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應該都見過梯田吧雹,大多數(shù)梯田是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線方向修筑的條狀階臺式或波浪式斷面的田地骨杂。而位于瀾滄江東西兩岸,一座千年鹽田在大山之間生生不息雄卷。這些鹽田是經過幾代人的勤勞和汗水辛苦搭建而成的腊脱,所以這里是我國唯一保存最古老,最原始手工曬鹽方式的地方龙亲。
位于西藏昌都芒康縣鹽井鎮(zhèn)瀾滄江東西兩岸的古鹽田陕凹,也叫鹽井,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鳄炉《虐遥“鹽井”是由于產鹽而得名。鹽井所產之鹽還有些獨特之處拂盯,一江水卻產出不同顏色的鹽佑女,而且鹽的價格還不相同,當然,營養(yǎng)也不一樣团驱。鹽田多產紅鹽摸吠、白鹽兩種,在瀾滄江的兩岸嚎花,土壤有呈紅色的有呈白色的寸痢。其中紅鹽在經過風干日曬之后結出來的鹽色如桃花,所以被稱為紅鹽紊选。紅鹽和白鹽除了顏色不一樣之外啼止,還有就是其含鐵量不同,紅鹽的含鐵量比白鹽要高19%兵罢。
瀾滄江兩岸搭建的數(shù)千塊鹽田献烦,是靠很多粗實的木頭支撐依著瀾滄江邊搭建的,層層疊疊卖词,錯落有致巩那,遠遠看去,蔚為壯觀此蜈。目前拢操,當?shù)毓灿宣}田3000多塊,從事鹽業(yè)生產的有320余戶舶替。鹽民世代用原始的手工方式曬鹽令境。2009年,千年古鹽田被公布為西藏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顾瞪,西藏芒康井鹽曬制工藝也被列入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舔庶。
鹽井,古老制鹽術可以說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陈醒,制鹽的產量也是最高的惕橙,產鹽高達數(shù)百萬斤!然而有點可惜的是:目前钉跷,由于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弥鹦,村里很多年輕人已經沒有從事這份古老而又收入不高的制鹽業(yè),他們大多數(shù)都已經外出做生意爷辙,這項制鹽技術目前只有部分家庭在從事彬坏,當然,做鹽業(yè)的人越來越少了膝晾,那一定會有面臨失傳的危機栓始。
不管是梯田還是鹽田,這些都體現(xiàn)出人類面對自然環(huán)境表現(xiàn)出來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血当,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典范幻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