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觸王陽明是在中學(xué)的歷史課本上济锄,只說到王陽明是心學(xué)的代表,強調(diào)“致良知”和“知行合一”霍转。后來聽說王陽明被奉為中國“兩個半完人”之一,我當時不太理解一汽,直到看到了《王陽明哲學(xué)》這本書避消,才由衷的佩服起這位大神低滩,由于該書思想過于宏大,今天主要概括性終結(jié)一下王陽明的核心思想岩喷。
一恕沫、王陽明思想的核心
日本的大將軍東鄉(xiāng)平八郎表示“一生俯首拜陽明”,可見王陽明的思想哲學(xué)不僅精深纱意,甚至影響了整個東亞的思想形態(tài)婶溯,那他的思想主要是哪些呢?
王陽明的核心思想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偷霉,其實很多人對于王陽明的思想是有誤讀的迄委,一部分人認為王陽明是心學(xué)的代表,偏重抽象思維而輕實踐类少;另一部分則把王陽明思想歸結(jié)為佛老的無為叙身,同體等等。但實際上這都不是真正的王陽明思想硫狞。
書中講到王陽明思想的來源是大儒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信轿,起初王陽明也深信不疑,于是他搬了一條凳子坐在院子里残吩,面對著竹子硬想了七天财忽,結(jié)果因為頭痛而宣告失敗。換句話說泣侮,我們要知道竹子的性質(zhì)即彪,就要特別栽種竹樹,以研究它生長的過程旁瘫,要把葉子切下來拿到顯微鏡下去觀察祖凫,絕不是袖手旁觀就可以得到知識的。這也表明通過朱熹的格物之說酬凳,難以達到“致知”的效果惠况。
其次,王陽明認為“致知”為“致良知”宁仔。就是講良知實踐在行動上去稠屠,這與朱熹“向外物求道理”截然不同◆嵘唬“致良知”其實就是在實際行動中實現(xiàn)良知权埠,也就是知行合一,并不是被大家誤讀的煎谍,只是抽象思維攘蔽,只一味地想,而不動手去做呐粘。
也就是說“致良知”與“知行合一”是相伴相生的存在满俗。就好比我們我們知道孝順父母是正確的事情转捕,是我們的良知就需要表現(xiàn)在實際行動中。
二唆垃、王陽明思想與我們的生活
如果把以上的思想內(nèi)化成到我們自己的生活中去五芝,我認為主要是兩點:
1、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辕万。我們都說了解一個行業(yè)至少需要三年的基礎(chǔ)枢步,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包括我自己在大學(xué)學(xué)習(xí)的專業(yè)渐尿,雖然已學(xué)習(xí)一段時間醉途,其實我對很多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大都是浮于表面,就像王陽明對著竹子思考一樣涡戳,其實要想真的了解還是需要去特別裁種竹樹结蟋,才能知道其中的機理,同樣想要了解某個知識也需要深入探究而不是浮在表面渔彰。
2嵌屎、知道不等于做到。正如我們讀書一樣恍涂,愛好讀書的人一定是能懂得很多道理的人宝惰,但并不代表我們就能做到這些道理,這中間還缺少一個刻意練習(xí)再沧。所以我們要不斷的實踐知識才能做到真正掌握知識尼夺。
這里就要提到王陽明所說的知行合一,他的解釋是:如果你知道了炒瘸,但是你做不到淤堵,那不叫真知;如果你真的知道了顷扩,你就一定能做到拐邪;那么怎么代表你真的知道了,就是你真的做到了隘截,這才叫知行合一扎阶。
總之《王陽明哲學(xué)》適合慢慢品味、思考婶芭,需要你全身心的投入东臀,方能體會到王陽明先生的思想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