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色歸讀 ? ? ? ? ? 侵權必究,授權轉載見文尾。
三國時期西涼戰(zhàn)神“錦馬超”的部將龐德拴驮,字令明唤反,東漢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縣(今甘肅天水市武山縣四門鎮(zhèn))人凳寺,早年投奔馬超父親——征西將軍馬騰帳下效力,在平定羌民彤侍、東漢平陽大戰(zhàn)肠缨、鎮(zhèn)壓黃巾軍余黨黑山賊張白騎的弘農平叛戰(zhàn)爭期間都屢立戰(zhàn)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平陽大戰(zhàn)中作為先鋒官的龐德追隨馬超大破河東郡太守郭援(袁紹第三子袁尚屬下)盏阶、并州刺史高干(袁紹外甥))和南匈奴單于呼廚泉三路組成的袁氏聯(lián)軍晒奕,威鎮(zhèn)河東。
這場戰(zhàn)斗中他勇猛異常名斟,領軍乘郭援聯(lián)軍渡汾河過半而強擊脑慧,大破袁氏聯(lián)軍,龐德陣前斬殺叛軍聯(lián)盟主帥郭援砰盐。一戰(zhàn)之威闷袒,讓匈奴臣服東漢多年,未敢覬覦岩梳。而此戰(zhàn)后不久發(fā)生的著名的“文姬歸漢”事件囊骤,固然是出于匈奴對飄搖動蕩的東漢末年曹操軍事集團的強大戰(zhàn)力的忌憚,但直接原因確是這次戰(zhàn)爭摧枯拉朽的聲勢震懾了匈奴人冀值。
出身西涼的龐德精于騎射也物,在常年征戰(zhàn)中經(jīng)常跨白馬馳騁沖殺列疗,飄忽如電滑蚯,贏得了“白馬將軍”的美譽。
龐德開始投奔馬騰作彤,馬騰應曹操的動員入京擔任養(yǎng)老的衛(wèi)尉將軍后膘魄,又追隨馬超征戰(zhàn)奔波,盡管勇冠三軍竭讳,功勞卓著创葡,但是由于白丁出身,起點很低绢慢,相對于東漢末年眾多的割據(jù)諸侯來說灿渴,基本上算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洛波,在很講究家世出身的漢末,龐德相當于馬超的家將或部將角色骚露,與馬超份屬主仆蹬挤。
龐德擅長騎射,尤精相馬棘幸。他當年隨馬超攻破流寇占據(jù)的蘇氏塢堡時焰扳,塢堡中有一百多匹駿馬。馬超其他部下都爭搶膘肥身健的馬匹误续,龐德卻選了一匹體形瘦小吨悍、樣子丑陋的黑嘴黃馬,大伙都嘲笑他的眼光蹋嵌。后來龐德追隨馬超征戰(zhàn)渭南時育瓜,這匹馬腳程迅疾,閃電如風栽烂,其他馬都趕不上他這匹馬的速度躏仇,大伙這才佩服龐德對好馬慧眼獨具。
客觀地講腺办,龐德武藝高強焰手,常常陷陣卻敵,勇毅冠絕涼州諸軍菇晃,是一員少有的猛將册倒。這哥們可能是由于出身、教育所累磺送,謀略稍微欠缺驻子,一輩子都是陣前廝殺狠斗的武將。
早在出道不久的平陽大戰(zhàn)中估灿,他猛打猛沖砍殺了叛軍總指揮郭援崇呵,但并不知道其人身份。據(jù)《魏略》記載馅袁,龐德親手斬得一顆首級域慷,不知這便是郭援。戰(zhàn)罷之后汗销,眾人皆指郭援已死而不能得其首犹褒。然而龐德于晚后方才于箭囊中取出一顆頭顱,由于郭援是這場戰(zhàn)爭曹超方面主帥鐘繇(與鄧艾分道滅亡蜀漢的魏國著名將領鐘會之父)的外甥弛针,因此鐘繇見其首而哭叠骑。龐德便向鐘繇賠罪,鐘繇道:“郭援雖是我甥削茁,但他始終是國賊宙枷。卿又何須賠罪掉房?”。
馬超集團割據(jù)西涼與曹操渭水對峙失敗后慰丛,龐德與馬超一起歸附漢中張魯卓囚,后來在漢中無立足之地,又轉投此時已確立三足鼎立之勢的劉備诅病。由于馬超入川投靠劉備時哪亿,龐德重病在身,不能隨行而滯留漢中睬隶。后幾經(jīng)輾轉锣夹,隨張魯歸降于曹操麾下直至后來被關羽所殺页徐。
建安二十四年苏潜,在劉備和曹操兩大集團爭奪荊州的樊城之戰(zhàn)中,關羽先是圍困襄陽变勇、樊城恤左,聲勢浩大,威震華夏搀绣。曹操以左將軍于禁為主帥飞袋、龐德為先鋒去救應困守樊城的曹仁。臨行前有人提醒曹操:龐德故主馬超在劉備處任五虎上將链患,其堂兄龐柔也在西川為官巧鸭,恐怕不大穩(wěn)便。
得知曹操有所遲疑時麻捻,這愣漢子當場慷慨陳詞纲仍,表示自己與馬超、龐柔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恩斷義絕贸毕,如今兩國相爭郑叠,各為其主,并當場立誓決一死戰(zhàn)明棍。隨后象后世的左宗棠一樣抬櫬(棺材)出征乡革,迎戰(zhàn)威名遠播的蜀漢大將關羽。
