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你是誰 你原來是我
我本不認你 你卻認得我
我少不得你 你卻離得我
你我百年后 有你沒了我
——這段話感動了所有人
李博生,國家級玉雕大師?1941生,1957年畢業(yè)于北京七中,1958年入北京市玉器廠工作叮盘。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工藝美術總公司特級工藝美術大師?曾任第七?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工藝美術大師聯(lián)誼會副會長,北京工藝博物館館員?
從玩石人到敬石人
1958年,17歲的李博生跟著著名的玉壇“四大怪杰”中何榮?王樹森兩位老藝人學琢玉?期間自學了人體解剖學?色彩學?透視學?剛一出徒,即已開始拿筆畫稿,并負責領銜一個16人的生產組?35歲時便作品頗豐,用雙手創(chuàng)作不計其數(shù)的形式美作品,受得到了社會全面認可?年少輕狂的他,稱自己為“玩石人”?這一時期厢汹,他自己概括為“手琢”時期?
35歲到45歲應該是李博生最為迷茫课舍、痛苦的時期?原本只要沿著師傅指引的路走下去,輕易地就能名利雙收?可是塌西,他卻有了新的思考。怎樣才能既吸收前人所給予的無窮養(yǎng)料,又突破傳統(tǒng)玉雕作品的瓶頸與羈絆筝尾,做出自己的特色呢?苦悶之情不言而喻,煩惱日益增多,不堪重負的身體開始反抗,慕名其妙地開始吐血?
在醫(yī)院捡需,雪后初晴,李博生站在壓抑的病房門口,陽光照耀下的雪白大地讓他的心情瞬間爽朗?可沒想到,突然起了凜冽的涼風,剛止住的血又大口大口地噴了出去。面對灰色的高樓,雪白的大地,點點滴滴的鮮紅,生命面臨嚴峻的考驗,而李博生卻聯(lián)想到的是那塊思考了很久的黑白瑪瑙,美麗的畫面潮水般涌出,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意境嗎?
出院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創(chuàng)作中,白色的瑪瑙層化作了雪后初晴的皚皚雪山,蜿蜒的黑線變身為曲折的鄉(xiāng)間小路,路旁茅屋,炊煙裊裊?小路盡頭,走來一蓑衣老者,牽著一匹黑毛驢?如同神助的一輪紅日在老人身后冉冉升起?化腐朽為神奇的國家珍寶級作品《無量壽佛》就這樣面世了?至此,李博生進入了高速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
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和文化底蘊的增厚?45歲后,李博生跳出了“心琢”,進入了“神琢”,達到一個隨心所欲的階段?此時,技藝完全變成了李博生思想表達的一種工具? 其工作室的“敬石人”之章筹淫,也足見他對玉石的深深敬重站辉。
多少人能回到原點
什么是玉? 李博生答道,大地的舍利就是玉,那是這個世界濃縮的精華,是一種能量的聚集體?見證中國文明的就是玉文化,伴隨民族的歷史一直走來,這條長河一萬年前開始流淌,源源不斷,洶涌澎湃,沒有停過?
第一次走的路叫道,走別人的走過的路,非道呀?送朋友叫道別,萬物起頭的地方叫道?陰陽交合叫原點?治玉不回到原點考慮,容易走偏?最初的玉,因堅硬?機理?紋理,最早被人捧為神,這是起點?現(xiàn)在卻是以值多少錢斷定玉的價值?談論最多的也是白玉和翡翠,似乎世上再沒別的玉了?
李博生說,回到原點,是對玉雕藝術的修煉?很早以前,東北岫巖玉,西北白玉,西南翡翠,東南彩石,中原獨山玉?藍田玉,都稱自己習慣用的那種東西叫做玉?絲綢之路開通后,把新疆玉帶進來后,得到了共同認可,都覺得很美?從玉文化的角度來講,在古代,專指新疆和田玉?外來的怎么成了真玉?有那么一段時間,打破了地域界限,溝通讓概念發(fā)生了變化?但都共同形成了原有的石文化,后來分成兩個支脈,西方寶石文化,東方中國玉文化?不站在原點,你看玉石看什么呢?
