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個時期怎栽,那么多思想家和思想的綻放丽猬。
白活于世,常覺心中有很多困惑熏瞄,最近想到尋找先人的思想脚祟,不知能否解決自己心中困惑。
于是看節(jié)目《易中天·百家講壇·百家爭鳴》强饮,心思所至由桌,記下寥寥筆記,當然不能表達易先生的所有見解,但是如果大家感興趣行您,作為提綱看看無妨铭乾。
這是第三章《儒道之爭》所記,其他章節(jié)還有儒娃循、墨炕檩、法、前因后果捌斧、繼往開來笛质,如果按興趣可以到個人主頁查閱。
節(jié)目視頻在B站有全集骤星。
隱士哲學家
- 道家代表隱士经瓷。不做官,能做而不做洞难。
- 認為天下已經(jīng)無藥可救舆吮,所以要無為,只能救自己队贱。
- 階段代表:楊朱色冀、老子、莊子柱嫌。
- 一毛不拔:口子不能隨便開锋恬、局部不可小看、別把小民不當人编丘。
- 悉天下而奉一身不取也:是對統(tǒng)治階級的抵抗与学,不能為了國家的利益而損害個人的利益
從楊朱到老莊
-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治為亂之始。天下大亂就因為瞎折騰
無為之謎
- 罪莫大于多余嘉抓,禍莫大于不知足
- 寡欲
不尚賢索守、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
不欲以定抑片,天下自定 - 愚民卵佛、反智
既愚民,又愚君敞斋,首先愚君截汪。
機器始于心機。 - 人如赤子植捎、民如野鹿
- 圣人生而大盜起衙解,圣人不死大盜不止
道之謎
- 道家反對儒家的仁義道德:虛偽、違背人性焰枢、破壞天性
- 失道而后德丢郊,失德而后仁盔沫,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枫匾。
- 道->規(guī)律架诞,德->方式
- 社會的墮落
道 -> 原始氏族社會
德 -> 西周
仁 -> 春秋
義 -> 戰(zhàn)國中期
禮 -> 戰(zhàn)國晚期
老莊之別
- 老子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 莊子:風是天的音樂
- 老子寡情干茉,莊子善感
- 老子講邏輯谴忧,莊子重感悟
- 老子多權(quán)謀,莊子多靈慧
老子權(quán)謀:無為而無所不為
莊子靈慧: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 老子假無為角虫,莊子真無為
老子是政治哲學
莊子是個人哲學 - 老子以無為求有為沾谓,莊子以無為求無為
儒墨:以有為求有為
禪宗:以有為求無為
儒道是非
- 道家:大器免成。
- 道家是要做到最好戳鹅,儒家是要做到最不壞均驶。
- 儒家和道家相比,是現(xiàn)實枫虏。儒家和法家相比妇穴,是理想。
- 做人學道家隶债,大氣腾它。做事學儒家,實在死讹。
- 孔子有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瞒滴。
當一個社會“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都受到普遍敬重的時候,那些可為之事才會有人去做赞警,不可為和可為妓忍。
如果所有人都只做可為之事,沒有人去做不可為之事愧旦,將來就會變成可為之事也沒人做了单默,變成可為可不為。 - 儒道墨
道家是無為而無求忘瓦,道家無求同于道。
儒家是有為而無求引颈,儒家無求得于德耕皮。
墨家是有為而有求,墨家有求求于鬼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