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雅寧?
這星期社交平臺被《中國式相親價目表》刷屏了臀稚。
文中印象最深的話吝岭,來自一位北京大爺:
“外地人目的是什么?他們大量涌進北京,想盡辦法跟北京人搞窜管,占北京的便宜散劫,占戶口、占房子幕帆、占錢获搏,什么都有了,最后又跟你離婚失乾!”
當(dāng)時我樂了常熙。
而后凝視著這句話,細(xì)細(xì)琢磨著碱茁,隱匿于文字背后的暗涌裸卫。
我感受到這后面的憤懣不平、居高臨下纽竣,以及墓贿,某種惴惴不安。
意味深長的一句話蜓氨,正如北京人聋袋,望著涌入的外來客時,眸子里那抹意味深長的目光穴吹。
01/ 憤懣不平——被侵占的本地資源
"北京現(xiàn)在這么堵幽勒、房價這么高,都是因為那些外地人啊刀荒〈停看看每天的地鐵上,有幾個是正兒八經(jīng)的北京人缠借?就是那些人生生把房價抬起來的干毅。"
我不止一次聽到過這樣的談天了。
在這座城待了幾年泼返,我真的敢說硝逢,即使是北京,地域歧視也存在绅喉。
老北京人最懷念八九十年代的京城渠鸽。
那時候胡同兒清凈,街里街坊如同一家柴罐。什剎海不是如今的嘈雜徽缚,三里屯不似現(xiàn)在的洋氣。
那時候革屠,這里的人帶著股風(fēng)雅勁兒凿试,魯迅排宰、林語堂、梁思成那婉、林徽因… 皇城根兒下的百姓板甘,腰板兒都挺得筆直。
那時候生活寧靜详炬、安逸盐类。下下棋,聊聊天兒呛谜,逗逗鳥在跳,溜溜彎兒。
而今呻率,厚重的歷史被塵封硬毕,濃郁的文化被稀釋呻引。這個城市一天一天變得擁擠礼仗、雜亂、浮躁逻悠,彌漫著銅臭氣元践。
曾經(jīng)的老北京不見了账劲,取而代之的是浮華一地的大都市佳窑。
交通變得無比擁堵,一小時能搞定的車程巍沙,如今要走三個小時饥伊。家門口外鄉(xiāng)口音多了很多象浑,社區(qū)治安變差了不少。
擁堵的二三四環(huán)琅豆、飛漲的房價物價愉豺。想要買車搖不上號,想要住院等不到床茫因。北京人一肚子氣蚪拦。
這些,都是外地人涌進冻押,帶給北京的驰贷。
02/ 居高臨下——不對等的戶籍政策
北京大爺?shù)脑捴校灿幸还裳诓夭蛔〉膬?yōu)越洛巢。他的底氣括袒,源于北京戶口承載的資源便利。
有媒體曾調(diào)侃說:世界上最貴的紙稿茉,莫過于北京戶口锹锰。
現(xiàn)實的確如此类垦。
并非有了戶口,生活水平就能跨越式提高城须。而是有了戶口蚤认,才能享有,在這個城市生存最基本的便利糕伐。
對于“北漂”而言砰琢,戶口是歸屬感,有了它良瞧,才能談房子車子陪汽。戶口也是通行證,它關(guān)系著社保養(yǎng)老褥蚯、教育就業(yè)挚冤。
無論是服務(wù)、教育赞庶、還是醫(yī)療训挡,全國最好的資源都聚集于北京。
北京大爺?shù)木痈吲R下歧强,似乎顯得有點合情合理了澜薄。
中國傾斜的戶籍政策和城市資源,本身就賦予了摊册,一部分人歧視另一部分人的權(quán)利肤京。
我有許多朋友找工作時,把戶口當(dāng)做重要的考量茅特。大家有個共識:
月薪5000+京戶 > 月薪10000無戶口
很多人把第一份工作當(dāng)跳板忘分,不惜以低薪酬簽約,拿戶口后跳槽白修。賠一筆幾萬元的違約金妒峦,依舊覺得值得。
聚會時熬荆,也常常開玩笑說:“雖然咱當(dāng)年沒享受到超簡單的高考北京卷舟山,但兒子以后可以享受了啊~”
笑靨背后,全是無奈卤恳。
03/ 惴惴不安——高傲背后的自卑
我的一個閨蜜累盗,地道北京妞兒。畢業(yè)季跟我吐槽突琳,北京很多外企HR招人有偏見若债,不待見北京的孩子。
我困惑地問她原因拆融。
她說HR印象里蠢琳,根深蒂固地認(rèn)為啊终,北京人沒有外地人能力強、踏實吧傲须。
畢竟蓝牲,能在北京立足的外地人,都經(jīng)歷過了幾層篩選泰讽。而北京本地人例衍,分著三六九等,能力參差不齊已卸。
可以說佛玄,在北京扎根的外地人越多,北京土著中的“弱者”就越被邊緣化累澡。
因為他們個人競爭力梦抢,拼不過外地人。
惴惴不安與底氣不足愧哟,本質(zhì)上奥吩,是弱者面對強者時的心虛。
但他們不會直說翅雏,而是用刺耳的優(yōu)越感圈驼,來包裹和掩飾自己的自卑。
北京大爺口中“占北京的便宜......最后又跟你離婚望几!”透露出的“被害妄想”,就是由此而來萤厅。
可是能夠留給這些人優(yōu)越感的橄抹,也許也只剩下了“三代本地人”這個標(biāo)簽。
它如同一塊遮羞布惕味,維持著北京土著中的“弱者”們楼誓,最后一點心理優(yōu)越。
這也解釋了名挥,為什么越在社會底層疟羹,地域歧視的偏見越大。
因為他們是內(nèi)心不安感最強烈的群體禀倔,并且還會將這些壓力榄融,全部歸因在外來客身上。
無論是在北京救湖,還是在上海愧杯、深圳、廣州鞋既,本地人與外來客的博弈從未停止過力九。大城市的資源優(yōu)勢耍铜,催生著優(yōu)勝劣汰、弱肉強食跌前。如同自然選擇一般棕兼,無可避免。
后記:
我?guī)е鴱?fù)雜的心情寫到這里抵乓,想暫時擱筆程储。腦海中依舊盤旋著:
對以“北京大爺”為代表的、這個群體的凝視臂寝;對國家戶籍制度的旁觀章鲤;以及對個體身份認(rèn)同的反思。
這些話題在未來咆贬,一定還會有許多角度败徊,等待著自己一一切入。
此次新聞事件的重點是“相親”掏缎,但我通篇繞開了它皱蹦。文末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我沒想過批判這種相親模式,也小小地期望輿論對待他們時眷蜈,能夠手下留情沪哺。
因為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的訴求不同酌儒,他們有權(quán)利選擇適合的路徑辜妓,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路徑確定好了忌怎,總能遇上合適的同行者籍滴,在這里祝福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