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只是過去的故事,而是能啟迪今天的鑰匙盼忌。以史為鑒积糯,可以知興替掂墓,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看成。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君编。幾千年過去,技術變了川慌,飲食變了吃嘿,衣服變了,但變得都是外殼梦重,內核其實沒變兑燥。話雖如此,但選擇一套合適的歷史書琴拧,卻也是不容易的贪嫂。古文原版有閱讀壁壘,今人演繹又怕不靠譜艾蓝,偏偏我們人的時間精力又最為可貴有限力崇,故從這個角度說,選書的重要性一點也不比閱讀次赢织。選一套好書自然是能少走很多彎路(推而廣之亮靴,此理也通)。
我最近讀的一套書于置,就符合了我對歷史書的全部要求:無閱讀壁壘茧吊、資料翔實準確,同時能拓展我的見識和思維八毯。這套書就是“得到”系列熊逸版《資治通鑒》第二輯搓侄。實話實說,第一輯我沒看過话速,直接看的第二輯讶踪,不過這不影響,因為每一輯都是按照《資治通鑒》的順序泊交,研討了其中一個時間段的內容乳讥,比如《第二輯》這一套9冊,講的就是從公元前320年到公元前210年廓俭,也就是周慎靚王元年到始皇帝三十七年之間云石,這100多年的歷史。
熊逸在介紹自己如何寫史的前言中研乒,給出了寫這套書的方法論汹忠,他稱之為“七把刀”,在我看來,這七把刀不僅是他寫書的方法論宽菜,更是一種人生哲學態(tài)度奖地,當然更可以作為我們每個人認知世界的方法論。在這9本書里赋焕,我一次次目睹他是如何將這七把刀運用的出神入化的参歹,嘆為觀止,拱頭膜拜隆判,今天我不談歷史犬庇,想特別談談熊逸這“七把刀”。
第一把刀:追本溯源侨嘀。這把刀的主要內容是對信息追蹤出處臭挽、評估信息源的可靠程度,并且考察如果信息失真咬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欢峰?
其實這把刀的本質就是“實事求是”,盡最大可能趨近客觀真實涨共。這一點在各個領域都是相通的底層邏輯纽帖,科研如此,讀史如此举反,心理也如此懊直。我們所最追求的心智成熟、心理健康火鼻,其中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真實”室囊,真實包含很多層次,比如識別自己心理防御機制的內外真實魁索,表達真實(不口是心非)融撞。真實是最樸素的,但不管在哪個領域粗蔚,都是最難的尝偎。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所讀的史料支鸡,從一開始便是帶著濃濃的主觀濾鏡冬念、道聽途說、夾帶私貨的東西牧挣,那我們又怎么能接近真實的歷史呢?這是一個源頭和下游的關系醒陆。在自媒體泛濫的時代瀑构,追本溯源、實事求是的意義更加凸顯,想要不被紛繁復雜的信息擾亂寺晌,成為人云亦云的“傻瓜”世吨,就應具備追本溯源、探究第一手信息的能力呻征。
第二把刀:竭澤而漁耘婚。熊逸的原話是“凡是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鑒》用到的文獻,只要是保存至今的陆赋,我都會帶你審視一遍沐祷。”竭澤而漁”本是貶義詞攒岛,但用在“做學問”上卻是一種探究真理的精神赖临。“以偏概全”或者“盲人摸象”都是現(xiàn)實生活中常見的認知偏差灾锯,事實上兢榨,竭澤而漁的本質仍然是追求去偽存真、實事求是顺饮。想要獲得相對真實客觀的材料吵聪,前提是你知道的足夠多和足夠全。就像熊逸所說“通過蛛絲馬跡去偽存真兼雄,找到真相暖璧,給真相圈定一個大概范疇,在這個范疇里君旦,讓不同的說法和平共存澎办,等待新材料的出現(xiàn)〗鹂常”
我們人類自詡為理性的動物局蚀,但眾多科學實驗證明,人遠非自認為的那么理性恕稠。某種程度上說琅绅,我們并沒有真正理性的思維。我們所接收到的信息鹅巍,基本上都是經過大腦無意識過濾篩選出的最符合自己內在期待和價值觀的信息千扶。這方面最常見的例子是,很多人在做一個決定時覺得很難骆捧,于是本著客觀分析的態(tài)度做了一個比較澎羞,最終得出一個結論。但真相是敛苇,其實內心早就有了一個傾向或選擇(雖然自己對此并不清晰)妆绞,所以在做選擇時,會無意識的屏蔽不符合自己內在預判的選項,而傾向于選擇能證明自己正確的選擇括饶。
這個心理現(xiàn)象在生活中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株茶。我們絕對沒有自己認為的那么理性。
第三把刀图焰,是跟進學術前沿启盛。我們所處的年代比司馬光晚了幾千年,這意味著作為現(xiàn)代人技羔,我們的眼界僵闯、所看到的新文獻、新遺址等客觀憑證會遠多于司馬光時代堕阔,這使得當代的史學者可以憑借新發(fā)現(xiàn)和歷代學者的考訂棍厂,花篇幅來對原有的史料進行校正。
可見超陆,這把刀的核心還是校正牺弹,趨近真實和客觀。感慨一句时呀,“真實客觀”真的是無上的真理啊张漂。
