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者:追求夢想
如果讓你給孩子準備生日禮物疆虚、新年禮物,
你會送給孩子什么径簿?
娃娃、玩具篇亭、圖書、衣服译蒂?
而這個故事里的四歲小女孩阿花,
在她生日的那天柔昼,
收到了媽媽的禮物——一條圍裙。
《會做飯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捕透,
這個故事曾經(jīng)感動了全球人——
我寫這些是想叫更多做母親感受到孩子的愛和父母的愛情
身患乳腺癌的母親用病重之軀,
為丈夫孕育了一個可愛的女兒——阿花乙嘀,
用羸弱的肩膀為阿花撐起一片天空,
讓女兒學(xué)習(xí)做飯虎谢、學(xué)習(xí)家務(wù)等基本的生存本領(lǐng)。
什么家務(wù)活都孩子一個人做婴噩,懂事的孩子
千惠用短暫的一生實現(xiàn)了自己的心愿——
把生命中最珍貴的東西傳承給下一代,
就是把生存的本領(lǐng)傳授給她讳推。
千惠教會阿花用純真的笑容面對這個世界,
頑強茁壯地生活银觅。
這是母親送給孩子的一生的禮物礼饱。
這個故事也向我們傳達了愛孩子,
就要教會孩子獨自生存的能力最樸素的教育理念镊绪。
決定孩子一生的并不是成績
與時間賽跑的媽媽千惠,
在生命的最后時刻要留給女兒阿花最最重要的東西:
“阿花蝴韭,做飯這件事與生存息息相關(guān)。
我要教會你如何拿菜刀榄鉴,如何做家務(wù)。
學(xué)習(xí)可以放在第二位庆尘,
能夠自食其力,
將來無論走到哪里驶忌,做什么,
都能活下去付魔×钠罚”
阿花在四歲的時候就開始學(xué)習(xí)自己做家務(wù):
曬衣服几苍、疊衣服、刷澡盆擦剑、擺放鞋子、打掃惠勒,
準備去保育園用的東西爬坑,
甚至學(xué)會了做飯纠屋。
哪怕失去了媽媽盾计,
阿花也是最幸福的孩子售担,
因為她從母親那里得到了最寶貴的遺產(chǎn)——
獨立生存的能力署辉。
讓孩子成為獨立的人,
是每一位家長的必修課哭尝。
我們比孩子先來到這個世上,
同樣也會比孩子先離開這個世界,
我們走了逝淹,
把孩子留在世上。
孩子總有一天要獨自生活栅葡,
這種順理成章的事情,
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卻很少意識到欣簇。
許多家長認為只要孩子學(xué)習(xí)成績好,
將來考上了名牌大學(xué)熊咽,
孩子才算是成材。
于是网棍,成長在現(xiàn)代家庭的孩子們,
衣來伸手滥玷、飯來張口,
除了寫作業(yè)需要親自動手以外惑畴,
其他一概不管。
因此如贷,造成了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
現(xiàn)在很多孩子學(xué)習(xí)成績好,
腦袋特別聰明杠袱,
卻不會自己穿衣服。
這是多么可笑的諷刺伴垢弧!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
“教育首先要引導(dǎo)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纹蝴。”
一個孩子在長大后要想有所成就塘安,
就必須具備獨立性,
能夠獨立思考、選擇、判斷廊酣,
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锉罐。
只有以這些為基礎(chǔ),
才能應(yīng)對各種生活的挑戰(zhàn)脓规。
不要等到孩子長大成人,
再去責(zé)怪他們?nèi)鄙侏毩⑸娴哪芰Γ?/p>
殊不知侨舆,
孩子獨立生存的能力,
完全取決于父母從小對他的培養(yǎng)挨下。
不發(fā)言,不幫忙
只要是阿花力所能及的事情臭笆,
千惠都會讓阿花自己來:
衣服翻著脫下來,
就翻著還給她愁铺,
讓她自己整理好;
去保育園前的工作絲毫不幫忙茵乱;
家務(wù)活也盡可能地讓她打下手……
也許有人會覺得千惠太嚴厲了,
但這何嘗不是一種培養(yǎng)阿花生活自理能力的最好方法呢督勺?
