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乎?湯料乎飘庄?:中國人遭遇的日文漢字阻擊
夫人的外甥女脑蠕,是廣州某大學的學生會副主席,10月份有機會去了一趟日本,參加中日大學生聯(lián)誼活動谴仙。外甥女知道我愛喝茶迂求,回來時說,要送給大姨丈一份手信——日本的茶葉晃跺。兩年前我也曾去過日本揩局,給她送的小禮物就是一日本小工藝品。外甥女畢竟還是一個在校大學生掀虎,第一次出國凌盯,回來還不忘給各位親友都送了禮物,也難得的有心烹玉!
將外甥女送的手信打開包裝紙一看驰怎,是非常精美、別致有趣的罐裝二打。
里面是錫紙的小袋裝县忌,可見日本人凡事都講究的心思和包裝工藝的精致。
撕開继效,是淺黃色的粉末症杏。我當時想,這可能是日本人用現(xiàn)代工藝精加工過的茶葉瑞信。用玻璃杯沖了一杯這茶鸳慈,品嘗一口,馬上覺得不對味喧伞。咸的,雞湯的味绩郎,還帶有冬姑的味潘鲫。
立即將整個罐子的認真“考據”一番,辨認出幾個漢字:“食鹽”肋杖、“調味料”等溉仑。
再看看上面畫的一個蘑菇,我猜状植,這所謂“茶”浊竟,應該是湯料,就像方便面配的那些小包裝津畸。外甥女后來說振定,很不好意思,買禮物時弄錯了肉拓。我說后频,沒關系,正好用來做煮米粉的湯料和煮菜的調味。這罐裝的到底是什么卑惜,只好請教懂日文的博友了膏执!
30多年前,我也曾學過幾個星期的日文露久,知道有平假名更米、片假名之類的,也花功夫背過幾天毫痕,特別是那些很難讀準的征峦、在鼻腔和喉頭發(fā)音的濁音。后來因故學習中斷镇草,所學的東西也全都忘光了】籼担現(xiàn)在仍然記得的是:老師說,日本原來只有語言梯啤,沒有文字竖伯,隋唐時代,從中國的借用漢字過去因宇,才有了文字七婴,就是那些怪模怪樣的假名,也是從漢字的草書察滑、偏旁中借用過去打厘,再經簡化、演化而成的贺辰。
老師還說户盯,日文借用的3000多個漢字,有幾種情況:一是饲化,音莽鸭、形、義一起借用吃靠;二是硫眨,形與義借用,音則不同巢块;三是礁阁,字形借用,音族奢、義則不同姥闭;似乎還有一種情況,形與音借用越走,義則不相同泣栈。另外,有一些是日本人自己造的漢字。
正因為有前兩種借用的情況南片,中國人即使沒有學過日文掺涛,只要能讀懂繁體字,上面兩幅日語告示牌的內容疼进,基本上還是可以讀懂的薪缆。當年我身邊的一些朋友,外語基礎差伞广,考職稱外語時拣帽,就選擇日語,很容易過關嚼锄,走的就是這個竅門减拭。
當然,這個竅門也不是任何時候都能走区丑,常常還會遇到日本漢字的阻擊拧粪,讓人啼笑皆非。上面?“茶”的例子沧侥,就是其一可霎。
上圖的指示牌:“御手洗”——還好,邊上還標了英文:“REST ROOM"(衛(wèi)生間)宴杀,讓人也總算明白了癣朗。
下面再舉我在日本遇到的另一例。
東京街頭旺罢,一小飯館旷余,招牌上的漢字基本看懂,店家的招牌菜就是“四川麻婆豆腐”扁达。
我們走進去吃飯正卧,見店里面還有一小牌子,上面的漢字罩驻,逐個地看,似乎都認得护赊,但意思是什么惠遏,大家猜了半天,都弄不明白骏啰。與我們同行的一位教授节吮,曾在日本留學多年,他給我們解釋判耕,上面的意思是:
要想吃多辣程度透绩,都可以選擇。
原來就像我們國內一些飯館,點菜的菜譜上也會注明:微辣帚豪、中辣碳竟、麻辣,供人選擇狸臣。
不過莹桅,因為日文中借用了我們幾千個漢字,我們無論走在日本的大學校園里烛亦,還是東京的街頭上诈泼,看到這些漢字,都會有點熟悉感煤禽、親切感铐达。當然,走在日本的街頭還有一感覺檬果,我們的個頭并不會比日本人矮半截瓮孙。
補記:
一位某大學研究日本文化的博友留言:“上面那個寫的是香菇茶,但我想應該是日本的大醬湯類的東西”汁汗。
另一位曾在日本留學衷畦、生活過的博友留言:“しいたけ~~~是佐料的意思,呵呵知牌,日語韓語有時候是挺搞的祈争。我都學了十年了,還沒完全明白呢~~呵呵~~~”角寸。
其實菩混,也有日本人弄錯漢字的笑話:在京都,一景點的衛(wèi)生間扁藕,也許是國人出去后某些習慣讓那里的主人不高興沮峡,需要特別提醒。小便池的上方貼著一張A4紙打印的告示亿柑,赫然寫著:“上前一小步邢疙,大家都方辦”。我琢磨了半天望薄,后來總算明白疟游,此哥們好意的提醒竟出現(xiàn)了錯別字。后一句的意思是提醒各位:小便時要上前一步痕支,找準位置颁虐,就可以讓“大家都方便”。他可能將“便”字打成同音字“辨”卧须,后來更離譜另绩,“辨”字就成了“辦”的繁體字“辦”了儒陨。咱們中國人讀起來,就成了莫名其妙的“上前一小步笋籽,大家都方辦(辦)”蹦漠。
(此文作于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