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稱謂的差異之大嚼吞,足以令人神經(jīng)錯亂

曾經(jīng)在電視上看到某一劇集的片段盒件,大致劇情是這樣的:大文豪蘇東坡正在街上溜達(dá),遠(yuǎn)遠(yuǎn)的被一好友看到了舱禽〕吹螅可能是許久未見甚是想念,于是這位好友一邊蹦跶一邊連連招手誊稚,嘴里還嚷嚷著“蘇軾蘇軾翔始,我是章子厚啊,你看到我了嗎里伯,快來快來”城瞎。然后我們的蘇仙兒就一臉驚喜的沖上去跟章惇這位后來的北宋鐵血宰相寒暄見禮,緊接著就是一對好基友勾肩搭背同上酒樓疾瓮,再一醉方休脖镀。

男主肯定不是蘇軾,基友也不是章惇狼电。只不過劇中角色的名字記不住了蜒灰,就拿我偶像代替,反正也不耽誤啥事肩碟。

這幕場景出現(xiàn)在電視里沒問題强窖,但要是發(fā)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迎接章惇的可能不是蘇軾愛的抱抱削祈,弄不好就是怒吼與鐵拳——然后這對老友就得提前絕交翅溺,還指不定誰發(fā)配誰呢。

蘇章這對老友后來反目——章將蘇發(fā)配嶺南岩瘦,蘇寫詩將章氣得半死

為啥?因為章惇這么稱呼蘇軾不僅奇怪窿撬,而且很容易被認(rèn)為是一種故意的挑釁和侮辱启昧,不揍你揍誰?

現(xiàn)代人只配擁有姓名劈伴,所以想叫錯都難密末。而古人不同握爷,姓、氏严里、名新啼、字、號一應(yīng)俱全刹碾,各有各的用途和使用的場合燥撞、對象,禮法森嚴(yán)迷帜,可不是張嘴就能亂叫的物舒。

就拿我的偶像來說,姓蘇戏锹,名軾冠胯,表字子瞻(還有個不常用的表字“和仲”,對應(yīng)蘇轍的“同叔”)锦针,自號鐵冠道人荠察、東坡居士,后人還習(xí)慣上稱他為蘇東坡奈搜、蘇仙——那么這一大堆亂七八糟的稱謂到底該怎么用悉盆?

最通用也最安全的叫法就是直呼其表字或姓+表字,如果是同輩而且年紀(jì)差不了幾歲的媚污,那管蘇軾叫一聲“子瞻兄”是怎么也出不了錯的舀瓢。而蘇軾的自稱,比較通用的是直呼自己的名或姓+名耗美,即“軾”或“蘇軾”京髓,在任何場合、對任何對象都不會翻車商架。要是像前文的章惇那樣自稱自己的表字“子厚”堰怨,不僅顯得很奇怪,還可能會被視為智障蛇摸、腦抽啥的……

要是針對晚輩备图、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或不特定對象——尤其是在紙面上,蘇軾就可以搬出自己的號赶袄,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揽涮。

但古人的名就比較隱私且敏感了,那是專門給長輩饿肺,比如父母蒋困、老師及居上位者稱呼專用,而且通常都是在比較正式的場合才這么叫敬辣。要是某人在私下里也被長輩直呼大名雪标,往往意味著情況不妙……比如要是蘇洵瞅見他家二小子就大吼一聲“蘇軾”零院,那絕對是因為好幾天沒揍這個熊孩子、又上房揭瓦了村刨;要是歐陽修在書房里叫出“蘇軾”二字告抄,那肯定是這個壞學(xué)生又考試打小抄或調(diào)戲女同學(xué),該給他吃頓竹筍炒肉了嵌牺;如果是趙頊陰惻惻的喊了嗓子“蘇軾”打洼,估計十有七八是烏臺詩案爆發(fā)或是某張大嘴巴又沒把住門,該把他流放到某個犄角旮旯去琢磨一下新菜譜了髓梅。

古人的“名”是非常隱私和敏感的拟蜻,可千萬不要輕易亂叫

以上是我在胡扯,但道理卻沒錯枯饿。事實上在絕大多數(shù)的場合下酝锅,蘇軾的長輩們也會親切的稱呼他為“子瞻”。像是趙頊奢方,如果不想給他正式升官或收拾一頓搔扁,通常會稱呼他“蘇卿”或“蘇學(xué)士”,在更私下的場合或是為了表示關(guān)系親近蟋字,甚至也會像普通人一樣直呼其表字稿蹲。

