桃,我才慢慢改掉最初的那種刻板印象,開始期待這兩種食物的其他做法。直到最適合我的口味的做法出現(xiàn)辜王,我才徹底愛上這兩種食物劈狐。可見呐馆,心智塑造了味覺肥缔,而經(jīng)驗形塑了心智,如此循環(huán)往復汹来。這樣的互動貫穿了自生命首次發(fā)展出食欲以來的無數(shù)頓飯续膳,而且還會持續(xù)下去的。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味道世界里收班,這個世界在童年初期就成形了坟岔,并隨著生命的進程而演變。每個人的味道世界摔桦,是由古老的演化規(guī)則與伴隨終生的高能量食物炮车、文化熏陶與商業(yè)信息產(chǎn)生沖擊所創(chuàng)造的。
《品嘗的科學》在詳細揭示了“心智塑造味覺”之后酣溃,又提出了另外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氣味和滋味有生命力”瘦穆。
在《追憶似水年華》一開頭,普魯斯特的敘述者在咬了一口泡過茶的瑪?shù)铝诊灨珊笊尥悖透杏X好像回到了小時候住過的貢布雷的村莊】富颍瑪?shù)铝诊灨墒俏兜赖睦硐胼d體,茶水里冒出的蒸汽會帶著蛋糕里揮發(fā)性的香氣化合物碘饼,通過鼻后通道到達嗅覺受體所在的嗅覺上皮中熙兔。每一種單一調(diào)味料,像是香草或檸檬調(diào)味料艾恼,都有它獨特的分子形狀住涉,也許會讓敘述者回憶起早年記憶里的片段;然后大腦可以利用片段的記憶钠绍,來回想起整個事件舆声。這種神經(jīng)結(jié)構(gòu)有助于讓味道更多變、更具適應性柳爽。食物會被寫進回憶和情感里媳握,反之亦然。當記憶一再積累磷脯,它們就會重現(xiàn)蛾找,蓋過現(xiàn)時對味道的感知。
氣味和滋味卻會在形銷之后長期存在赵誓,即使人亡物毀打毛,久遠的往事了無陳跡柿赊,唯獨氣味和滋味雖說更脆弱卻更有生命力;雖說更虛幻卻更經(jīng)久不散幻枉,更忠貞不矢碰声,它們?nèi)匀粚σ老⊥录耐兄貞洝⑵诖拖M勾牵鼈儙缀鯚o從辨認的蛛絲馬跡奥邮,堅強不屈地支撐起整座回憶的巨廈。
辣椒炒雞蛋罗珍,本來是一道再普通不過的菜肴洽腺,但是對我的意義卻是獨特的,它寄托著我對奶奶的思念覆旱。我吃過很多人做過這道菜蘸朋,但都沒有記憶中奶奶做的那么好吃。仔細回憶起來扣唱,奶奶好像沒有添加多余的佐料藕坯,也沒有運用復雜的烹飪手法,但是做出來的雞蛋就是非常得香噪沙,甚至辣椒都別有一番風味炼彪。然而這一切都隨著我的童年遠逝、奶奶逝世而隱匿成一個記憶中的味覺世界了正歼。
看到這里辐马,你肯定以為《品嘗的科學》這本書偏向人文,其實不然局义,它還講述了“酸甜苦辣”的各種故事喜爷,細微到味覺神經(jīng)末梢,又拓展閱讀至科學萄唇、古代神話檩帐、哲學和文學,此外另萤,還深入廚房湃密、超市、農(nóng)場仲墨、餐廳勾缭、大型食品公司,以及科學實驗室目养,揭露了許多最新的飲食科學研究。從最尋常的食品毒嫡,挖掘到最有意思的科學文化知識癌蚁。
身為一個湖南妹子幻梯,我似乎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為什么湖南人喜歡吃辣呢?凡湖南的菜肴努释,不論是炒碘梢、燒、蒸伐蒂、煎煞躬、燉,還是烹逸邦、煮恩沛、煲、燜缕减、炸雷客、涼拌,處處都離不開辣椒桥狡。最常見的說法是:湖南的地理環(huán)境在上古時被稱為“卑濕之地”搅裙,多雨潮濕,而辣椒有御寒祛濕的功效裹芝,因此形成了嗜辣的風俗部逮。
但是這個說法似乎無法解釋其他地區(qū)的人嗜辣的習性,因此地域上的說法并不是很全面嫂易⌒峙螅基于這個角度,《品嘗的科學》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的解釋炬搭,從生理角度來說蜈漓,辣椒的辣其實是一種痛覺,卻會給人帶來快感宫盔。嗜辣的人就是鐘情于這種“痛并快樂著”的體驗融虽。對于這種新奇的解釋,我可以笑納灼芭,由此或許也可以說明為什么喜歡吃辣的人骨子里有股闖勁兒了有额。
“吃”本來就是一件很稀疏平常的事情,是所有生物活著之根本彼绷。但由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飲食習慣巍佑,對食物的品位會隨著文化、地理位置寄悯,甚至一個人的心情而變化萤衰;每個地區(qū)都有特別的飲食習俗;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飲食文化猜旬,因此脆栋,探究其背后的“味道科學”還是很有必要的倦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