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一把穿越吧屎媳。既有地域上的撩幽,也有時空上的。
地域是從黑龍江省穿越到內蒙古自治區(qū)侍芝,理由只有一個:都與茫茫的大興安嶺有關箱锐。
時間則穿越回2001年冬天比勉,回到我初次見到也是至今唯一見到嘎仙洞那天。
說是冬天驹止,其實已是當年的3月底浩聋,正是南方的暮春時節(jié)。但對于地處高寒區(qū)的大興安嶺來說臊恋,冬天總是那么漫長衣洁,以至于從每年9月上中旬開始下霜到次年5月中下旬天暖花開,這里都可以稱之為冬季抖仅。
陪大連來的客人去嘎仙洞那天坊夫,天高云淡,艷陽高照撤卢。只是陽光的溫度還不足以驅散大興安嶺的寒冷环凿,更不能融化道路上的冰雪。但跑慣了冰雪路面的司機顯然沒當回事兒放吩,把車開得飛快智听。我坐在副駕駛位置上,不時回頭和那兩位高校退休教授嘮著閑嗑屎慢。
我這個人方向感不好,也記不住那些不太熟知的旅途時間忽洛,只記得那天車子出了加格達奇腻惠,也就個把小時吧,便順利抵達嘎仙洞跟前的平地欲虚。
眼看就要到達目的地集灌,跑得飛快的車子卻出了狀況,原地轉了好幾圈复哆。待到驚魂初定欣喧,下車一看,發(fā)現地上全是積冰梯找。問司機怎么回事兒唆阿,他也吱吱唔唔,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锈锤。
想來是車速太快所致驯鳖。我一邊叮囑司機回去時慢點開闲询,一邊招呼兩位老教授下車,和他們一起沿著一段人工棧道往嘎仙洞爬去浅辙。
嘎仙洞位于內蒙古境內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zhèn)北約10公里扭弧、大興安嶺北段頂峰東端,甘河北岸噶珊山半山腰花崗巖峭壁上记舆,為天然大型山洞鸽捻,洞口西南向,略呈三角形泽腮,南北長90多米御蒲,東西寬27米許,高20余米盛正;洞內西壁距洞口15米處删咱,保存有北魏太平真君四年、也就是公元443年留下的摩崖銘刻豪筝。
嘎仙洞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痰滋。但在2001年,這里卻看不出有“重點保護”的絲毫跡象续崖,看不到管理人員敲街,找不到導游,除了我們四個严望,也沒其他游客多艇,冷冷清清,孤孤單單像吻,基本上就是處于一個放任自流峻黍、無人過問的狀態(tài)〔Υ遥 當時我也納悶姆涩,不就個破山洞嗎?怎么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對象惭每?等到了解了它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骨饿,我才知道自己有多么孤陋寡聞甚至是無知。
嘎仙洞之所以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對象台腥,是因為它還原了一段歷史宏赘,中止了當年中蘇歷史學界關于大興安嶺和外興安嶺歸屬權的爭議。
眾所周知黎侈,沙俄曾經掠奪了中國超過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察署,其中就包括外興安嶺。中蘇交惡期間峻汉,蘇聯(lián)學者不僅拒不承認外興安嶺是中國的土地箕母,甚至還稱連大興安嶺也是他們的储藐,中國學者自然不干,卻拿不出有份量的歷史證據去反駁嘶是。
直到1980年7月钙勃,嘎仙洞和洞內摩崖銘刻被考古工作者發(fā)現,《魏書》關于“西北有國家先帝舊墟聂喇,石室南北九十步辖源,東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和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派中書侍郎李敞前去祭祀的記載才得以證實希太,這里也被正式確認為北魏王朝拓跋鮮卑的發(fā)祥地克饶。
這個重大發(fā)現轟動了世界,被譽為當年“中國十大考古成果”之一誊辉,蘇聯(lián)學者就此閉嘴矾湃,不再胡說八道和混淆視聽。
我不知道嘎仙洞現在是個什么狀況堕澄,聽說被開辟成了風景區(qū)邀跃,管理和服務應該正規(guī)起來了吧?
不管怎么樣蛙紫,對于嘎仙洞這樣極具歷史和現實價值的人文景觀拍屑,都不應該被忽視和忘卻。
那不只是北魏王朝和鮮卑民族的根坑傅,也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魂僵驰。
天高云淡2012年10月20日08:22于沈水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