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即興在微信群里做了一個投票的小程序狼速,請大家對我們即將要做的事情投贊成或反對票。
其實我的初衷只是覺得這種方式更便捷酝蜒,省去了群內(nèi)刷屏式接龍的麻煩誊辉。沒想到小程序一出,好幾個人問我是怎么做到的亡脑,我說就是在小程序做啊堕澄,感覺大家還是很不明白的樣子,我的腦海里第一個反應就是:知識的詛咒霉咨。
我們一旦知道了某事蛙紫,就無法想象這件事在未知者眼中的樣子。這就是 知識的詛咒(The Curse of Knowledge):
1990年途戒,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生伊麗莎白.牛頓(Elizabeth Newton)因一項研究而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坑傅。她研究的是一個簡單的游戲,受試者分別扮演“擊節(jié)者”和“聽猜者”兩類角色喷斋。
擊節(jié)者拿到一份列有25首著名曲目的清單唁毒,包括《祝你生日快樂》和美國國歌《星條旗永不落》等耳熟能詳?shù)母枨廛睢C课粨艄?jié)者選定一首,然后在桌上把曲子的節(jié)奏敲給聽猜者浆西。聽猜者的任務是根據(jù)敲擊的節(jié)奏猜出正確的歌名粉私。
在這項實驗中,最有趣的點是擊節(jié)者估計聽猜者猜中的概率與實際猜中的概率大相近庭室谚。聽猜者猜對的概率僅為2.5%毡鉴;而擊節(jié)者預估猜對的概率是50%。面對這樣的結(jié)果秒赤,擊節(jié)者個個都非常驚訝:你怎么會這么蠢猪瞬?這調(diào)子難道還不夠明顯嗎?而現(xiàn)實是入篮,擊節(jié)者在擊打節(jié)拍時陈瘦,腦海中會自然響起歌曲的旋律。
看看我們?nèi)绾伪弧霸{咒”
當我們把自己知道的知識解釋給別人的時候潮售,因為信息的不對等痊项,我們很難把自己知道的完完全全給對方解釋清楚∷址蹋總之鞍泉,我們的知識“詛咒”了我們。
正如我做小程序一樣肮帐,我覺得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咖驮,找到小程序,做個投票鏈接再分享出去训枢,不過就是兩三分鐘的事托修,而我沒想到,還有很多人是不知道的恒界。
前段時間“憤怒的家長”刷爆朋友圈睦刃,一提起輔導孩子作業(yè),甚至已經(jīng)到了要給心臟做支架的程度十酣。不就是3+2=5么涩拙,閉著眼睛就能做出的題,居然還要數(shù)手指耸采。
想想我們當年讀書的時候兴泥,老師講評試卷大概就是這樣的:A和D明顯不對,B一看也有問題洋幻,所以答案肯定是C郁轻;而恰好選了D的你翅娶,是不是也是一臉黑線文留。
家里老人用智能手機用得不順溜好唯,問我們怎么用,心情好的時候燥翅,我們會耐心指點骑篙,心情不好的時候可能就會來一句,這個這么簡單森书,教了你幾次了靶端,怎么還不會?
這不就是“知識的詛咒”么凛膏?
怎么避開被知識詛咒
-
換位思考
把你自己當成初學者杨名,考慮到對方的接受度,想想別人怎么講我才能聽懂猖毫,就怎樣告訴別人台谍。 -
講講故事
人人都喜歡聽故事,不要給對方講晦澀的道理吁断,用講故事的方法來對方講道理趁蕊,就像裹在花生醬里的打蟲藥。 -
提煉干貨
給對方講述的時候仔役,盡量言簡意賅掷伙,語言精準,不要讓對方在你講的一大堆廢話里面去提取你想表達的干貨又兵。
不識廬山真面目任柜,只緣身在此山中。
跳出“知識的詛咒”寒波,高效溝通乘盼,畢竟,我們大家都是很忙的俄烁,對吧绸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