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歷史博物館于2017年3月11日舉辦了“相思巴黎——館藏常玉展”谐区,展出新修復的常玉49幅畫作及購自私人藏家的素描3件完整囊括了常玉晚期繪畫的人體、靜物及動物與風景三大題材舀寓。
近幾年的拍賣市場里締造高價的多件常玉作品也將參展,此次展出作品200余件,保額突破200億臺幣(約合44.6億元人民幣)秧秉,被稱為“常玉藝術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個展”帕棉。
常玉1901年出生於中國四川针肥,早期留法。1966年在巴黎因煤氣泄漏去世香伴。去世時他還是一位默默無聞慰枕、不被賞識的藝術家;而今他的名字與世界著名藝術大師畢加索即纲、馬蒂斯具帮、賈科梅蒂等一起,被留在了法國的藝術家名人錄上。
這位才華橫溢而略帶憂郁氣質(zhì)的藝術家
卻非常的謙卑而低調(diào)蜂厅,生前他曾這么定義他的作品:“我的生命中一無所有匪凡,我只是一個畫家。關于我的作品掘猿,我認為毋須賦予任何解釋病游;當觀賞我的作品時,應清楚了解我所要表達的……只是一個簡單的概念……”
常玉的作品簡潔雅致稠通,無論是寥寥數(shù)筆的女人衬衬,還是精致淡雅的花卉,或是可愛的動物采记,這一切在常玉的筆下都呈現(xiàn)了生命里的活力和栩栩如生……幸許這就是藝術的永恒的魅力和經(jīng)典佣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