第四把刀,知人論世谨娜。這把刀用來剖析司馬光的時代背景和政治航攒、學術立場,看懂他在編寫《資治通鑒》過程中的各種取舍趴梢、剪裁以及褒貶究竟應對著怎樣的時代問題漠畜,又在他所處的時代應對過怎樣的責難和質疑。
毫無疑問坞靶,人是有局限性的憔狞。人的局限性幾乎是一種無法改變的壁壘和天花板。我們每個人都受到所處時代彰阴、文化瘾敢、原生家庭、偶發(fā)事件尿这、社會背景等各種因素的塑造和桎梏簇抵,這些因素決定了我們的偏好和局限。蘇格拉底說射众,他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什么都不知道碟摆。在我看來這句話絕非謙虛或插科打諢,而是絕對理性的客觀事實责球。人只有從內在而非道理層面真正認識到自身的局限性焦履,才有可能反轉人的本性——自戀拓劝、自我中心和傲慢雏逾。
大道歸一嘉裤,本質上說所有的“道”,其底層邏輯都是相通的栖博。我們當下說的是對待史料的態(tài)度屑宠,但在心理和人格層面也是亦然。一個人的人格發(fā)展和塑形仇让,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典奉,比如時代烙印、文化背景丧叽、原生家庭卫玖、成長中的偶然事件以及個體本身對外界環(huán)境的解讀......這里面有相通或類似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也有個體自身的偶發(fā)因素踊淳,這些復雜的因素綜合在一起假瞬,最終塑造了當下的自己。所以迂尝,單方面強調某一部分對個體的影響(比如只談原生家庭或者只談個體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解讀)脱茉,都有失全面。認識到人內心世界的復雜性垄开,或許能幫助我們擁有更為成熟和靈活的人格琴许。
第五把刀,思想史專用解剖刀溉躲“裉铮《資治通鑒》從誕生之日便成為經典,這意味著它會催生出各種衍生作品(包括熊逸的這套書)锻梳,被不同時代箭券、不同立場的人才能夠各個角度或深挖,或猛擊唱蒸,或寄托豪情與悲憫邦鲫,或反復品評,不斷從舊事當中領悟新意神汹。而精英階層的熱情最終會導向民間庆捺,深刻影響民間文學,塑造底層社會的價值取向屁魏。
所以熊逸在這套書里滔以,會“不時帶你在枝枝蔓蔓當中兜上一圈”。
第六把刀氓拼,是古代意識你画〉值“讀古人讀的書,想古人想的事坏匪,掌握古人的思維方式拟逮,讓自己像一個古代人一樣嘗試理解并解決古代問題”,“對于深刻影響歷史走向的重大事件适滓,既要從當事人的視角出發(fā)敦迄,理解他們的局限,又要擁有上帝視角俯瞰全局凭迹,懷著千萬個小心給歷史復盤”
這把刀真的很妙罚屋。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本質上都是“誤會”嗅绸,誤會之所以頻發(fā)且產生脾猛,是因為我們都習慣于從自我中心的角度理解別人,所以很多時候貌似真誠的溝通鱼鸠,本質上只是在兩個頻道自說自話猛拴,到處跑題,并沒有真正意義的“交流”瞧柔。想要解決這一困境漆弄,就需要具備一種能力——進入他人的頻道。這有這樣造锅,你才能真正的理解對方撼唾。這與熊逸所說的“古人思維”有異曲同工之處。
想要客觀真實哥蔚,我們不僅需要對客觀的事物進行客觀的觀察倒谷,更要對影響客觀性的“主觀”——也就是“人”進行客觀理解。所以糙箍,我們需要從自己的頻道中走出來渤愁,走到別人的頻道,理解和共情別人深夯,同時又要抱有理智——擁有“上帝視角”抖格,破除局限,解決卡點咕晋。還是那句話雹拄,所有領域的底層邏輯,都是相通的掌呜。
第七把刀滓玖,現(xiàn)代意識。既然有古代意識质蕉,那自然也少不了現(xiàn)代意識势篡。兩者不斷切換翩肌,就是所謂的“跳進跳出”。作為現(xiàn)代人禁悠,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現(xiàn)代知識念祭,比古人擁有多幾千幾百年的歷史經驗,還可以在全球范圍內任選參照物绷蹲。
當古代意識和現(xiàn)代意識來回切換時棒卷,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新問題往往都是老問題顾孽。熊逸因此得出結論:“閱讀歷史其實很有高級感祝钢,或者說,對歷史經驗的汲取若厚,能夠使我們超越生命的局限拦英,成為超級長壽的物種,有能力借助幾百上千年的深厚經驗來理解世界测秸,解決問題”疤估。
熊逸的七把刀我介紹完畢。但我最想說的還是那句被重復了很多次的話:客觀規(guī)律霎冯,即為“道”铃拇,也即萬事萬物的底層規(guī)律。不管在哪個學科領域沈撞,它們都是相通的慷荔。一個人的心智成熟,從人格層面說缠俺,需要有穩(wěn)定性兼具靈活性显晶。而在閱讀歷史的過程,亦然壹士。用不同視角磷雇、不同維度去理解和看見,思想穿越時空縱橫交錯躏救,在浩瀚如煙的史料中去偽存真唯笙,探究真相,在這個過程中盒使,不斷重復的“舊問題”浮出水面崩掘,關于"人性”的思考躍然紙上,幾千年過去了忠怖,似乎什么都變了呢堰,又似乎什么都沒變。
真的是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