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的厢洞,不贊同知乎推出想法這種“快消”式的個人分享工具。
不可否認,閃屏的介紹把“想法”這個功能“包裝”得很成功躺翻,逼格很高丧叽,一個隨時隨地記錄個人想法的工具?然而當你實際進入tab 后公你,不論從設計踊淳,交互,內容來看陕靠,一股濃烈的“朋友圈”味道撲面而來迂尝,知乎版朋友圈?嚴格來講剪芥,“想法”是開放式關系鏈垄开,朋友圈是封閉式,所以更像是知乎版微博税肪。
那么溉躲,“知乎版微博”為啥不贊同?從知乎“一貫”的定位而言益兄,“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锻梳,經(jīng)驗和見解”,核心分詞是“分享”+“知識”净捅。知識是什么疑枯?往大了說,人類智慧的結晶蛔六;接地氣的說法荆永,你比隔壁老王了解得更多的事物。無論出于何種初衷古今,你愿意在某個至臻之境將這份認知傳遞給隔壁老王屁魏,這就是知乎的價值所在。
但是捉腥,人類的結晶是一兩句話的一個“想法”就能表達清楚氓拼,傳遞到位的嗎?至少對于大部分知識或者更具體的說抵碟,目前知乎上傳遞的大部分知識桃漾,這個答案是否定的∧獯“知識”本身應是嚴謹而成體系的撬统,我想這也是知乎以“話題”的概念來收攏內容的初衷。而“想法”這樣短平快的分享工具不利于“知識”的沉淀和傳遞敦迄,某種意義上說恋追,甚至有些背道而馳凭迹。
當然,知乎既然這樣做苦囱,肯定有一萬個以上的理由來支撐“想法”嗅绸,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我覺得:知乎發(fā)展到現(xiàn)在撕彤,從創(chuàng)立初期極小戳互聯(lián)網(wǎng)精英的圈子鱼鸠,到各行各業(yè)泛精英的加入,到目前越來越“平民化”(消費人群與精英人群的比例指數(shù)級拉大)羹铅,過程中引入的魚龍混雜必定導致初期和中期進入的行業(yè)精英的逐步逃離蚀狰,失去平衡后即是劣幣驅逐良幣。
那么职员,為什么知乎會越來越“平民化”麻蹋?估計這背后也會有一萬種以上的原因,資本壓力焊切?成本壓力哥蔚?老板內心對知乎定位變化了?當然蛛蒙,這是一個產(chǎn)品發(fā)展歷程中的正常生命周期表現(xiàn),產(chǎn)品要不斷發(fā)展渤愁,向前看牵祟。
扯遠了,回到前面探討的問題抖格,既然知乎已然發(fā)展到了越來越“平民化”的階段诺苹,也許內部數(shù)據(jù)看到,大盤互動率越來越低雹拄?互動質量越來越低收奔?那么未來產(chǎn)品又應該是什么方向?其實滓玖,知乎的主要用戶群體已經(jīng)過渡到了“平民消費者”坪哄,如何能服務好這部分群體?如此嚴謹势篡,成體系的海量內容翩肌,誰還有“閑心逸致”來細細消化?于是禁悠,“想法”的這個創(chuàng)意應運而生念祭?!
老實講碍侦,從聽到知乎想法后的第一反應是粱坤,想法可能是一個個人工具隶糕,輔助生活中的創(chuàng)意或思維的記錄整理繼而轉化為“知識”,再通過知乎進行傳遞站玄。
必須得承認的是枚驻,以上都是作為普通用戶在“上帝視角”下的討論(自以為看到了產(chǎn)品的方方面面),最清楚產(chǎn)品情況的肯定還是他的爸媽蜒什。
我遠離微博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勝其煩的,質量低劣的feeds 廣告以及超大幅度的娛樂媒體內容测秸。不知道有“想法”之后會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