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一座城玫膀,到達一座城迅箩;離開一段故事蜜氨,邂逅一段故事错英;離開一份心情,遇見一份心情。人在列車上,心在很遠處筹煮。
慶源村山高氣清,土肥霧重居夹,空氣清新不染纖塵败潦,泉水清澈賦含靈氣。
在一派“金山准脂、銀海劫扒、胭脂云”的景象之中。
特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小氣候使這里物候較縣城推遲半個多月狸膏。
大有“人間四月芳菲盡沟饥,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的感嘆贤旷。
![](file:///storage/sdcard0/DCIM/Camera/IMG_20160324_181046_mh1458819912677.jpg)
永思堂——乾隆年間朝議大夫詹升陽故宅广料。占地600平方米。保存較好幼驶。三間兩廂二天井艾杏。門樓磚雕精美,寓意深遠盅藻。
內部梁糜颠、枋、窗門亦有繁復木雕萧求。此屋最特別處,是堂前正中八仙桌下的青石板地面上顶瞒,嵌有一塊青石質地的鏤空銅錢圖案夸政。
住在慶源村,就像住在歷史中一樣榴徐,一座村子記錄的歷史就這樣赤裸裸的擺在你面前守问,不用想,不用記坑资,看著白墻黑瓦上的斑駁痕跡耗帕,歷史的一幕一幕就自動在你腦中重播。
在村里老宅子的幕墻上袱贮,還能看到文革時期留下了的印記仿便,墨字留下的《毛主席語錄》,木雕上被割掉的人物頭像攒巍。村子里從來沒有人想過要把他們修復嗽仪,也沒有人想要把文字涂抹掉,只是靜靜的保存在那里柒莉,等待后人的瞻仰與評價。
一千年古村慶源,兩百年老宅官廳人家,這是明代大學士詹養(yǎng)純后人的住所.兩百年前的官宦人家小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只能透過這扇窗子觀望前來提親的男子技竟,結婚的繡球也是從這扇窗子中拋出睬捶。一扇窗子,一米陽光跨蟹,一塊青石板雳殊,一座小姐閣,古代女子的一生一世就在這里度過喷市。而兩百年后的我們住在小姐閣中可用Wifi上網,可拋頭露面四處旅行,突然深感生在現代是女子一大幸事相种。
細雨中沿著青石板路向村子深處走去,隨著風的方向,看遠山近水在一片霧氣中愈發(fā)飄渺嫵媚起來寝并。我想象著這里布滿油菜花的樣子箫措,卻始終覺得怎樣都不會有眼前這一片綠色來的更喜人。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