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儋州有一塊古鹽田,據說制鹽工藝傳承了1200年歷史屠缭。我們驅車趕往箍鼓,從儋州市出發(fā),一個多小時車程就到了呵曹。
天陰小雨款咖,時斷時續(xù),到達時景區(qū)時剛好雨停了奄喂。這里沒有售票大廳铐殃,只有幾個椰子攤,游客稀少砍聊,鹽田里倒是許多鹽工在干活背稼。
只見海邊村屋綠樹間,一坨坨形狀各異的黑巖散落一地玻蝌,仿佛天外來客聚在地球一隅開個會蟹肘。近看發(fā)現是火山巖,朝上的一面被打磨光滑俯树,邊緣凸起兩三厘米左右帘腹,像盤子,盛著一盤盤鹽水许饿。因為我們是下午到達阳欲,正好看到巖盤子里結了晶,一粒粒晶瑩剔透陋率,像冰花球化,大熱天的看了,很是口渴瓦糟。
我們簡單的以為只是把海水放到巖盤子里筒愚,曬一天或幾天就結晶了,沒什么可探究菩浙。于是拍拍照看看新奇了事巢掺。唯一解釋不了的是巖盤子旁邊怎么有幾塊菜地一樣被翻過的土地呢?我說是種鹽的劲蜻。大家哄笑陆淀,你見過鹽樹鹽果子嗎?于是大家推論這是鹽工一邊曬著鹽先嬉,閑暇之余開兩塊菜地種菜的轧苫。
后來請教了一位幫我拍照的鹽工,才知道那還真是“種”鹽的地疫蔓。(古鹽田具體工藝百度就有浸剩,我這里就不復制黏貼了钾军,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查查看。)
傳說現在年輕人都不留在農村了绢要,我卻留意到好幾個年輕小伙子在收鹽吏恭,他們拿一塊薄鐵皮,把巖盤子里平面的結晶體一點點刮到中心聚攏重罪,最后像是在盤子里堆了一座小冰山樱哼,我覺得好玩,便借來試了試剿配,雖不費大力搅幅,可要快要刮得干凈還頗需要一番練習。我邊刮邊跟他們聊天呼胚,他們對自己的鹽田很是驕傲茄唐,高訴我他們的鹽可以治病,有藥用價值蝇更,而且沪编,乾隆爺還給他們的鹽題過字。這我信年扩,乾隆爺就是個到處給人題字的主蚁廓。
一個特別自然,不像旅游景點的旅游景點厨幻,見識見識古鹽田還挺有趣相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