像是五代時的后周重臣王峻,郭威為了表示尊重鹊奖,就一直以表字呼之苛聘,使得“峻以此益自負(fù)焉”(《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十》)。結(jié)果嘚瑟大了掉毛忠聚,最后王峻被貶官外任设哗、身死商州(今陜西商洛)。

要是非長輩者直呼蘇軾大名两蟀,那基本上跟現(xiàn)在對別人叫囂“我是你爹”沒啥兩樣网梢,就是要撕破臉不處了,再不挨揍簡直都對不起觀眾赂毯。

現(xiàn)在的影視劇胡編亂造及違背基本常識的情況司空見慣战虏,但有時候他們也是迫不得已。畢竟古今差異巨大党涕,哪怕是幾十年前的經(jīng)典文章烦感,也經(jīng)常讓我們覺得其遣詞造句有些擰巴,更何況數(shù)百甚至幾千年前膛堤?如果編劇們真的按照當(dāng)時的歷史習(xí)慣來寫劇本手趣,哪怕是一些在今天仍在被普遍使用的習(xí)慣用語,恐怕都會讓普通觀眾不知所云骑祟,甚至被雷得外焦里嫩回懦,大呼看不懂或胡謅八扯。

今天次企,我們就來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怯晕。


01

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自打當(dāng)上了皇帝被困在了皇宮大內(nèi)缸棵、再也無緣戰(zhàn)場的唐太宗李世民舟茶,終于把噴子之王魏徵給熬死了。從此他便開始放飛自我堵第,再也沒人能管得著了吧凉。

李世民是個性格激烈但也感情豐富的帝王

于是在兩年后,他就興致勃勃的御駕親征踏志,率軍討伐高句麗阀捅。這一仗就打了6個月,主要目的除了將高句麗勢力驅(qū)逐出遼東外针余,就是提供各種機會讓皇帝陛下各種嗨饲鄙。比如在駐蹕山一戰(zhàn)中,已經(jīng)快50歲了的李世民覺得自己還是虎牢關(guān)下“從前那個少年”圆雁,身為九五至尊仍親冒矢石率先陷陣沖鋒——話說能干出做了皇帝還甘當(dāng)敢死隊長這種破事的忍级,在中國歷史上除了貞觀大帝也就剩個永樂大帝了。說以身作則伪朽、鼓舞軍心什么的都是在扯犢子轴咱,說白了這就是倆戰(zhàn)爭狂人,幾天刀頭不舔血睡覺都睡不踏實烈涮。

有這樣獅子般的皇帝朴肺,就算帶著群綿羊征戰(zhàn)都能所向無敵。于是唐軍橫掃遼東跃脊,連下玄菟宇挫、橫山、蓋牟酪术、磨米等10座城池器瘪,斬首4萬余級,得民戶7萬绘雁,繳獲牲畜軍資無數(shù)橡疼,而自身損失還不到兩千人。除了最后被黑心包工頭庐舟、江夏郡王李道宗坑了一把(李在安市城筑土山攻城欣除,結(jié)果山塌了,導(dǎo)致功虧一簣)以及因嚴(yán)冬將至挪略、后勤補給困難而不得不提前退兵外历帚,毫無疑問取得了一場大勝滔岳。

事實上這場仗李世民在大部分時間里都打得心不在焉,主要精力全放在了跟寶貝兒子李治玩肉麻上了挽牢,并給我們留下了一件書法藝術(shù)史上的珍寶——《兩度帖》:

“兩度得大內(nèi)書谱煤,不見奴表,耶耶忌欲恒死禽拔,少時間忽得奴手書刘离,報娘子患,憂惶一時頓解睹栖,欲似死而更生硫惕,今日已后,但頭風(fēng)發(fā),信便即報。耶耶若少有疾患吓蘑,即一一具報拾并。今得遼東消息,錄狀送,憶奴欲死,不知何計使還,具秋忙。耶耶,敕构舟』易罚”(《唐全文補編》)

胡亂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大兒砸,你怎么不給粑粑寫信狗超?粑粑想死你啦弹澎!趕緊給粑粑寫信吧,必須是一天寫好幾封的那種努咐,要不等老子回家了抽死你……

