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潔白的天鵝在天空中飛翔藻懒,優(yōu)雅而美麗。
突然毕荐,一只神駿威武的海東青俯沖向天鵝束析,一口叼住天鵝的頭顱艳馒。天鵝奮力反抗憎亚、展翅飛竄……
“何以中國”展中,一件“白云鏤雕春水圖佩”生動地記錄下這一場景弄慰。這一板塊還有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春水秋山玉”第美,展示了契丹民族以玉為媒介,表現(xiàn)“四時捺缽”習(xí)俗的玉作成果陆爽。
展板上有一個詞“四時捺缽”什往,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是什么意思。所謂“捺缽”慌闭,乃契丹語别威,又譯作納拔、納缽驴剔、納寶省古、剌缽等,相當(dāng)于漢語中表示皇帝出行所居之處的“行在”或“行幸頓宿之所”丧失。據(jù)《遼史·營衛(wèi)志上》記載:“有遼始大豺妓,設(shè)置猶密,居有宮衛(wèi),謂之斡魯朵琳拭,出有行營训堆,謂之捺缽“奏遥”在《遼史·營衛(wèi)志中》又載:“遼國盡有大漠坑鱼,浸包長城之境,因宜為治权薯。秋冬違寒姑躲,春夏避暑,隨水草就畋漁盟蚣,歲以為常黍析。四時各有行在之所,謂之‘捺缽’屎开〔妫”
“捺缽”本身是指行宮、行營的專用名詞奄抽,被引申來指稱帝王的四季漁獵活動蔼两,即所謂的“春水秋山,冬夏捺缽”逞度,合稱“四時捺缽”额划。
“春捺缽”即“春水”,表明春漁于水档泽,一般包括兩項內(nèi)容:“釣頭魚”和“獵頭鵝”俊戳。“釣頭魚”多在長春州東北三十里的就濼甸進行馆匿。正月上旬皇帝的車帳自遼上京出發(fā)抑胎,到達(dá)鴨子河濼以后先在冰上搭起帳篷,鑿冰鉤魚渐北。釣魚開始以前先派人于河上阿逃、下游截魚,以防逃散赃蛛。鉤得頭魚恃锉,即于大帳置酒設(shè)宴,皇帝命前來祝賀的女真各部酋長依次歌舞呕臂,上壽助興破托。遼天慶二年的“頭魚宴”,由于女真部落首領(lǐng)完顏阿骨打拒不跳舞诵闭,并最終打敗遼朝建立金朝而載入史冊炼团。
“獵頭鵝”則發(fā)生在天氣轉(zhuǎn)暖澎嚣,天鵝北飛之際,用海東青在湖邊捕獲天鵝瘟芝∫滋遥皇帝得到頭鵝以后,首獻宗廟锌俱,祭祀祖先晤郑,然后群臣各獻酒果,縱飲作樂贸宏≡烨蓿“白云鏤雕春水圖佩”反映的就是這一情景。李時珍在其著作《本草綱目》中有這樣的記載:“雕出遼東吭练,最俊者謂之海東青”诫龙。海東青在契丹語中是“萬鷹之神”,是貴族專享的寶物和身份的象征鲫咽。女真部落首領(lǐng)完顏阿骨決心反抗遼朝签赃,也與海東青有關(guān)。
“秋捺缽”即“秋山”分尸,指秋獵于山锦聊,主要的地點是在“慶州西北五十里的伏虎林”。慶州不是韓國電影《慶州》所指的地方箩绍,而是現(xiàn)在內(nèi)蒙古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蘇木孔庭,遼穆宗耶律璟非常愛好這片秀麗的山水,甚至一年四季都在這一帶“捺缽”材蛛≡驳剑“伏虎林”顧名思義就是射殺老虎的林子,可見當(dāng)年這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有多好仰税。除了獵虎以外构资,秋捺缽還有射鹿的安排抽诉。等到半夜陨簇,令獵人吹角模仿鹿鳴,鹿就開始紛紛奔跑迹淌,皇族與高官提前隱藏于山林兩側(cè)射鹿河绽。這個活動有點血腥,于是在“秋山玉”中唉窃,就多表現(xiàn)鹿兒在林間漫步耙饰、吃草等安閑的場景,比如展出的“白玉柞樹雙鹿紋飾”“白玉鏤雕秋山群鹿圖嵌飾”等纹份。
玉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苟跪,古代人佩玉廷痘,不僅是為了簡單的裝飾,更是為了表現(xiàn)一種人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修養(yǎng)件已∷穸睿“春水秋山玉”,以展翅飛翔的天鵝篷扩、漫步林間的小鹿等生動的自然場景為題材兄猩,真實反映了契丹人四時“捺缽”的現(xiàn)實生活,清新脫俗鉴未,充滿生機活力枢冤。徹底摒棄了漢族文化對神靈怪獸、云紋铜秆、回紋等題材的熱衷淹真,“禮”性大減,“玩”味大增连茧,體現(xiàn)出金代玉器鮮明的時代風(fēng)格和民族特色趟咆,創(chuàng)造了中華民族玉器雕刻藝術(shù)史上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風(fēng)格和水平的一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