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次哈。觀過胎署,斯知仁矣∫ぶ停”
【章旨】:本章是孔子說明由人所犯的過失中琼牧,便可看出他心中之善惡。
【注釋】:過:過失哀卫,如君子的過失失之寬巨坊,小人的過失失之薄。
【語譯】:孔子說:“人犯過失此改,各有輕重厚薄的不同趾撵。只要觀察他所犯的過失是哪一類,便知道他究竟有沒有為仁的心共啃≌嫉鳎”
【釋義】:
這一章文句簡單暂题,可是義理豐富。
“人之過也”的“人”究珊,就是講一般的人薪者。“過”苦银,是過失啸胧,一般人都會犯過失。過失怎么來的幔虏?“各于其黨”纺念。“黨”有兩種說法想括,第一種是黨類陷谱、類別的意思;第二種是朋黨的意思瑟蜈。
第一種意思烟逊,孔安國在批注里講,“黨铺根,黨類”宪躯,黨是黨類。“小人不能為君子之行位迂,非小人之過访雪,當(dāng)恕而勿責(zé)之。觀過掂林,使賢愚各當(dāng)其所臣缀,則為仁矣⌒喊铮”這一層意思講得很好精置。孔安國是漢朝人锣杂,到了南北朝時期脂倦,皇侃又給孔安國的批注做了一個疏,把這句話解釋得更清楚元莫±底瑁皇侃解釋說,人的過失各有其類柒竞,“各于其黨”就是各有其類,不能一概而論播聪。譬如農(nóng)夫朽基,他是耕田的布隔,如果他不懂耕田,他有過失稼虎,這個要批評衅檀,他得學(xué)耕田。如果農(nóng)夫不懂得寫文章霎俩,當(dāng)然也可以說這是過失哀军,可是這個過失不屬于他的這類工作,不能夠求全責(zé)備打却。所以觀人之過要隨類而責(zé)杉适,責(zé)備人要看他是不是這類人。他如果不守本分柳击,沒有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猿推,這個可以責(zé)備“齐龋可是如果這不是他的本分蹬叭,他沒學(xué)過,那他犯了過失状知,我們就不能夠求全責(zé)備秽五,應(yīng)該原諒,這屬于仁人之心饥悴。所以說“觀過坦喘,斯知仁矣”。
“觀過铺坞,使賢愚各當(dāng)其所起宽,則為仁矣〖谜ィ”這是講我們觀察一個人的過失坯沪,要看看他屬于什么類。如果一個人屬于天資高的賢人賢才擒滑,我們可以要求高一些腐晾。如果這個人天資比較低,比較愚笨丐一,那我們對他的要求不能太高藻糖。太高不僅不能讓他進步,只會讓他生煩惱库车。就好像我們責(zé)備一個農(nóng)夫不懂得寫文章巨柒,責(zé)備一個讀書人不懂得耕田,這都是沒有讓賢愚各得其所,沒有按類而責(zé)洋满,這個求全責(zé)備的心就不仁晶乔。所以我們看過失,就是反觀我們看過失的心牺勾,我看別人的過失正罢,是不是出于仁心,那自己就知道了驻民。
實在講翻具,現(xiàn)在人的過失太多,不僅是做事方面回还,連做人都不會做裆泳。做人最起碼得講究道德,孝悌忠信懦趋、禮義廉恥晾虑,要講究道義、恩義仅叫、情義帜篇,現(xiàn)在人確實很少能做得到。我們觀察到這樣的情況诫咱,要不要求全責(zé)備?也不可以笙隙。為什么?因為現(xiàn)在人沒有接受過教育。從小就沒人教他坎缭,他不知道怎么做人竟痰,當(dāng)然他長大了就會做出不仁不義的事,這個我們不能怪他掏呼。就像《無量壽經(jīng)》里講的坏快,“先人不善,不識道德憎夷,無有語者莽鸿,殊無怪也”。他為什么會做出這種事情?他的父母沒教拾给,父母也不知道祥得。他的父母為什么不知道?他的祖父母也沒教蒋得,也不知道〖都埃現(xiàn)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已經(jīng)斷層有四五代了,現(xiàn)在人不懂倫理道德额衙,不知因果饮焦,我們怎么能怪他?所以我們對現(xiàn)代人只能夠?qū)捤∨挛猓@是仁心。???