李大帝的書法水平苦蒿,真是讓人不服不行

請注意,李世民在這里的自稱是“耶耶”渗稍。

關(guān)于對自家老子的稱謂佩迟,最古的叫法除了比較正式也比較書面的“父”外,更常用的其實是總被認(rèn)為是外來詞匯的“爸爸”——在《廣雅·釋親》中就明確指出“爸者竿屹,父親之轉(zhuǎn)”报强,事實上在上古漢語中“父”字就發(fā)“ba”的音。

至于被認(rèn)為是更符合中國傳統(tǒng)稱謂習(xí)慣的“爹”拱燃,大概要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才被普遍用于對父親的指代秉溉,流行范圍也更多局限于南方。而在北方隨著鮮卑人的影響力日益擴(kuò)大,作為外來詞匯的“ye”逐漸被人們廣為接受召嘶,并在此后的千多年里成為應(yīng)用范圍最廣的對父親的稱謂父晶。

“ye”這個稱謂訴諸于紙面,最標(biāo)準(zhǔn)的代表漢字本來是“耶”弄跌。比如被譽為“樂府雙璧”之一诱建、誕生于北魏的《木蘭辭》中,在今天的語文課本中我們看到的是用“爺”指代父親:

“軍書十二卷碟绑,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茎匠,木蘭無長兄格仲。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诵冒】撸”(《人教版初中七年級語文課本·下冊》)

但在我能找到的較早的原詩中,上述引文中的“爺”原本都是“耶”字(《古文苑·卷九·木蘭詩》)——可能是編寫教科書的專家擔(dān)心學(xué)生們難以理解汽馋,才做出了這樣的改動侮东。

如果木蘭確有其人,從時代背景看應(yīng)是鮮卑人豹芯,就該管老爸叫“耶”

還有跟著瞎扯的悄雅。比如我在中學(xué)時老師在講解詩圣杜甫的那首《兵車行》時,就把“耶娘妻子走相送铁蹈,塵埃不見咸陽橋”中的“耶”宽闲,說成是“爺”的通假字。那時候的我還小還傻握牧,聽了老師的話只會連連點頭容诬,事實上通假個毛線啊——從南北朝到兩宋的大部分時間里,在中國的土地上兒子喊老子就是叫“耶”沿腰,或“阿耶”览徒、“耶耶”,而非“爺”颂龙。比如南宋大儒程大昌就曾在自己的著作中明確指出了這一點:

“虜呼父為阿多习蓬,則是正名為多,不名為爺也措嵌。今人不以貴賤友雳,呼父皆為耶,蓋傳襲已久矣铅匹⊙荷蓿”(《演繁露·卷四·父之稱呼》)

所以說在中國歷史上的絕大部分時間和絕大部分地區(qū),“爺”就是指代祖父或?qū)﹂L輩、地位尊貴的年長者的敬稱流礁,比如大爺涕俗、縣太爺、財神爺神帅,跟父親的稱呼也不是沒有關(guān)系再姑,但局限于少數(shù)時間和少數(shù)地區(qū),反正沒有“耶”用得普遍找御。不過因為“爺”元镀、“耶”讀音相近,而“耶”這個稱呼對現(xiàn)代人而言又太過于匪夷所思霎桅,所以就被想當(dāng)然的通假了栖疑。

當(dāng)然“耶”算是個外來詞匯,類似今天的“爹地”(Daddy)滔驶。而在古漢語中可以用來指代父親遇革、后來又被整跑偏了的純本土詞匯,則是“大人”揭糕。

比如漢太祖劉邦功成名就后拿他爹劉太公開涮時萝快,喊的就是“大人”:

“未央宮成。高祖大朝諸侯群臣著角,置酒未央前殿揪漩。高祖奉玉卮,起為太上皇壽吏口,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氢拥,不能治產(chǎn)業(yè),不如仲(即劉仲锨侯,又名劉喜嫩海,劉邦的二哥)力。今某之業(yè)所就孰與仲多囚痴?”殿上群臣皆呼萬歲叁怪,大笑為樂∩罟觯”(《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第八》)

