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懂的干貨
《工作DNA》是一本讀起來,可輕松可厚重衫嵌,可有趣可深思的書读宙。
初次相見,書中不過是一篇又一篇小短篇渐扮,每個小短篇不過千字左右论悴。看標題墓律,這些短篇彼此之間也沒有什么太大的關聯(lián)膀估,如“游泳和上班族的世界”、“體育競賽與工作”耻讽、“愛情與第一個工作”察纯、“比爾·蓋茨和沈從文”等等。很正常针肥,因為這本書本來就是郝明義先生的博客文章匯編饼记,文字風格很“博客”就很正常了。
深讀下去慰枕,每篇故事中折射的職場道理具则,看上去水到渠成,本該如此具帮,但細細品味博肋,那些“本該如此”的職場道理低斋,現(xiàn)實中卻似乎“并未如此”。
比如:
在“游泳和上班族的世界”一文中匪凡,作者說道自己在馬拉西亞一個小島上游泳的經(jīng)歷膊畴。當時在海中游泳時,因為天色漸暗病游,海水由清澈見底變得不透明起來唇跨,作者產(chǎn)生了錯覺,覺得越游離岸越遠衬衬。當時买猖,作者想喊救命,但在電光火石之間想到佣耐,如果喊了救命政勃,泄了那一口氣唧龄,可能就真的完了兼砖。作者最后憑借著一定能游回去的信念,和維持基本游泳動作的堅持既棺,回到了岸上讽挟。
由此,作者總結到丸冕,上班族在工作中也不要隨便喊“救命”耽梅,一旦喊了“救命”,就會等著別人援手胖烛,自己不再想辦法眼姐。上班族在遇到工作困難時,只有一口氣的機會時佩番,要用這一口氣來自救众旗,依賴自己的基本招數(shù),冷靜堅持趟畏,只要方向掌握得對贡歧,千萬不要被周圍的錯覺所迷惑。
道理聽起來赋秀,似乎真是不錯利朵。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有多少被周圍錯覺所迷惑猎莲、尚未努力就喊救命的情形吧艿堋:
- 接到一份自己以前從未做過的工作,有的人一看就去找領導:“這活我沒干過著洼,不會樟遣,怕做砸了姥份,干不了!” 領導表示很納悶:把“無能”說得這么冠冕堂皇也是沒誰了年碘;
- 在讀書會中澈歉,也有些朋友進行閱讀訓練時,遇到一點點困難就求助:沒有時間啦屿衅、太累沒有精力啦埃难、情緒不好啦等等,其實應對這些閱讀障礙的方法涤久,在我們的晚課中都有涡尘,都可以回放,所需要的只是學習者本人切實去實踐那些技巧响迂;
- 繼陳安之之后考抄,現(xiàn)在又出來了一些新的成功學:“若要xxxx,讀這幾本書就夠了”蔗彤,“年薪百萬就靠這幾招”等等川梅,這些文章、這些“講座”然遏,深究起來贫途,無非新瓶裝老酒,卻迷惑了不少職場的朋友待侵,趨之若鶩丢早,幾千元幾千元地“投資學習”,卻不肯踏實下來做好自己手頭每一件工作秧倾。
- ……
這些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怨酝,不是在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支點時,被環(huán)境迷惑那先,大喊救命然后等著別人來打救自己嗎农猬?
