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閱讀67-88頁嘿辟。
1. 孩子們到底在“挑戰(zhàn)”我們的什么?
我們常常感到自己受到孩子的“挑戰(zhàn)”,因此發(fā)脾氣或非常不悅随抠。但是卻很少思考孩子們到底在挑戰(zhàn)我們的什么?
作者認為繁涂,孩子們挑戰(zhàn)的是”我們可能持有的期待拱她、成見、珍愛的信念扔罪、期望事情以特定方式呈現的欲望“秉沼。(70頁末段)
簡而言之,也就是“事情應該這樣”的想法。
2. 如何應對孩子們向我們提出的“挑戰(zhàn)”唬复?
其實矗积,最大的挑戰(zhàn)在于,我們往往覺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敞咧,那么棘捣,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種種想法呢?
放下:“事情應該這樣”的想法
記住休建,“放下”和“壓制”不同乍恐。不必做任何努力來壓制自己的想法和情緒。
正念練習則使我們明白:你不等于你的想法丰包,別人也不等于你對他的看法(哪怕這個看法在某種程度上是真實的禁熏。)
“練習正念時,將念頭當作念頭而非“真相”來看待邑彪∏票校……我們也可以這樣來看待情感狀態(tài)。”(87頁3段)“當我們這樣看待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時寄症,……它可能不再是‘我的’想法宙彪,而只是‘一個想法’;不是‘我的’情感有巧,而僅僅是‘一種’情感释漆。這可以讓我們從對自身想法、見解和情感狀態(tài)的執(zhí)著中國解脫出來篮迎,給予我們更多的角度男图、更大的范圍來看待問題√鸪鳎”(87頁4段)
接受:孩子們的現實(71頁末段)
很多人以為自己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時沒有選擇逊笆,但其實我們至少有兩個選擇∑癜粒“一種選擇是允許自己被自動反應和無明沖昏頭腦难裆,忘記兩歲的孩子只會做兩歲的事情”——也就是迷失在自己的情緒反應中。另一種選擇是镊掖,“確信我們有能力看到自己的反應”乃戈,“把覺知融入面前的每個時刻,不堅持它該有何種特定方式亩进,也不強求某種特定的答案或結果”症虑。
3. 養(yǎng)育時的修行
什么是修行?
“修行就是有意識地記住归薛,無論發(fā)生什么谍憔,都全然地活在當下驶冒,這樣你就不會總處于自動導航或機械行為中國≡下保……你的心念沒有在別處,或者即使在別處崇猫,你對此也有所覺知沈条,并能夠把它帶回來∽缏”(81頁4段)
“修行就是耕種蜡歹。……你也可以在生活和家庭中培育正念涕烧,而這份培育正是我們所說的修行月而。”
怎樣修行议纯?
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練習父款。”正式修行需要花些時間……非正式的練習(如在一天里保持對呼吸的覺知)并不費時瞻凤『┰埽“(84頁3段)
”要點是感覺氣息的進出,吸氣的時候知道氣息進入阀参,呼氣的時候明了氣息吐出肝集。……無論你在做什么蛛壳,無論你在面對什么杏瞻,你都可以努力把覺知帶入到呼吸中⊙眉觯“(82頁5段)
“把對呼吸的這份覺知延伸到此刻的任何活動中去捞挥。”“運用呼吸來讓你更好地回到當下赫模∈魉啵”(83頁)
我記得自己發(fā)怒時是不能覺知到自己的呼吸的,但隨即而來的某個時刻瀑罗,我覺知到自己的呼吸胸嘴,發(fā)現自己的胸腔和平時感覺大不一樣。這時斩祭,我開始離開自動導航和機械反應劣像,開始能夠做出新的選擇。覺知呼吸確實像一個中介和橋梁一樣摧玫,使我從被動導航向主動選擇中發(fā)生轉變耳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