老劉沒啥文化奕谭、潑皮無賴出身,哪怕當(dāng)上了皇帝也依舊不改市井本色痴荐。所以他在調(diào)戲自己老子時所稱的“大人”血柳,應(yīng)該是在當(dāng)時非常流行也非常口語化的一個稱謂生兆,就像我們今天喊“老爸”难捌。當(dāng)然“大人”的涵義比較寬泛,既可以指成年人,也可以指個子高的人(如《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第十四》中“有波谷山者根吁,有大人之國”)员淫,還可以是對帝王、貴族的敬稱(如《易經(jīng)·乾卦》中“見龍再田击敌,利見大人”)介返,拿來形容道德高潔之士也行(如《孟子·卷十一·告子章句上》中“從其大體為大人”)。當(dāng)然更多的時候還是用來稱呼自家的老爹老娘沃斤,但偶爾也有以官位稱“大人”的圣蝎,但多集中在隋唐及之前的時代。比如東漢名士衡瓶、曾隨光武帝劉秀打天下的韓歆徘公,史書中就有“韓歆,南陽大人鞍陨,可以為用”(《后漢書·卷十七·馮岑賈列傳第七》)的記載;再如唐朝名將段秀實从隆,在其傳記也有“段公诚撵,仁信大人,惟一馬键闺,賣而市谷入汝寿烟,汝取之不恥”(《新唐書卷一百五十三·列傳第七十八》)的說法。

在唐朝時可沒有當(dāng)面叫上司“大人”的習(xí)慣

請注意辛燥,這里的“大人”之稱“乃從旁指目之詞筛武,而非覿面相呼也”。而稱貴官為“大人”的習(xí)慣挎塌,在兩宋時基本絕跡徘六,“宋時猶以大人稱父母,而不加之達(dá)官貴人也”(本段引文均出自《陔馀叢考·卷三十七》)榴都。

到了元朝以后待锈,隨著士大夫們的骨質(zhì)日益疏松,為了追求功名利祿連刨自家祖墳都在所不惜時嘴高,“大人”這個詞匯的涵義才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竿音。所以當(dāng)華蓋殿大學(xué)士焦芳都甘居劉瑾這個半文盲的門下弟子,當(dāng)朝堂之上的“衣冠禽獸”們爭相恐后的想給魏忠賢當(dāng)干兒子而不可得的時候拴驮,尋常小吏再管手捏著自己前途命運的上官叫聲爹春瞬,似乎也就沒那么讓人感覺羞恥了吧?

于是在元明清這三朝套啤,只要能當(dāng)上個官兒宽气,就能整天被“大人大人”的叫著,自動喜當(dāng)?shù).?dāng)然抹竹,官職线罕、權(quán)力的大小,也決定了“兒子”的數(shù)量窃判,而且官做得不夠大的話钞楼,還得在給別人義務(wù)當(dāng)?shù)耐瑫r,趕緊給自己再找一堆爹袄琳。

當(dāng)然询件,是個人都知道要點臉,哪怕是欲蓋彌彰唆樊。所以在“大人”成了對上司的習(xí)慣稱呼后宛琅,大多數(shù)人還是不好意思再用這個詞兒叫自己的親爹親媽。日子久了逗旁,還真讓大多數(shù)人忘記了“大人”還有這么個意思嘿辟。

就像“小姐”,怕是很多人都忘了這曾經(jīng)是個高貴片效、美麗的稱謂了吧红伦。


02

網(wǎng)絡(luò)時代大家都愛玩梗,許多原本看起來平平無奇的文字淀衣,被加以特定的寓意后往往就變得引人遐思昙读,或是換來一個“你懂”的默契。

比如那句“大郎膨桥,該吃藥了”蛮浑。

這句經(jīng)典臺詞一響起,就讓人聯(lián)想到一望無際的大草原……

《水滸傳》中的武大郎有姓無名只嚣,尋常人喚他一聲武大沮稚,相熟的叫他一聲大郎。而跟武大一奶同胞的弟弟武松册舞,盡管在書中也經(jīng)常被喚作武二或是武二郎壮虫,但卻是有名字的。這是為啥环础?難道因為武大僅是一個龍?zhí)捉巧羲疲允┠外指纱噙B個名字都懶得給他起?

這倒是冤枉了老施(也可能是老羅)线得。前文中說的姓氏名字號這一套復(fù)雜繁瑣的稱謂系統(tǒng)饶唤,其實都是給歷史上那些有權(quán)有勢的人準(zhǔn)備的。至于地位不夠高的贯钩,經(jīng)常連只配擁有姓名的現(xiàn)代人都不如募狂,比如在一些朝代甚至專門立法禁止平頭百姓正式取名办素,只能拿排行或數(shù)字糊弄事:

“元制: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祸穷,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齒合計為名性穿。”(《春在堂隨筆·卷五》)