我們觀察這個過失县踢,“觀過”械哟,觀察得清清楚楚,但是絕不能求全責(zé)備殿雪。要怎么辦?自己做好樣子,自己帶個好頭锋爪,然后我們自己教丙曙,希望慢慢把人心轉(zhuǎn)過來,回歸到倫理道德上其骄,歸仁亏镰。這是仁心。又譬如父母教兒女拯爽,許多父母抱怨兒女現(xiàn)在很難教索抓,《弟子規(guī)》光會背,但是做不到毯炮。能責(zé)怪兒女嗎?首先我們應(yīng)該自責(zé)逼肯,我們自己做到?jīng)]有?如果我們自己都沒做到,我們責(zé)備兒女做不到桃煎,怎么可以篮幢?這叫求全責(zé)備。實在講为迈,兒女都是學(xué)父母三椿。父母做到了,兒女自然做到葫辐。父母沒做到搜锰,你怎么教他,他都不肯去做耿战。他不服你蛋叼,“你都不做,為什么要我做?”所以君子昆箕、仁人都懂得鸦列,“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鹏倘,反觀內(nèi)省薯嗤。我們學(xué)習(xí)《論語》,《論語》里面講的都是孔子的心法纤泵、圣人的境界骆姐,《論語》里的這些言辭镜粤,我們只讀懂不行,要去做玻褪,做給眾人看肉渴,用自己的身教感化世人,這才是仁人带射。
第二種意思同规,黨是朋黨,也講得很好窟社。《論語》后面的“述而篇”里有一句“吾聞君子不黨券勺,君子亦黨乎”,這個“黨”就是朋黨的意思灿里。什么叫朋黨?《程氏集釋》关炼,程樹德先生對《論語》的批注,批注得很厚匣吊,也是集古今《論語》批注之大成儒拂,他說“黨”是“有所親比謂之黨”∩В“親比”就是有私情社痛、有偏私,這是結(jié)黨了命雀∪煊埃“人之過也,各于其黨”咏雌,人為什么會犯過凡怎?就是因為有偏私、有私情赊抖、有自私自利统倒,所以就造作出以私害公這些事情。這是過失的來源氛雪。
只要有私心房匆,人難免會有過錯。如果沒有私心报亩,只存公心浴鸿,那絕對不會犯過失。事情做得不圓滿弦追,甚至是做錯了岳链,錯了也是對的。為什么劲件?他的發(fā)心是對的掸哑,為公约急。如果人有私心,他把事情做得好像對別人有好處苗分,做對了厌蔽,對了也是錯,因為他的出發(fā)點就錯了摔癣。實在講奴饮,對也是對在一時,在小范圍來講是對择浊,從長遠來看拐云,從大范圍來看,還是錯近她。所以圣人看事情,他看流弊膳帕,看影響的范圍粘捎,不是看在一時,所以總要把私心放下危彩。
南宋朱熹朱子在《集注》里說攒磨,“黨”作黨類來講,他引用程子的話汤徽,“程子日:人之過也娩缰,各于其類。君子常失于厚谒府,小人常失于薄拼坎。君子過于愛,小人過于忍完疫。尹氏日:于此觀之泰鸡,則人之仁不仁可知矣’”。程子是朱子的私淑老師壳鹤,他引程子的話也代表自己的意思盛龄。程子講,“人之過也”芳誓,人犯過各有其類余舶,類別不同,這里分為君子和小人兩類锹淌,君子的過失常常是因為太厚道匿值,所以有過失;小人的過失相反赂摆,是因為刻薄產(chǎn)生過失千扔。
我們也常吃髅睿看到,確實有這兩類人曲楚。譬如有一個人很厚道厘唾、很老實、很想幫助人龙誊,可是在時局因緣中抚垃,他可能沒看清楚,他在幫助人的時候趟大,可能話說多了鹤树,說出一些不應(yīng)該說的話,他自己不知道逊朽,他不是故意的罕伯;或者是幫人做事時,分寸沒有拿捏好叽讳,導(dǎo)致事情不圓滿追他,這事當(dāng)然有過失,可是這個過失出自于厚道的存心岛蚤,這是君子之類邑狸。小人反過來,小人刻薄涤妒、自私自利单雾,所以他犯的過失更重,即使是他在與人交往當(dāng)中很圓滑她紫,沒有得罪人硅堆,但是小人的出發(fā)點是自私自利,已經(jīng)錯了贿讹。這就是《論語》里面提到的“鄉(xiāng)原”硬萍,好像很圓滑,都沒得罪人围详,人們都跟他的關(guān)系很好朴乖,可是他不能夠扶正一鄉(xiāng)的正氣,還是因為有自私的考慮助赞。