很多人說玉器分北派和南派等,而李博生覺得宮廷藝術就是宮廷藝術,民間藝術就是民間藝術,民間藝術里有民俗文化,那是不能混為一談的?要說進到宮里的四大“名旦”,就是玉器?象牙?雕漆?景泰藍,這四種手藝進了宮,使宮里有了造辦處,如果大家承認這四種手藝到了皇上身邊就變成了宮廷藝術的話,那現(xiàn)在應該叫什么呢?它們不應該是民俗文化,而是屬于民族文化?
何時再有玉評人?
現(xiàn)在國家和各個地區(qū),每年都組織了很多大賽,按照專業(yè)的流程,評選出了很多獎項损姜。而這些活動的初衷,便是為了提高技藝?交流切磋?弘揚文化?選出后,社會就都認為這些作品好,四處傳播?但卻無人說出好的理由,也沒人提出異樣的觀點饰剥。“金自礦出,玉從石生,非幻無以求其真,然談美玉之樂者,未必真得美玉之真趣?” 李博生大師認為這是很危險的?
他進一步指出做玉這行缺的就是玉評人,即敢于提出玉評的人?他也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人來議論,有人提出批評意見?任何東西想要提高,就需要評論,需要社會的參與,需要來自各方面的意見?沒有評論,作品怎么會提高?
王朝文,藝術家評論家,國家就這么一個人?他去世后,四五十年了,再也沒人敢站在這個位置去評論?因為不是瞎評論,有研究才敢評論?有專業(yè)的玉評人,評的過程中理論就有了?
李博生倡導要培養(yǎng)出有一批研究玉行業(yè)摧阅、玉文化的人才?不會做沒關系,但是懂,能研究,會評論?評出了金杯獎的作品,就可以寫文章?玉評人,通過高超的欣賞水平,來標新立異,促進提升,最后也許作品什么也不是,也許比獲獎本身價值要高得多?當然,他提到大專院校,包括清華?中央美院,都想摻和,但都沒有清晰的思路汰蓉。
“玉道”路還有多遠
經歷琢玉三步跳—手琢?心琢?神琢后?還要干什么呢?李博生在喝茶時感嘆“道”,茶有茶道?劍有劍道,書有書道,玉沒道,玉被忽略了,因為沒有專業(yè)院校,沒人研究?歸納?玉之道,應該怎么談論,頓時展開了很寬闊的需要人充填的玉領域空白?他自己也感到非常遺憾,有點時間就想著多干活,多給人類留幾件自己的作品?因為他認為作為藝術家,坐而論道是很可恥的,必須要有自己的原創(chuàng)作品?以至于沒整理出關于玉的系統(tǒng)學說棒卷。
在高校授課時,學生不知道子牙鎢,卻知道石榴石,其實是同一種東西顾孽。“子牙鎢”這個名稱是從東漢時期一直流傳下來的比规,卻被遺忘了?還有碧璽,又叫電氣石,歐泊又叫蛋白石?材料的名稱變成了雙軌制,而且愈演愈烈?李大師分析,出現(xiàn)這樣雙軌稱呼的現(xiàn)狀,跟中國藝術院校的先師們有很大的關系?他們大多留洋回來,用的是西方寶石的一套硅酸鈣錳硬度軟度的方程式來研究?
同時,他覺得“寶玉石”的提法也欠推敲,西方是寶石文化,東方是玉文化,但都是很成熟的文化,都來源于人類最初的石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中國就是獨立的玉文化,西方人把我們的玉石稱為寶石那是對的,但我們中國人自己不能把玉和寶石混在一起?現(xiàn)在,國家本科院校中竟然沒有玉器專業(yè),有的只是玉雕學習班,培養(yǎng)是做手藝的技工,這很值得深思?
敬石之人李博生,以神讀玉,把最美好的祈福留于刀柄之間,以最真誠的作品奉獻于他人若厚,最深刻見解感化社會,這是做玉人的幸福,同樣也是受饋者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