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駁
? ? ? 商周時期,國家制度還處于形成時期罕伯,大一統(tǒng)中央集權體制還未形成,除商周王朝政權外叽讳,地方還存在眾多的方國及敵對諸侯國政權追他》啬迹“方國”一詞,最早由孫詒讓在1904年的《契文舉例》中提出湿酸。
? ? ? 商代實行內外服制婿屹,外服方國和商王朝的關系若即若離,有的臣服商朝推溃,有的時叛時離昂利,有的具有很大的獨立性,和商王朝時常處于敵對關系铁坎。對于臣服于商朝的方國蜂奸,賜予不同等級的爵位,有公爵硬萍、侯爵扩所、伯爵、子爵等朴乖。獨立性強的方國祖屏,其首領有的稱王,有的稱伯买羞。
? ? ? 西周實行分封制袁勺,分封的主體主要是姬姓宗族,其次是姻親貴族及功臣畜普,再次是古代帝王后裔期丰。不同諸侯國和西周王朝之間的關系也是不一樣的。姬姓及姻親吃挑、功臣等諸侯國一般遵守分封制及周禮的規(guī)定钝荡,和周王朝寶保持君臣關系。而有些邊遠地區(qū)的異姓諸侯國和周王朝則經常處于敵對或若即若離的關系舶衬,這類諸侯國的首領埠通,有的稱王,有的稱伯约炎。
? ? ? 最早研究“諸侯稱王”的學者是王國維植阴,王國維《古諸侯稱王說》(見《觀堂別集》)認為:“古諸侯境內稱王,與稱君圾浅、稱公無別”掠手,“蓋古時天澤之分未嚴,諸侯在其國自有稱王之俗狸捕∨绺耄”王國維之說并不嚴謹,后來學者多有批評指正灸拍。
? ? ? 張政烺在《夨王簋蓋跋——評王國維<古諸侯稱王說>》一文中對王說進行了修正做祝,“周時稱王者皆異姓之國砾省,處邊遠之地,其與周之關系若即若離混槐,時親時叛编兄,而非周時封建之諸侯∩牵”
? ? ? 王世明在《西周春秋金文中的諸侯爵稱》一文中指出狠鸳,“西周金文中常見到的王,都是明確地指周天子而言悯嗓。但也有若干并非天子的稱王之例件舵,共計不過十多條”,“十多件并非天子的稱王銅器脯厨,大都屬于西周中晚期铅祸,個別或可晚至春秋初期。至于它們所屬國別合武,雖然難于逐一判明地望临梗,均非周初‘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的那種諸侯應無可疑稼跳∫菇梗”
? ? ? 商周時期,邊遠方國諸侯稱王岂贩,在文獻中也有反映。古本《竹書紀年》載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巷波,俘二十翟王萎津。”戎翟抹镊,即戎狄锉屈。《史記》中記載的“徐偃王”垮耳,《禮記》中記載的“徐駒王”颈渊。徐國屬于東夷。
? ? ? 據田繼周《中國歷代民族史:先秦民族史》终佛,周朝有五大民族集團俊嗽,即華夏、東夷铃彰、北狄绍豁、西戎、南蠻牙捉。華夏族分布在南至長江及其以南竹揍,北至長城敬飒,中沿黃河的廣大地區(qū)。東夷族主要分布于淮河芬位、徐泗一帶及山東半島无拗。北狄居于華夏族的北方。南蠻昧碉,是南方民族的統(tǒng)稱英染,有荊蠻、越晌纫、濮幾個系統(tǒng)税迷。
? ? ? 甲骨文所見商代方國之王,具體有多少锹漱,專家意見不一箭养。
? ? 據宋鎮(zhèn)豪主編,孫亞冰哥牍、林歡著的《商代地理與方國》的研究毕泌,共計有四個⌒崂保“甲骨文中的‘某王’撼泛,是殷王朝邊境上的異姓之國,共四個:?王澡谭、聽王愿题、隹匕(左隹右匕)王和四比攵(左上四,左下比蛙奖,右攵)王潘酗。”
? ? ? 據齊文心《關于商代稱王的封國君長的探討》的統(tǒng)計有十四個雁仲,“僅目前所發(fā)現的就有涎王仔夺、聽王、應王攒砖、麋王缸兔、王古、王臥吹艇、王黃惰蜜、王何、王陸掐暮、王離蝎抽、王舌、王毓、王癸樟结、王貯等养交。”