這也就是买羞,“君子過于愛,小人過于忍”雹食。君子愛人畜普、幫助人可能過分了,造成了過失群叶,或者分寸沒掌握好吃挑,但是出發(fā)點是對的钝荡;小人的過失,是為自己考慮舶衬,見到不平埠通、不正義的事情,也不能夠挺身而出匡扶正義逛犹,這是屬于忍端辱,冷漠、沒有愛心虽画。
我們寧愿有君子的過失舞蔽,也不能有小人的過失。君子的過失容易改码撰,他不斷地積累人生社會的經(jīng)驗渗柿,他就不會再犯過失。小人的存心壞了脖岛,這個很難改朵栖,必須要他自己回頭,自己生慚愧心鸡岗、生懺悔心,只有改他的心才能改得過來编兄。所以“尹氏”轩性,程頤的弟子,宋儒尹彥明講狠鸳,“于此觀之”揣苏,從這兩類君子和小人的過失來看,就知道仁和不仁件舵,就知道誰是君子卸察、誰是小人。
藕益大師在批注里講:“此法眼也铅祸,亦慈心也坑质。世人但于仁中求過耳,孰肯于過中求仁哉临梗∥卸螅”藕益大師講,君子心存仁愛盟庞,所以他有慈心吃沪,他有法眼,他能夠觀察人什猖。觀察人票彪,他的過失是因為過于愛還是過于忍红淡,是過于薄還是過于厚,他能鑒別君子小人降铸≡诤担孔子這句話的味道很濃,教我們“觀過垮耳,斯知仁矣”颈渊。世人一般只是從“仁中求過”。一個仁人難免在社會上遭受人家的批評指責(zé)终佛,為什么俊嗽?因為他跟別人不同類。別人都不仁铃彰,他很仁绍豁,所以世人在他身上找毛病,吹毛求疵牙捉≈褡幔孔子這里教我們“于過中求仁”,從一個人的過失當(dāng)中邪铲,我們?nèi)ンw會芬位,體會他的心是不是仁。這就是慈悲带到,這是具法眼昧碉。
有個案例,清末民初時期揽惹,有一位法師為人非常厚道老實被饿,而且比較笨,他在寺院里面做香燈搪搏,常常被人捉弄狭握。有一次,有位法師跟他講疯溺,說你天天搞這個香燈蠟燭论颅,現(xiàn)在都潮濕了,拿出去曬曬囱嫩。他聽了之后也不懷疑嗅辣,就把蠟燭白天拿出去曬,曬到傍晚挠说,蠟燭都化掉了澡谭,結(jié)果晚上做晚課的時候沒有蠟燭點,大家都笑話他。有人把這個事報告給了住持老和尚蛙奖,老和尚就把這位曬蠟燭的法師叫來潘酗,跟他說:“你不要做香燈了,你就來我這里雁仲,每天拜佛三千拜仔夺。什么都不要做,就拜佛攒砖「淄茫”結(jié)果這位曬蠟燭的法師很老實聽話,就是每天三千拜吹艇。拜了幾年惰蜜,忽
然有一天開悟了,大徹大悟受神,智慧頓開抛猖,能夠隨口說出詩、偈子鼻听,后來講經(jīng)說法财著。這是什么?老和尚具慧眼、具慈心撑碴。他能從一個人的過失當(dāng)中求仁撑教。這位法師的過失不是他自己愿意的,他是太老實醉拓,失于厚道伟姐,沒有智慧。但是他有一片仁心廉嚼,這個人老實玫镐,他絕對沒有私心雜念倒戏,所以叫他拜佛怠噪,最后拜了開悟,他成就了杜跷,那些笑話他的人都沒有成就傍念,他能成就。
如何從過中求仁葛闷?這也是一個學(xué)問憋槐。藕益大師給我們講:“然惟過,可以觀仁淑趾。小人有過阳仔,則必文之。仁人有過扣泊,必不自掩近范,故也嘶摊。”大師講评矩,一個人犯了過失叶堆,可以看出他是不是仁人虐先,怎么看耕漱?如果是小人有過失曙痘,他一定會自己掩飾自己叶撒,“文之”就是文過飾非设褐,他不能勇于承認錯誤啄枕,他會掩飾萌抵,用種種借口理由來解釋稿饰,沒有改過的誠意弱恒;仁人有過失辨萍,他絕對不會自己掩飾自己,他勇于承認錯誤返弹,勇于改過自新锈玉,下次不會再犯,正如顏回不貳過义起。從這里就能看明是小人還是仁人拉背,這就是法眼。
孔子的每一句話里都具有很深的學(xué)問默终、智慧椅棺,這部《論語》很有味道,大家一起堅持學(xué)習(xí)齐蔽,相信不知不覺中两疚,正如古人講的,就能變化氣質(zhì)含滴,就能慢慢做君子诱渤、做仁人。
$???5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