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他家雷滚,就是嚴(yán)格按照這套命名規(guī)則取名的——他的高祖名叫朱百六需曾,生了兩個兒子分別叫朱四五、朱四九祈远;其中朱四九生了4個兒子呆万,即朱初一、朱初二车份、朱初五谋减、朱初十;這里邊的朱初一又生了兩個兒子扫沼,即朱五一出爹、朱五四;朱五四又生了4個缎除,老大叫朱重四严就,老二叫朱重六,老三叫朱重七伴找,老四就是大名鼎鼎的朱重八了盈蛮。

為啥朱五四的兒子取名不是按1234排而是4678废菱?因為還有個朱五一嘛技矮,他的兒子占了1235的坑,朱五四家的只好往后靠殊轴,所以朱重八這個名字還是按照“行第”來取的衰倦。

后來玩起造反大業(yè)的老朱,身份地位自然不一樣旁理,所以就必須得取個正式的名字了,這才有了“朱元璋”——元大概是指元朝;璋者盅弛,是種一頭很鋒銳的玉器璧帝,又可以指代男子,表達(dá)的意思應(yīng)該是老朱立志要成為親手推翻大元王朝的男人芋哭。

朱元璋沉衣,意為要親手終結(jié)大元王朝的那個男人

再說回到武氏兄弟。武大郎就是個在陽谷縣賣炊餅的小販减牺,標(biāo)準(zhǔn)的平頭百姓豌习,自然不配擁有正式的名字存谎。而武松因為當(dāng)過陽谷縣步兵都頭,算是有一定地位了肥隆,所以可以有名既荚。

老施看似無意的寥寥數(shù)筆,其實已經(jīng)為我們揭開了北宋時期社會現(xiàn)實的一角栋艳,只不過很多人并沒有注意到罷了恰聘。

可能有的朋友又要質(zhì)疑我自相矛盾——前邊還說直呼別人的大名非常不禮貌,怎么到這兒正式有名倒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嘱巾?像那武二郎性如烈火憨琳,成天被人“武松武松”的叫著,怎么也沒見他原地爆炸旬昭、拔刀砍人篙螟?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那是個等級森嚴(yán)问拘,階層不僅對立而且嚴(yán)重隔閡的時代遍略。對于大人物適用的規(guī)則,可以完全無視小人物骤坐,反之亦然绪杏。像章惇若是直呼蘇軾大名等同于撕破臉,而陽谷縣令嘴里喊著“武松”而非“武二”纽绍,那是看得起你蕾久,請不要不識好歹。

至于尊嚴(yán)這種東西拌夏,更是從來不適用于小人物——給你口粗茶淡飯勉強填飽肚子就是給你臉了僧著,還要啥自行車?

繼續(xù)說回武大郎障簿。要是金蓮姐姐沒遇到西門大官人盹愚、給自家老公喂下的不是穿腸毒水而是苦口良藥的話,那么兩人繼續(xù)生活下去站故,還生了3個娃皆怕,那么這兩口子該怎么稱呼自己的大兒砸們?

現(xiàn)代人常見的叫法是老大西篓、老二和老三愈腾,而武大和金蓮則會喚其為大哥、二哥和三哥岂津。

原來歷史劇胡亂改編是有道理的虱黄,否則這種情況普通觀眾怎么可能搞得懂?

事實上“哥”堪稱是中國歷史上最神奇的稱謂寸爆。在當(dāng)代礁鲁,“哥”指同父母或同族同輩而年齡比自己大的男子盐欺,也可以是熟人間的稱呼,并不限于年齡等因素仅醇。不過在歷史上冗美,“哥”這個稱謂叫起來可就極其錯亂了,往往間隔不過幾百年析二,涵義就完全不同粉洼,甚至風(fēng)馬牛不相及。

“哥”可能是歷史上最神奇也最讓人錯亂的稱謂了

比如說在唐朝的時候叶摄,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兒子叫老子為“哥”的情況属韧,比如唐玄宗李隆基:

“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同氣唯有太平蛤吓,言之恐有違犯宵喂,不言憂患轉(zhuǎn)深,為臣為子会傲,計無所出锅棕。’”(《舊唐書·卷一百六·列傳第五十六》)

這里的“四哥”淌山,既不是李隆基排行第四的親弟弟李隆范裸燎,也不是他親生的第四個兒子李琰,而是他爹泼疑、唐睿宗李旦(武則天所生四子中德绿,李旦排行第四)。而且這還不是孤例退渗,清人趙翼在其著作《陔馀叢考》曾記載棣王李琰在犯事替自己辯護(hù)時移稳,就曾拿“惟三哥辨其無罪”當(dāng)救命法寶——這里的“三哥”,指的就是他老子李隆基(李旦所生六子中氓辣,李隆基排行第三)秒裕。

