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是在看完了《偷影子的人》吱雏,偷影子的人講了一個很溫情的故事,屬于治愈系筛峭、小清新的風格谓娃。但是讀這本書,又是完全不一樣的風格蜒滩,給我的感覺確是無比的沉重感滨达。這是一個長長的關于人性救贖的故事,如一位早看過這本書的朋友所說俯艰,讓她想到了《肖申克的救贖》……
在讀這本書之前捡遍,我對作者本人了解的不多,可以說從來沒聽過竹握,也沒讀過他的其他作品画株,可以說對作者的寫作風格毫無所知。現(xiàn)在為了寫這篇讀后感,不得不去網(wǎng)上查些資料谓传,以此來完善文章的內(nèi)容蜈项。
書的作者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追風箏的人》是他的第一篇長篇小說续挟。這個長長的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是阿富汗紧卒,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阿米爾,是一個長在布喀爾的一個商人家庭的富家少爺诗祸。其父親“爸爸”是普什圖人跑芳,一名法官的兒子,成功的地毯商人直颅。阿米爾家的仆人阿里和他的兒子哈桑則是哈扎拉人博个。從書中我們知道,哈拉扎人是身份低賤的一族人功偿,這種根深蒂固的種族觀念也是造成阿富汗不穩(wěn)定局面的導火索之一盆佣。
大概過了一個多月,才開始寫讀后感械荷。所以共耍,書中的有些細節(jié)估計已經(jīng)差不多都忘記了,但是故事發(fā)展的脈絡直到現(xiàn)在還記得养葵,我想這除了這本書講了一個好的故事之外,很大一部分得益于自己每天看完書之后的打卡日志瘩缆。打卡日志是我看過后关拒,結(jié)合自己當時的感受寫下的,所以才記得真切庸娱。
在上網(wǎng)查閱這本書的作者的一些資料的時候着绊,我也看到了在知乎上有網(wǎng)友對這本書的評價。其中一位網(wǎng)友的觀點對我啟發(fā)蠻大的熟尉。文中的主人公——阿米爾归露,就像是許多的我們一樣,自己怯懦斤儿,卻不敢承認父親對哈桑勇敢的贊同剧包;自己受到父親的冷落,卻接受不了父親對哈桑的青睞往果;自己與哈桑明明是很好的朋友疆液,卻從不在客人面前帶他玩,也不會去承認哈桑對他的好陕贮。不僅如此堕油,在哈桑為了阿米爾的榮譽而遭受阿賽夫的侮辱時,阿米爾沒有站出來制止,他選擇了逃離現(xiàn)場掉缺。他非但沒有因為自己的懦弱道歉和悔改卜录,反而因為內(nèi)心的不安不敢面對哈桑,而故意陷害哈桑偷竊眶明,逼迫他們父子離開艰毒。
“為了贏回爸爸,也許哈桑只是必須付出的代價赘来,是我必須宰割的羔羊现喳。這是個公平的代價嗎?我還來不及抑制犬辰,答案就從意識中冒出來:他只是個哈扎拉人嗦篱,不是嗎奉件?”
“爸爸緊緊的抱著我损晤,不斷的撫摸著我的后背。在他懷里升薯,我忘了自己的所作所為涵卵,那感覺真好浴栽。”
還有自大的轿偎,變態(tài)到近乎瘋狂的種族分子阿塞夫典鸡,雖然讓人們厭惡至極,但是也真實存在坏晦。這兩種人萝玷,我們可以在社會上找到他們的影子。唯獨阿桑昆婿,那個單純善良的阿桑球碉,無論阿米爾再如何嘲笑他的身世,再如何因為自己的自私而陷害他仓蛆,再如何因為內(nèi)心不安而嫌棄他睁冬,哈桑始終都是默默承受。那個明知道自己受到種種傷害看疙,卻依然說出“為你豆拨,千千萬萬遍∧芮欤”的阿桑辽装。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是找不到的。作者描繪出這樣一個虛擬的阿桑相味,然后又賦予阿桑以悲慘的人生結(jié)局——連同妻子一起在保護阿米爾的家的時候被塔利班無情的殺害了……記得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所謂悲劇拾积,就是硬生生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殉挽。我想,看過這個故事的人拓巧,無疑會對阿桑的人生報以悲憫斯碌。
《追風箏的人》講了一個關于救贖的長長的故事。一段對于遠離阿富汗的讀者來說肛度,真正無法親身感知的真實的歷史傻唾。故事如此殘忍而又美麗,作者以溫暖細膩的筆法勾勒人性的本質(zhì)與救贖——哈桑的死承耿、索拉雅始終沒有自己的孩子冠骄、索拉博的憂郁、阿米爾靈魂的自我救贖都讓我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復加袋,而書中什葉派和遜尼派凛辣,哈扎拉人與普什圖人,宗教與種族之間產(chǎn)生的任何一種矛盾沖突都足以讓我們感到沉重职烧”馐模看完很久那戰(zhàn)爭帶來的滿目瘡痍仍然歷歷在目。然而蚀之,我相信那句“為你蝗敢,千千萬萬遍∽闵荆”一定縈繞在你的腦海里揮之不去寿谴。
正如書的譯者——李彥宏先生在書的后記中說的那樣:我們是否知道我們心中的風箏到底在什么地方,人生錯過就不會再得到失受,也許我們會懺悔讶泰,會救贖,但這些似乎都已經(jīng)晚了贱纠,每當天空放飛起風箏的那一刻峻厚,我們是不是應該問問自己我們是否真的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响蕴。
得到了再失去谆焊,總是比從來就沒有得到更傷人。
以下是我在讀書小群里的打卡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