?王
《甲骨文合集》4574:壬午卜瓢宦,賓貞碎连,令先囗?王,十三月驮履。
《甲骨文合集》9375:?王入鱼辙。
《甲骨文合集》28053:王叀?令五族戍羌方。
五族位于今山東玫镐,推測?地可能也位于今山東一帶倒戏。作為國族名的?字也見于金文。據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之《釋?恐似、盜》研究指出杜跷,?字的金文,舊誤釋為次矫夷,如次卣《集成》5405葛闷,史次鼎《集成》1354,次尊《集成》5994双藕,舉亞次觚《集成》7180淑趾。
舉亞次觚《殷周金文集成》7180,商晚期器忧陪,銘文:“爿片子舉扣泊,亞?∷惶”?國族可能是舉族的一個分支旷赖。據嚴志斌《商代青銅器銘文研究》指出,“舉地當在山東西部一帶更卒,長清等地及以西地區(qū)可能是商代舉族所居之地≈烧眨”據陳秉新蹂空、李立芳著《出土夷族史料輯考》研究,舉族為東夷大族果录。以此可知上枕,?國族可能是分布于今山東一帶的東夷舉族的一個分支。
聽王
《甲骨文合集》9376:聽王入弱恒。
《懷特》800:聽王入辨萍。
《甲骨文合集》5306:丁卯卜,王聽唯?害。
《甲骨文合集》5298: 貞锈玉,王聽唯憂爪飘。
《甲骨文合集》5313:貞王聽不……。
由甲骨卜辭可知拉背,聽王也可稱作王聽师崎。如此,則聽可能為私名椅棺,如殷商王室先祖王亥犁罩、王恒等,但不排除為國族名的可能两疚。齊文心《關于商代稱王的封國君長的探討》認為床估,在一些甲骨卜辭或記事刻辭中,有王的稱謂與國族名號相連屬诱渤,稱“王某”或“某王”丐巫,如同習見的“侯某”或“某侯”、“伯某”或“某伯”一樣源哩。這類的王顯然不是指至尊的殷王鞋吉,而是 指與侯、伯地位略相等同的他王励烦。
隹匕(左隹右匕)王
《甲骨文合集》18218:貞叀隹匕冉谓着。
《甲骨文合集》36956:庚寅卜,在?(己上其下)坛掠,貞王步于隹匕赊锚,亡災。
?在今山東屉栓,則隹匕也應在山東舷蒲,可能屬于東夷族。據《說文解字》:隹友多,鳥之短尾總名也牲平,象形。以鳥為圖騰部族當時東夷少昊族域滥。隹匕字可能是雌字的本字纵柿。
《說文解字》:雌,鳥母也启绰,從隹此聲昂儒。從隹此聲,可能是錯誤解讀委可。雌字渊跋,可能從止從隹匕,止聲。據王力《中國音韻學》拾酝,雌字上古音在支部燕少,止字在之部。支部和之部可以通假微宝。
據王兆鵬著《上古出土文獻韻部親疏關系》第7頁棺亭,支部字“雞 ”和之部字“箕”可以通假,陜西岐山縣鳳雛村出土西周甲骨文H三一·二:“唯衣雞子來降蟋软,其執(zhí)眔氒史镶摘,在旃爾卜,曰:南宮辝其作岳守∑喔遥”徐中舒《西周甲骨初論》、陳全方《陝西岐山鳳雛村西周甲骨文概論》并讀雞為箕湿痢,箕本商紂諸父涝缝,封于箕,故稱“箕子”譬重【艽箕子曾因諫紂被囚,周武王滅商臀规,釋其因滩援,而以之歸鎬京。所謂“箕子來降”塔嬉,殆指此也玩徊。
四比攵王
《甲骨文合集》6:丁酉卜,賓貞谨究,叀戍杫令從四比攵(左上四恩袱,左下比,右攵)王胶哲。
貞叀戍延令從四比攵王畔塔,六月。
《甲骨文合集》4603:乞呼卯……四比攵……告……丁鸯屿。
《甲骨文合集》4604:……翌甲……四比攵其至俩檬。
《甲骨文合集》8564:貞……登……四比攵…… 工口(上工下口)……。
“四比攵”碾盟,有學者識讀為“鹿”或“四比犬”,地望可能在今山西北部一帶技竟,四比攵王冰肴,應是四比攵地首領,
學界對于甲骨文記載的“某王”和“王某”的區(qū)別,有不同的意見熙尉,本文暫時介紹以上四個“某王”的情況联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