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我本來是個大大咧咧的性子。
家庭的變故讓我不得不憂郁起來割疾,憂郁便起了煩思,擔心這個嘉栓,計較那個杈曲。受家里母親以及其家族不好的影響驰凛,從小就經(jīng)常被罵人家說一句話有別的意思,要懂得聽人家的言外之意担扑。
我幼時十分迷惑不解,一句話說出來每個字就有每個字的意思趣钱,怎么合起來不是看起來的樣子涌献,還有別的意思?
現(xiàn)在想來首有,大人們其實是把同樣一句話放在不同語境里進行解讀燕垃,解讀出不同的意思。小孩子哪里能懂得這些井联,其實大人都分不清其中的區(qū)別卜壕,硬是要把一句話解釋出兩句話的意思,而并不思考這其實反映的是不同語境烙常,需要參考具體上下文來考慮表達內(nèi)容的一致性轴捎。
大人們思路的不清楚,導致了小孩子心驚膽戰(zhàn)小心翼翼揣摩別人說的話蚕脏,養(yǎng)成了多疑的習性侦副。后來進入社會,才發(fā)現(xiàn)驼鞭,哪里需要那么多小心翼翼秦驯,往往坦誠的交流才是最有效的,而不是事事指望別人的言下之意挣棕,何況別人就真的為什么言下之意译隘。
我就從一個沒心沒肺,大大咧咧的孩子洛心,變成了一個不得不哀愁固耘,心事重重,老是揣摹別人心意的孩子皂甘。有時候自己極其痛恨玻驻,想要以前那個沒有經(jīng)過折磨的自己。讀書的時候有一篇病梅記偿枕,寫得是好好的梅樹被各種彎折造型璧瞬,看得自己心里發(fā)堵,自己的天性何嘗不是這樣被九曲八彎生生拗過去了渐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