僅僅過了300來年袱蚓,“哥”這個稱謂就從兒子叫老子钞啸,變成了老子喊兒子:

“王荊公與其子雩評論天下人物,屈指謂雱曰:‘大哥自是一個喇潘√逭叮’”(《陔馀叢考·卷三十七》)

這并非是王安石一時腦洞大開非得跟兒子拜把子或是搞混了輩分,而是五代及兩宋時的習(xí)俗便是如此颖低,就愛管兒子叫“哥”絮吵。比如五代時的后唐莊宗李存勖管他的大兒子李繼岌叫“和哥”,后周太祖郭威的兩個親生兒子則分別是“青哥”和“意哥”忱屑,歐陽修給兒子起名“僧哥”蹬敲,趙構(gòu)禪位后游大滌山(今浙江杭州境內(nèi))時偶遇隱士陸凝之暇昂,覺得這是個人才,打算推薦給養(yǎng)子伴嗡、宋孝宗趙昚急波,說的也是“布衣入翰林可也,歸當(dāng)語大哥”(《四朝聞見錄·乙集》)瘪校。

當(dāng)然澄暮,“哥”的本意在兩宋照樣通用,只不過用得同樣隨意阱扬,并不以年齡大小為限泣懊。比如宋欽宗趙桓稱呼他的弟弟趙構(gòu),也是叫哥:

“又顯仁太后自金將歸麻惶,欽宗臥其車前曰:‘傳語九哥馍刮,吾南歸但為太乙宮使足矣,他無所望于九哥也窃蹋∏耍’九哥謂高宗,則兄之稱其弟也脐彩∷槟耍”(《陔馀叢考·卷三十七》)

兩宋之后,老子(包括老娘)管兒子叫“哥”的習(xí)俗其實一直被保留了下來惠奸。比如在晚明著名的移宮案中梅誓,東閣大學(xué)士劉一燝和英國公張惟賢在大太監(jiān)王安的幫助下從宮中偷走了皇長子朱由校去登基,李選侍等人追來搶奪時佛南,嘴里大叫著的就是“哥兒卻還”(《明史·卷二百四十·列傳第一百二十八》)梗掰。

從唐到清,“哥”是個萬能稱謂嗅回,怎么用都有理

我們都知道清朝的皇子被稱作“阿哥”——其實不光是皇帝他家及穗,凡是滿洲人都管自己的兒子叫“阿哥”,這很可能是借鑒了漢人的稱謂绵载。畢竟在民間埂陆,管自家熊孩子叫“阿哥”的在明清時期可是大有人在:

“老爺聽了這話,把臉一沉娃豹,問道:‘阿哥焚虱!你在那里弄得許多銀子?’”(《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

不知道您看暈沒懂版,反正我快寫暈了鹃栽。


03

像“哥”這種令人精神錯亂的稱謂,在歷史上并非罕見躯畴。比如在我國歷史上的第一本詞典《爾雅》中就白紙黑字的寫著“妻之昆弟為甥”民鼓,而孟子為其作注曰“我舅者薇芝,吾謂之甥是也”——這意味著什么呢?如果我們穿越到上古時代丰嘉,見到母親的兄弟就尊稱一聲“舅舅”的話恩掷,那么迎接我們的很可能就是來自老娘的一記充滿愛意的大耳刮子……

中華文化源遠(yuǎn)流長,隨隨便便就想裝個文化人實在太難了

而“舅”這個稱謂供嚎,在魏晉之前還有別的含義黄娘,比如老丈人——在《三國志》中,漢獻(xiàn)帝劉協(xié)的老丈人董承克滴,就被稱為“舅車騎將軍董承”逼争。為此裴松之在為其作注時還專門做過解釋:

“臣松之案:董承,漢靈帝母董太后之侄劝赔,於獻(xiàn)帝為丈人誓焦。蓋古無丈人之名,故謂之舅也着帽≡游埃”(《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三十二·先主傳第二》)

這又扯出“丈人”這個稱謂的由來。在被指代妻子的父親之前仍翰,“丈人”這個稱謂就早已有之赫粥,通常被用作對老人或長輩的尊稱,比如《易經(jīng)》中的“貞予借,丈人越平,吉”,唐朝大儒孔穎達(dá)就為其作注曰:“丈人灵迫,謂嚴(yán)莊尊重之人秦叛。”

