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學哲學有什么用,當我看了羅素的《哲學問題》之后狂秘,我開始懷疑這個世界的真實性了骇径。哲學的精神就是懷疑一切,懷疑到不能懷疑為止者春,或許一些你習以為常的觀念破衔,在哲學里面都是不確定的。你眼前看到的人真的存在嗎钱烟?還是僅僅是你內心中幻想出來的或是某個神的內心世界的晰筛?我們先暫時放下這個問題,從我的存在性與否出發(fā)拴袭,笛卡爾說過一句話“我思读第,故我在”,我思考所以我存在稻扬,如果我不存在,只是別人想象出來的物體羊瘩,那么我就不會去思考泰佳,我就不會去懷疑盼砍,所以我是存在的。
那么為什么要懷疑事物存在的真實性呢逝她?
那就要談到科學了浇坐,科學的目的是要認識這個世界,通過認識大自然黔宛,人類慢慢征服了大自然并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好處近刘。那么為什么我們要去認識這個世界呢?如果這個世界不是客觀存在的臀晃,只存在于某個人的意識之中觉渴,那認識她又有什么意義,只有世界不隨主觀意志改變徽惋,那么運行在其上的法則才是固定的案淋,我們才有可能去認識她,并因此給我們帶來種種便利险绘。
我們是怎樣認識這個世界的踢京?
1.為什么我們會認為每天太陽都會升起?有人可能會回答:“因為昨天太陽升起來了宦棺,前面一直也都是這樣鞍昃唷!”代咸。其實豬也是這樣想的蹈丸,主人每天中午都給豬喂食,一段時間后侣背,豬認為主人以后中午都會過來喂食白华,直到有一天,豬被送進了屠宰場贩耐。我們認識世界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經驗弧腥,如果A事件的發(fā)生一直伴隨著B事件的發(fā)生,一般我們就會認為以后只要A出現了潮太,B必然出現管搪,直到出現一次意外≌÷颍或許某一天太陽被某個天體撞擊更鲁,導致太陽不再升起,這都是有可能的奇钞,但我們暫時可以認為“太陽每天都會升起”這句話是對的澡为,因為還沒發(fā)生過意外。雖然通過經驗認識世界不一定正確景埃,但是我們也沒有辦法媒至,我們對事物的認識來源于感知能力顶别,因此我們獲得種種經驗,離開經驗我們就不可能認識這個世界拒啰。我們只能通過不斷的修正來提高認知驯绎,科學體系也是一次次被推翻重建的,亞里士多德說物體持續(xù)運動需要力谋旦,結果被牛頓第一定律推翻剩失,牛頓的體系又被愛因斯坦推翻。
2.除了通過經驗的方式册着,我們還可以通過邏輯演繹來認識事物拴孤。舉個亞里士多德三段論的例子,
大前提:烏鴉都是黑的
小前提:這只鳥是烏鴉
結論:這只鳥是黑的
這個例子中我們提出兩個前提指蚜,通過邏輯演繹得出了正確的結論乞巧。看似沒有使用經驗就得到了答案摊鸡,但是大前提和小前提都是來源于經驗绽媒,“烏鴉都是黑的”必然是因為我們看過很多烏鴉并且全都是黑色的這個經驗推論出來的,所以說認識這個世界必須依賴經驗免猾。
哲學研究的范疇
哲學研究的都是不確定的東西是辕,如果你問一個物理學家、化學家或是心理學家猎提,他能給你講出一大堆確定的東西获三,而一個哲學家只會說他研究的東西都是不確定的,所有確定的理論都已經從哲學中分離出來锨苏,像是物理和心理學疙教。
學習哲學的意義
學習哲學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思辨能力,它讓一個人不固執(zhí)己見伞租,積極去思考贞谓,讓一個人不會局限于時代、種族葵诈、地域所形成的種種偏見裸弦,秉著懷疑一切的精神,隨時擁有一顆強烈的好奇心作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