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小男孩7歲,不愿做家務炊邦,周末在家寫完作業(yè)就是玩耍编矾。媽媽想培養(yǎng)孩子的家務習慣,可每次媽媽要求孩子幫忙馁害,孩子要不慢吞吞窄俏,要不就說“不做”。這么“懶惰”的孩子可不行呢碘菜,怎么辦裆操?
有一天,這位媽媽看到孩子在興奮地數(shù)零花錢炉媒,臉上一副憧憬著用零花錢買玩具飛機的表情,媽媽突然想到了“家務”昆烁。她跟孩子說:“以后你每周都要做一項家務吊骤,不做家務要扣2元零花錢;家務做得不夠好扣1元零花錢静尼“追郏”
孩子一開始抗議传泊,后來媽媽跟他溝通了家務的意義和好處,孩子變了鸭巴。一開始眷细,小男孩很聽從,可后來就有些不太認真鹃祖,媽媽扣了他一塊錢后溪椎,孩子很“肉疼”,從此認真做家務恬口,后來也慢慢地養(yǎng)成了看到臟亂就收拾校读,儼然一副家庭勞模的樣子,孩子也喜歡上了環(huán)境干凈的感覺祖能。
扣孩子零花錢歉秫,培養(yǎng)孩子家務習慣,這種方法养铸,爸媽們是否可以借鑒雁芙?
“做家務,給零花錢”與“不做家務钞螟,扣零花錢”兔甘,哪個效用更好?
孩子做家務給零花錢筛圆,這個方式裂明,幼兒說已經(jīng)說過很多了。這種培養(yǎng)孩子家務習慣的方式太援,時間長了闽晦,驅動力不足,還有反效果提岔。因為當一個家庭把家務活當成了“交易”仙蛉,不僅失去了教育的意義,還帶來后遺癥碱蒙,比如孩子哪天可能會說荠瘪,“媽媽你給我5塊我才洗襪子”。
扣零花錢呢赛惩?可以說是一種懲罰手段哀墓,與“做家務獲零花錢”相比,“不做家務扣零花錢”會讓孩子更重視喷兼。為什么篮绰?“損失”比“獲得”更“傷”。心理上有個詞叫“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季惯,人對損失的厭惡吠各,情緒感受超過對獲得的喜悅臀突。
對照一下下面兩個場景,你便容易明白:
場景一:某天早上贾漏,一位媽媽對孩子說候学,“你今天生日,將獲得一個變形金剛玩具當禮物”纵散,孩子很興奮梳码。媽媽接著說,你要把地板上的繪本收拾整齊放書架上困食,否則你將不能獲得這個變形金剛玩具边翁。孩子有些不滿,可是“損失”的擔憂硕盹,驅動他一下子就把繪本收拾好了符匾。
場景二:某天早上,一位媽媽對孩子說瘩例,“你如果把地板上的繪本收拾整齊啊胶,將能獲得一個變形金剛玩具作生日禮物”,孩子很高興垛贤,但收拾了一半焰坪,就跑去玩了,被媽媽提醒了之后聘惦,孩子跟媽媽說:“媽媽我收拾好之后某饰,能要恐龍玩具當禮物嗎?”
為什么會這樣善绎?第一個場景黔漂,孩子知道玩具已經(jīng)屬于他的了,因為“如果不收拾就失去玩具”的約定禀酱,會驅使孩子帶著強烈的動力去做炬守,以避免面臨的損失;第二個場景剂跟,對孩子來說减途,玩具還不屬于他的,并且能不能得到玩具還是個未知數(shù)曹洽,所以驅動力弱了很多鳍置。
所以,從心理角度分析送淆,“不做家務墓捻,扣零花錢”比“做家務,給零花錢”,效力更猛一些砖第。
扣零花錢的做法,對孩子會不會太“殘忍”环凿?
曾經(jīng)有一位爸爸問我梧兼,扣孩子零花錢驅使孩子做家務,雖然有效果智听,可是這種方式就像冷酷主管羽杰,會不會太無情了到推?
爸媽們可以把這種做法考赛,類同為“不能在商場偷東西莉测,否則會被罰款”的公共規(guī)則,這種適度的懲罰能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捣卤。在一個珍愛零花錢的孩子面前忍抽,當爸媽用扣零花錢的方式讓孩子做家務,雖然有較好的驅動效果董朝,但不能過于頻繁和苛刻;當孩子有進步時子姜,父母還要及時表揚和認可孩子的努力。
為了讓這種“懲罰”更柔性哥捕,爸媽們可以預先把這種約定告訴孩子牧抽,比如“媽媽希望你每周做一件家務,不做會被扣零花錢”扭弧,當孩子同意這個約定再適度執(zhí)行阎姥。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接受,也能減少被扣時孩子難受的感覺呼巴。有些孩子還可能有“我沒做好御蒲,理應如此”的想法衣赶,幫助孩子修正不足厚满,做得更好。
爸媽們還需要結合其他的方式:除了上面提到的遵馆,及時稱贊孩子努力勞動鲸郊,爸媽們自己也經(jīng)常有收拾房子的良好習慣货邓,給孩子帶來好榜樣;引導孩子享受家務后的整潔和干凈的喜悅换况,幫助孩子喜歡上干凈的感覺……
當孩子養(yǎng)成做家務、愛整潔的習慣后舒裤,孩子看到環(huán)境臟亂會難受,還主動收拾腾供,那么孩子的做家務習慣就走上了良性軌道亏栈。
想起了趕奶牛女工的故事:
我曾經(jīng)給孩子們講過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一個人買回家一頭奶牛绒北,當他想牽奶牛出門散步時,奶牛立著一動也不動闷游,無論他怎么狠命拉,奶牛紋絲不動休吠。他請來了奶牛女工,熟悉奶牛的女工把手指放進奶牛嘴里吮吸瘤礁,她一邊讓奶牛吮吸梅尤,一邊慢慢地往門口走。就這樣巷燥,不愿出門的奶牛就被順利地“牽”出門了。
懂孩子缰揪,才能把孩子一步步牽到教養(yǎng)的“目的地”,幫助孩子養(yǎng)成做家務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