兩軍對壘期間摊腋,龐德以慣常的英武騎著白馬馳騁奔殺沸版,耀武揚威,曾力戰(zhàn)關羽不落下風兴蒸,并一箭射中關羽前額视粮,令關羽頗為忌憚,足見其勇猛类咧。
后來關羽利用雨季漢水流域雨水暴漲馒铃,曹操軍隊多駐扎于低洼地段之際設計水淹七軍蟹腾,再加之主帥于禁的多方掣肘,曹兵大敗区宇,潰不成軍娃殖,被活擒的敵方主帥于禁投降。
龐德率殘軍與關羽殊死搏斗议谷,全無畏懼炉爆,奮然接戰(zhàn)。在全無衣甲的情況下與關羽士兵對射卧晓,箭無虛發(fā)芬首。箭鏃射盡后,又短兵相接逼裆。
而他格斗益怒郁稍,膽氣愈壯,陣前斬殺了欲降關羽的部將董衡胜宇、董超等耀怜,表示“吾受魏王厚恩,豈肯屈節(jié)于人桐愉!”并對另一部將成何大喊:“吾聞勇將不怯死以茍免财破,壯士不毀節(jié)而求生。今日乃我死日也从诲∽罅。”,誓死不降系洛。軍士盡皆死傷后龐德乘小舟準備逃歸曹仁大營俊性,小舟被洪水打翻為關羽軍所擒。
一向自視甚高的關羽頗為敬重龐德的剛毅威武碎罚,堅貞不屈磅废,以封將勸降,并以故主馬超荆烈、兄長龐柔之事曉之以情拯勉,動之以理。龐德卻怒目不跪憔购,大罵關羽:“豎子宫峦,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玫鸟,威振天下导绷。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屎飘!我寧為國家鬼妥曲,不為賊將也贾费。”無奈關羽只得斬殺了龐德檐盟,滿足他殞身殉節(jié)的意愿褂萧。
曹操薨世后曹丕即位,他感于龐德的忠義赴難葵萎,派使者到龐德陵墓送去壯侯的謚號导犹,并下詔賜封他兒子龐會等四人關內侯的爵位,后來又讓龐德從祀于魏太祖(曹操)廟庭羡忘。
談到這里谎痢,講述一下關、龐兩家因此結下的一段公案卷雕。龐德在戰(zhàn)敗被俘之后节猿,針對關羽的以理相勸,他卻辱罵關羽以及劉備以求速死爽蝴。固然出于忠勇沐批,氣質上卻顯得有失理智,總的來說蝎亚,無可厚非。
關羽在龐德死后對其尸首較為尊重先馆,沒有丟棄或毀尸发框,而是第一時間進行了妥善安葬。關羽對待龐德煤墙,懇勸于前梅惯,拒降受戮后禮葬于后。依照當時歷史仿野,戰(zhàn)爭中的普遍規(guī)則是降則收納铣减,拒則斬首,龐德可謂為國事而死脚作,關羽也是照章行事葫哗,二人各為其主,并無私仇球涛。并且關羽在遭到龐德的辱罵之后劣针,仍然善待了其尸首,可謂仁義亿扁,不失大將之風捺典。
遺憾的是在公元263年魏國軍隊破蜀時,即樊城之戰(zhàn)已經(jīng)過去44年从祝,大致推算龐德的兒子龐會當時至少是近50歲或年齡更大一點的老人(在古代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襟己,他已算是一位老者)引谜。
在時隔這么久遠之后,龐會依然沒有忘記殺父的仇恨擎浴。跟隨鐘會煌张、鄧艾伐蜀的龐會,在蜀漢亡國后退客,在司馬氏默許屠殺蜀國功臣后裔的背景下骏融,他殺盡關家后人為父報仇。私怨之毒萌狂,莫此為甚档玻!
在現(xiàn)今的文明觀看來,龐會所為是兇殘和不人道的茫藏。關误趴、龐兩家是國仇公恨,并無私仇务傲,就算關羽的的確確是龐會的殺父大仇人凉当,而關羽早已歸于塵土,冤冤相報何時了售葡?龐會殺盡關家后人有點過了看杭,他的后人與龐會并無冤仇哦(當然實際上關家也有部分未做官的后人躲過一劫使血脈得以繁衍下來)!
順便補充一下挟伙,不要把龐德和三國同一時代的龐德公兩個人搞混了:龐德是八面威風的武將楼雹,隴右(甘肅天水)人,龐德公是東漢末年隱居荊州襄陽的文士高人尖阔,手無縛雞之力贮缅。龐德公與當時徐庶、司馬徽介却、諸葛亮谴供、龐統(tǒng)等人交往密切,他曾稱諸葛亮為"臥龍"齿坷,龐統(tǒng)為"鳳雛"桂肌,司馬徽為"水鏡",被譽為知人胃夏,其中后來與諸葛亮齊名轴或、被劉備拜為軍師中郎將的鳳雛龐統(tǒng)就是龐德公的堂侄。
歡迎交流仰禀、分享 ? ? ? ? ? ? ?敬請關注“山色歸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