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這本書,最大的感觸是作者是個很嚴謹?shù)娜恕Ke出了充分例子說明自己的觀點:他贊同赫胥黎的看法:人們最終在娛樂中迷失方向,不再思考。
? 開頭就拿奧威爾《1984》的觀點(文化控制)和赫胥黎《美麗新世界》的觀點(娛樂迷失)做對比眼俊。認為人們會因為過度娛樂失去思考。舉出了大量媒體人追逐“魅力”的例子粟关。
? 電視機能使人“娛樂至死”的前提有兩個:1.媒介能改變人的思想疮胖,思維方式2.電視機是一種霸道的,只能娛樂的電子媒介闷板。
? 為了論證第一點澎灸,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通過印刷機時代改口語時代中人們的蛻變來說明媒介的強大力量遮晚。這點與“媒介即訊息”相類似性昭,卻不盡類似。
? 第一部分
? 第一章媒介即隱喻县遣。媒介蘊含著大量信息糜颠,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內容,從而能最終控制文化萧求。比如烽火狼煙不會讓人思考哲學其兴。我們需要媒介以達到全社會的交流,但要想整個社會智慧提升需要“會話”夸政,而公眾話語的方式方式會規(guī)范乃至決定話語內容元旬。
? 第二章媒介的認識論。隱喻即需要共鳴。為了達到共鳴法绵,更好的交流傳播,人類在不同媒介時代采用不同的認識論酪碘∨笃口語時代,人們極力地學習演講口才兴垦。印刷機時代人們又開始念文章一般的說話徙赢,希臘人愛用修辭來顯示他們的文化水平。
? 第三章第四章
印刷機統(tǒng)治下美國和其統(tǒng)治下的思想探越。
豐富了媒介改變人類的論據(jù)狡赐。
? 第五章躲貓貓的世界。講述了電子媒介的先驅——電報是如何讓信息碎片化爆炸化钦幔,變得無關無用枕屉。人們的思想開始找不到方向。攝影展示的一張張圖片又沒有邏輯鲤氢,分裂獨立搀擂,人們的思想開始跳躍。正如文章說:
這是一個沒有連續(xù)性卷玉、沒有意義的世界哨颂,一個不要求我們也不允許我們做任何事的世界,一個像孩子們玩的躲躲貓游戲那樣完全獨立閉塞的世界相种。但和躲躲貓一樣威恼,也是其樂無窮的。
? 第二部分
?
? 第六章娛樂業(yè)時代寝并。表明電視把一切文化箫措,信息,思想都通過娛樂的方式傳播衬潦,所有的內容都是娛樂化的蒂破。并且電視還在霸占更多信息,霸占人們的視線别渔。
?
? 第七章“好……現(xiàn)在”附迷。說的是電視新聞,這個以為有最多信息的節(jié)目哎媚。實際上漠化人們的思考喇伯。一個接一個沒有語境的簡短的消息,此刻地震拨与,下一刻到了明星稻据,沒有人知道其中的聯(lián)系,沒有人深入了解到信息。大量的無用信息涌入捻悯,我們失去了判斷能力匆赃。
? 第八章宗教娛樂化
? 第九章政治娛樂化
? 第十章教育娛樂化
? 在電視機里,我們失去了對宗教和上帝的虔誠今缚,把活躍在電視里的自以為是的傳教士當作崇拜者算柳。
? 在電視機里,人們不再思考總統(tǒng)說的話有哪些錯誤姓言,不再探索你的政論是否正確瞬项。固執(zhí)和無知的我們喪失了歷史性視角,活在遺忘的世界何荚。沒有人記得你做過什么囱淋,除非你表演的足夠精彩。
? 在電視機里餐塘,教室的功能退化妥衣,人們試圖以興趣之名制造教育和娛樂兼具的節(jié)目。實際上電視的屬性決定了它不能行使教育功能戒傻。它展示了一些圖片称鳞,它卻沒有揭示什么道理。
? 第十一章赫胥黎的警告稠鼻。
? 第一冈止,電視機不糟糕,娛樂不糟糕候齿,錯誤在于電視機企圖涉足嚴肅的話語模式——新聞熙暴、政治、科學慌盯、教育周霉、商業(yè)和宗教——然后給它們換上娛樂的包裝。
? 第二亚皂,問題不在于我們看什么電視俱箱,而在于我們不知道什么是信息,信息怎樣影響文化灭必。
“總之狞谱,我想指出的是,只有深刻而持久地意識到信息的結構和效應禁漓,消除對媒介的神秘感跟衅,我們才有可能對電視,或電腦播歼,或任何其他媒介獲得某種程度的控制伶跷。”
正如文章最后: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笑以及為什么不再思考叭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