有時也被用來作為家主瀑粥、家長的稱呼挣跋。比如高漸離遭到秦國通緝時,曾躲在宋子縣(今河北趙縣附近)打黑工謀生狞换。有一次主人家宴客時擊筑為樂避咆,他一時手癢便管不住自己的大嘴巴,其點評被人聽到后主人邀其當(dāng)堂獻(xiàn)藝哀澈,《史記》寫到這里時留下的文字就是“家丈人召使前擊筑”牌借。唐人司馬貞則作注曰“丈人者度气,謂主人翁也”割按。

然而等到“丈人”這個稱呼,成為對妻子父親的稱呼已經(jīng)被社會廣泛接受以后磷籍,還有人異想天開的為其賦予了新的用途适荣,比如用來稱呼老公:

“當(dāng)時丈人歿现柠,雖少守孤兒。

以及成名譽弛矛,何嘗厭藿藜够吩。

暮年終饗福,陰騭不應(yīng)欺丈氓,

莫使碧江上周循,獨傳陶母碑⊥蛩祝”(《歐陽郡太君挽歌二首》北宋·梅堯臣)

話說要不是翻爛故紙堆湾笛,誰能搞清楚這個“丈人”是咋回事,沒準(zhǔn)還得被當(dāng)成狗血社會奇聞闰歪,該找誰說理去嚎研?

媳婦可以叫老公“丈人”,老公還可以叫媳婦他爹“丈人”库倘,是不是很錯亂临扮?

再說回到前文曾提過一嘴的“爺”這個稱呼。

在東漢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中教翩,就明確指出用“爺”來稱呼父親的習(xí)慣杆勇,主要出自吳地,也就是江南地區(qū)饱亿。話說這種風(fēng)俗的影響力還是挺大的靶橱,以至于南北朝時來自北方的羯人侯景,后來都改“耶”稱“爺”了——這貨發(fā)動叛亂后打算稱帝路捧,狗腿子王偉請他立七廟关霸,并詢問侯家七代祖宗的名諱,侯景就答道“前世吾不復(fù)憶杰扫,唯阿爺名摽”(《南史·卷八十·列傳第七十》)队寇,也就是說侯景他爹叫侯摽。

而“爺”被用于對非親戚關(guān)系的貴人的一種諂媚性質(zhì)的稱謂章姓,從文獻(xiàn)上看應(yīng)該是最早出現(xiàn)于唐朝佳遣,而始作俑者則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時的大宦官高力士。

從本性和作為上看凡伊,高力士并不是個壞人零渐。但身處在那個位置上,尤其是又深受皇帝的信任系忙,自然少不了溜須拍馬之徒對其大肆恭維:

“力士承恩歲久诵盼,中外畏之。太子亦呼之為兄,諸王公呼之為翁风宁,駙馬輩直謂之爺洁墙,自李林甫、安祿山輩皆因之以取將相戒财∪燃啵”(《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六·唐紀(jì)第三十二》)

“爺”這個稱謂,在高力士之前“但以呼父饮寞,未有以呼貴官者”(《陔馀叢考·卷三十七》)孝扛。但自高力士以后,無數(shù)軟骨病患者恍如撥開云霧見天日幽崩,一時間靈感如瘋長的野草疗琉,諸如王爺、公爺歉铝、老爺之類的稱謂很快就被發(fā)明出來盈简,而且影響力越來越大,并最終讓人們漸漸忘記了“爺”的本意太示。

當(dāng)然還有一種有趣的稱謂習(xí)俗柠贤,就是將朝廷的官職拿來稱呼從事某種職業(yè)的人,叫作“民擅官稱”类缤。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將醫(yī)生稱之為“大夫”臼勉,在今天仍然廣為流行。但恐怕很多人并不知道“大夫”是個非常古老的官銜餐弱,在先秦時期位于卿之下宴霸、士之上,在兩漢的食邑制下品秩為六百石膏蚓,略低于縣令瓢谢,在魏晉之后九品中正制下一般品秩在五、六品之間驮瞧,屬于中階官員氓扛。

將醫(yī)生稱作“大夫”是個古老的習(xí)俗,起碼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醫(yī)生不光曾在民間被“封為”大夫论笔,在唐朝時人們還習(xí)慣稱其為“牙推”和“待詔”——這也是兩個官職采郎。其中牙推是藩鎮(zhèn)幕職官,通常為藩鎮(zhèn)自行征辟狂魔,無需朝廷任命蒜埋,所以品秩高低也說不清。待詔又稱翰林待詔最楷,始于唐玄宗時期整份,掌批答四方表疏铸史,文章應(yīng)制等事换淆,后朝一直沿用袁翁,但品秩不高乱凿,在明清時僅為從九品蚯撩。