豐富的故事
《工作DNA》中,除了幾個頗有意味的故事胃榕。這些故事絕大部分都是以前我們未曾看到和聽到的盛险,還有不少是作者在出版界所見聞的真人真事。這些故事的主人公勋又,都從不同側面反映出了作者所欣賞和追求的工作態(tài)度苦掘。
在這些故事中,我最喜歡的兩個主角:一個是導演卡麥隆楔壤,另一個是“微笑的彼得”鹤啡。
關于導演詹姆斯·卡麥隆,書中說了兩件事蹲嚣。第一件事是關于錢的事递瑰∷钌卡麥龍擅拍大片,《魔鬼終結者》抖部、《魔鬼終結者續(xù)集》澳盐、《真實的謊言》暑刃、《泰坦尼克號》均出自其手意狠。在拍《魔鬼終結者》嘶卧、《魔鬼終結者續(xù)集》時,他還沒有成名俯萎,為了確保能夠導演他自己寫的劇本傲宜,卡麥龍以1美元的價格將兩部片子的權利賣給了制作人;在拍《真實的謊言》時夫啊,由于需要追加拍攝資金函卒,他又放棄了對這部電影的所有權;在拍《泰坦尼克號》時撇眯,由于投入資金巨大报嵌,制片公司要求其削減預算,他再次放棄了自己的導演加制片費八百萬美元叛本,及日后的分紅沪蓬。全球大賣的《泰坦尼克號》,導演卡麥龍最終的收益只有不到一百萬美元的劇本費来候。
郝明義先生總結道:名利可以如何不計?可以如此不計逸雹。
關于導演卡麥隆的第二件事营搅,是說他如何制作《泰坦尼克號》的特效的:
電影里的船,是一艘只建了半邊的泰坦尼克號梆砸。由于在碼頭上出航的時候转质,這半邊船的方向和歷史上的狀況不符,所以必須用電腦將方向反過來帖世。
結果休蟹,拍這幕戲的時候,為了翻轉方向的一致日矫,連每件行李標簽上的字赂弓,他們都故意倒著寫,以便翻轉過來后是正的哪轿。
那么大一個畫面里面盈魁,行李標簽上的字是什么方向,根本是鏡頭里看不出來的窃诉。但卡麥隆就是要這么拍杨耙!
在這篇故事文末赤套,郝明義先生建議大家對照卡麥隆,想一想:
- 自己是不是真正有那么大理想珊膜?
- 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大的決心容握?
- 是不是真有自己的執(zhí)著?
- 是不是按部就班地延續(xù)擴展自己的事業(yè)车柠?
- 是不是真的那么一絲不茍地執(zhí)行唯沮?
微笑的彼得,是郝明義在法蘭克福書展上遇到的一個人堪遂。這個人:
住在奧地利邊境上的一個小鎮(zhèn)介蛉。整個出版社就他一個人,從編輯概念到設計再到成書溶褪,都是他完成的币旧。那么精致的印制,是在他小鎮(zhèn)上一家小工廠里做出來的猿妈。主要的發(fā)行吹菱,都是他自己騎著單車,送去書店的彭则。忙的時候多送兩家鳍刷,不忙的時候,就在店里多聊幾句俯抖。賺的錢還夠输瓜,因此一年出十來本書,就只挑他最喜歡的書來做芬萍。
我問他尤揣,在巨型出版集團無孔不入的侵入下,他會不會感到壓力很大柬祠。
彼得淡淡地笑笑:“不會北戏,他們做不出我的書÷祝”
最后嗜愈,作者總結道:
有時候,第一莽龟,是要站到聚光燈下去搶的蠕嫁。第一的成果,是要公告天下的轧房。但更多時候拌阴,第一是不需要比較的,孤獨的奶镶,不為人知的迟赃。但是這個時候陪拘,我們更要珍惜,更要相信自己纤壁,更要淡淡地微笑左刽。
這幾個故事于我,沒有震撼酌媒,只是觸動欠痴。但這種觸動,溫柔而深刻秒咨。在我的意念中喇辽,“工作”的成果,都是代表自己的作品雨席,“工作”的過程菩咨,就是創(chuàng)造作品,并通過作品向世界展示“我是誰”的過程陡厘。在《K9-7/15 職場情商6: 價值情商 —— 如何找到高收入》一文中抽米,我也談到,別把任務當工作糙置。只有這樣把每一項工作都當做“作品”來做的人云茸,才會有卡麥隆和彼得這樣的自信,這樣的不計名利谤饭,這樣的淡泊而從容吧标捺?
對于很多職場的朋友來說,這樣的故事不啻是一劑戒除浮躁的清涼補藥网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