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概念和理論,然后用概念和理論去觀察和思考具體事物。
比如看到這樣一句話“為什么你最近總是遲到”形病,你如果看過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就會知道這是一句評論的話霞幅。評論和觀察到的事實有本質的差別漠吻。而在與人溝通中,講觀察到的事實司恳,不容易發(fā)生爭議途乃,而評論容易引起爭議。
比如你觀察一個小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扔傅,如果你看過武志紅的被動攻擊這篇文章耍共,你就會明白烫饼,這個小孩子有可能是受到批評,產生憤怒试读,然后以他的方式在反擊杠纵。
比如說,如果小孩子提出一個你無法滿足的要求钩骇,你該怎么辦比藻?是告訴她你無法實現,還是說你不應該提這么無理的要求伊履『荩《該怎么說小孩子才會聽》這本書提出來可以用假想的方式去滿足她。
比如講小孩子想從椅子上跳下來唐瀑,老師對他說:
「理查德你很想跳是嗎群凶?」(大家注意,這首先是跟著他的關注點哄辣,跟著他這時候的想法请梢,你是不是很想跳啊力穗?至少他深度理解和接納孩子此時的意圖和想法毅弧。)
「規(guī)定是不可以從椅子上跳下來的〉贝埃」(同時也設定了限制够坐。孩子的感受、情緒崖面、想法都是可以接納的元咙,并不意味著贊同孩子的行為。)
老師還蹲下身來(用非言語的動作巫员,體現了尊重和平等)庶香,看著孩子的眼睛說:「過會兒到操場上讓我看看你能跳多高,跳多遠简识「弦矗」這句話很重要。說明老師認為你從椅子上跳下來七扰,本身沒有不對奢赂,只是在課堂上是不適合的。但是如果在課后的時間到操場上戳寸,老師很樂意看著你能跳多高呈驶,跳多遠。這是一種欣賞的態(tài)度疫鹊,這種欣賞包含著對孩子的接納(無條件的積極關注袖瞻,歸屬感)司致、對孩子自主性的認可(你可以跳,自主感)聋迎,還包含對孩子跳躍能力的肯定(勝任感)脂矫。
這個例子是我引用的。如果我們沒有理論做指引霉晕,我們很可能碰到這樣的情況不知道怎么處理庭再。
我的意思是說,我們需要有很多知識的儲備牺堰,有對各種概念的理解拄轻,有很多理論方面的知識,才能從平常的現象中洞悉到不一樣的地方伟葫,才能夠深刻理解這一現象恨搓。
所以,從日常生活中多觀察筏养,自己總結經驗斧抱,抽象出概念,規(guī)律渐溶,理論辉浦,然后用這些去指導類似的實踐。在看書的過程中茎辐,不斷去搭建各種各樣的理論體系宪郊,去觀察,解釋周圍的世界拖陆。通過這樣不斷地練習废膘,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會不斷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