到了宋朝础倍,隨著市井文化的流行、百姓對官員的敬畏感降低胎挎,醫(yī)生還被“升官”了——在北方習(xí)慣稱醫(yī)生為“大夫”沟启,而南方則更愿意叫“郎中”。在三省六部制下犹菇,郎中可是個非常重要的高級官員德迹,分掌各司事務(wù),其職位僅次于丞相揭芍、尚書和侍郎胳搞,相當(dāng)于今天中央部委的司局級主官。

這種“民擅官稱”的習(xí)俗在明朝達(dá)到了高潮称杨。除了宋元積習(xí)外肌毅,據(jù)說還有賴于張士誠的神助攻——當(dāng)年老張被揍到山窮水盡時,干脆破罐子破摔把各種官職不要錢的封賞下去姑原,“走卒悬而、廝養(yǎng)皆授官爵”,導(dǎo)致江南一帶到了明初還“稱呼椎油作面?zhèn)蚍驗椴┦慷а矗旯榇t笨奠,家人奴仆為郎中,吏人為相公”(《吳風(fēng)錄》明·黃省曾)唤殴。

這種官民失序般婆、貴賤難分的情況讓愛操心的明太祖朱元璋深惡痛絕,屢屢下令予以禁絕朵逝,甚至不惜施以嚴(yán)刑峻法腺兴,“果頑而違令,遷于遐荒廉侧,永為邊卒”(《全明文·第一冊》)页响,但卻收效甚微。

一直到了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段誊,已是垂暮之年的老朱仍不死心闰蚕,最后一次下旨糾正“民擅官稱”的問題,還絮絮叨叨的列舉各種職業(yè)到底該叫啥连舍、不準(zhǔn)叫啥:

“照得各處軍民人等……醫(yī)人止許稱醫(yī)士没陡、醫(yī)人、醫(yī)者,不許稱太醫(yī)盼玄、大夫贴彼、郎中;梳頭人止許稱梳篦人埃儿、或稱整容器仗,不許稱待詔;官員之家火者童番,止許稱閽者精钮,不許稱太監(jiān)√旮”(《明洪武永樂朝的榜文峻令》)

老朱一輩子凈瞎操心轨香,而且越操心啥,啥就越亂套幼东。就像管醫(yī)生叫大夫這碼事臂容,洪武朝一過,老朱的孝子賢孫們就再沒怎么管過根蟹,也沒見大明朝立馬就崩了脓杉。

也不知道蹲在孝陵里的老朱,會不會因此而郁悶娜亿。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丽已,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买决,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沛婴,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19,539評論 6 508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督赤,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嘁灯,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躲舌,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3,594評論 3 39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jìn)店門丑婿,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没卸,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羹奉。” “怎么了约计?”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65,871評論 0 356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诀拭,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煤蚌,道長耕挨,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细卧?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8,963評論 1 295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筒占,結(jié)果婚禮上贪庙,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翰苫,他們只是感情好止邮,可當(dāng)我...
    茶點故事閱讀 67,984評論 6 39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革骨,像睡著了一般农尖。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析恋。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良哲,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1,763評論 1 307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助隧,去河邊找鬼筑凫。 笑死,一個胖子當(dāng)著我的面吹牛并村,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巍实。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0,468評論 3 42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哩牍,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棚潦!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膝昆,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9,357評論 0 27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丸边,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荚孵,有當(dāng)?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妹窖,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5,850評論 1 317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38,002評論 3 33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收叶,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骄呼。 大學(xué)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0,144評論 1 35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判没,死狀恐怖蜓萄,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澄峰,我是刑警寧澤嫉沽,帶...
    沈念sama閱讀 35,823評論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摊阀,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耻蛇,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踪蹬。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1,483評論 3 331
  • 文/蒙蒙 一臣咖、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跃捣。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夺蛇、人聲如沸疚漆。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2,026評論 0 22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娶聘。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甚脉,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丸升,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3,150評論 1 272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牺氨,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狡耻,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48,415評論 3 373
  • 正文 我出身青樓猴凹,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夷狰,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郊霎,可洞房花燭夜當(dāng)晚...
    茶點故事閱讀 45,092評論 2 35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