獨立性是幼兒自我發(fā)展的一種內(nèi)在動力,
也是幼兒終身發(fā)展的重要素養(yǎng)斤贰。
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好,
就會在群體中表現(xiàn)出色荧恍,
自信心也會增強。
相反块饺,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常會有挫折感雌芽,
無形中產(chǎn)生“ 我”不如人的想法,
影響他的自信世落,時間長了,
還會影響寶寶的上進心。
2~6歲是培養(yǎng)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關(guān)鍵階段谷朝,
孩子如果在幼兒階段沒有養(yǎng)生生活自理的習(xí)慣,
越到后面越難自立圆凰。
一旦父母成為孩子的靠山,
孩子自然不愿意主動承擔(dān)自己的責(zé)任专钉,
導(dǎo)致他們心理上無法斷奶、精神上不能獨立跃须,
甚至缺失基本的生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菇民,
父母可以根據(jù)孩子成長階段為其安排成長任務(wù),
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些事情第练,
比如,孩子兩歲的時候复旬,
父母可以讓他自己吃飯,
自己把玩具收拾好驹碍;
孩子四歲的時候,
父母可以讓他自己整理衣服和床志秃,
自己清洗盤子;
孩子六歲的時候浮还,
父母可以讓他自己整理書包,
做一些簡單的食物钧舌。
讓孩子獨自思考和體會
阿花五歲了,
千惠教她做醬湯洼冻。
“媽媽,要放多少大醬呢撞牢?”阿花問叔营。
千惠沒有回答,
而是鼓勵阿花:“自己嘗嘗看绒尊。”
正因為千惠的鼓勵婴谱,
才有了好喝的“阿花醬湯”。
獨立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獨立思考勘究。
一個從小喜歡獨立思考的人,
長大以后就比較有主見口糕,
不容易隨波逐流,
更不會盲目跟風(fēng)景描。
在生活中,
許多父母會不厭其煩的回答孩子的問題超棺,
給孩子講書,
利用一切時間來豐富孩子的知識棠绘。
全都是家長講,
單方面輸入氧苍。
實際上培養(yǎng)孩子獲取知識的能力,
比給他腦子里裝多少知識都重要泛范。
著名兒童教育學(xué)家陳鶴琴先生有一條原則,
他說罢荡,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就應(yīng)該讓他自己去想赡突。
因此区赵,
每個父母都要盡早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從生活上的事情開始,
讓孩子多動手笼才,多參與从媚;
父母決定什么事情患整,
也要多征求孩子的意見;
孩子做錯了事父母應(yīng)進行引導(dǎo)各谚,
而不是告訴孩子如何去做;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昌渤,
鼓勵孩子對未知的探索;
孩子鉆牛角尖時膀息,
讓孩子學(xué)會多角度考慮問題等般眉。
向孩子示弱潜支,給孩子表現(xiàn)的機會
“孩子需要獲得一種自我肯定,
也就是‘我的存在是被寄予希望’冗酿。
不管發(fā)生多么痛苦的事,
只要有個屬于自己的位置裁替,
孩子就能邁過這道坎”。
在孩子們面前適當?shù)氖救酰?/p>
適當?shù)慕o他們成長的機會弱判,
適當?shù)淖屗麄儽憩F(xiàn)自己,
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興奮劑昌腰。
?
教育領(lǐng)域認為,
孩子的能力一般同家長照顧的缺失成正比剥哑,
如果家長有20%不能替孩子完成,
孩子就擁有20%的能力株婴。
所以如果能在自己孩子的面前顯示出自己的弱勢,
我們的孩子就可能擁有更多的享受成功的機會困介。
引導(dǎo)孩子積極面對困難
讓孩子正確面對失敗是幫助他們獨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阿花把飯菜做砸了的時候座哩,
千惠也不會批評她,
而是和阿花一起找原因根穷。
引導(dǎo)孩子積極地面對挫敗导坟。
要讓孩子知道,
一次的小挫敗惫周,
沒有什么大不了。
那不是真正的失敗递递,
并且不能否認他自己的價值。
幫孩子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登舞。
客觀地幫孩子分析自己受到挫敗的原因,
并為孩子下一步的自我提升和成長提供一定的支持菠秒。
“一定的支持”需把握好度,即關(guān)鍵時讓孩子感覺到:
這件事主要還是我自己完成的稽煤,
而不是靠得爸爸媽媽。
如果本身孩子在遭受挫敗的那個方面偏弱酵熙,
那么父母就應(yīng)該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
為孩子在其他方面尋找機會匾二,
幫助孩子獲得更多成功體驗,
這個我們稱之為“多通道”地體驗成功察藐。
比如孩子在賽跑中輸了,
那看看是不是接力賽分飞、與人配合的時候反而能贏呢,
或者不跑步譬猫,
而是游泳方面會不會很優(yōu)秀?
再或者孩子體能本身較弱染服,
那是不是畫畫方面很擅長?
我們常說叨恨,
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柳刮,
“轉(zhuǎn)移注意力”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為什么好秉颗?
它其實是一種懂得轉(zhuǎn)彎的能力,
可以幫我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站宗,
換一個視角,
而不至于讓自己鉆進死胡同梢灭。
若父母能夠在孩子遭遇挫敗的時候蒸其,
恰當?shù)貛秃⒆愚D(zhuǎn)移注意力敏释,
并幫助孩子在別處拾獲真正屬于自己的自信摸袁,
那么孩子就能明白一個道理:
有些時候,我會比不上別人靠汁,
但我其他方面也比別人厲害。
整體上說蝶怔,
我仍然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感謝大家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