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修養(yǎng)”者,以“修”而“養(yǎng)身”也乓土。
這個(gè)“身”宪潮,既是指“肉身”、也是指“法身”趣苏,二者是“不一不二”的關(guān)系狡相。此“肉身”,有“報(bào)得”有“化得”食磕。在我們這個(gè)世界尽棕,“報(bào)得”此“身”,是凡夫的“業(yè)力流轉(zhuǎn)”其“身”彬伦,大菩薩的“報(bào)身”滔悉、“人”是無能看到的〉グ螅“人”能看到的大菩薩回官,是他的“化身”,他“乘愿而來”示現(xiàn)于這個(gè)世界以“化人”搂橙,故曰“化身”歉提。此“法身”,是所謂“眾生”與所謂“佛”者共同的“本來面目”其“身”份氧,無二無別唯袄,故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蜗帜。《普賢行愿品》說:“諸佛菩薩资厉,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厅缺。”此“大悲心”即是此“法身”之“身”其“體”∠嫔樱“大悲心”即是“菩提心”诀豁。以“大悲心”即是“法身”故,以此“大悲心”人人皆具無二無別故窥妇,說“心佛眾生舷胜、三無差別”。故佛教之要活翩,在內(nèi)省返觀而識(shí)得此“大悲心”烹骨,識(shí)得此“心”、即是“明心”材泄。故“佛法”又稱“心法”沮焕。
共同之“法身”雖“無二無別”,各自所成之“佛”則有差異拉宗,在因地所發(fā)之愿共中有異峦树、各自所“修”之“行”共中有異也。故說“各走各的路旦事、各修各的行魁巩、各成各的佛”也,虛云老和尚說“一個(gè)人好走路”姐浮。儒教經(jīng)典名言“君子和而不同”歪赢,此義也。共同之“法身”無二無別单料,故“和”也埋凯;各自之“佛”各自“成”,故“不同”也扫尖。
所謂“修養(yǎng)”者白对,以此“修”、既“養(yǎng)”此“肉身”换怖、又“養(yǎng)”此“法身”甩恼、還“養(yǎng)”未來“成佛”后之“報(bào)身”,故名“修養(yǎng)”也沉颂。
“修”如“裝修房子”之“修”条摸,在“飾之”也。房子裝修得好铸屉,自己住起來方便舒服钉蒲,這是“自利”之“養(yǎng)”;別人看到了賞心悅目還可借鑒參考用于自家房子裝修彻坛,這是“利他”之“養(yǎng)”顷啼√ぴ妫“自利利他”,彼此不矛盾钙蒙、共同一時(shí)成就茵瀑,這就是“修養(yǎng)”」幔“養(yǎng)”者“供養(yǎng)”也马昨。
“自利”之“養(yǎng)”,在珍重自身之為“法器”扛施,以借假修真鸿捧,以承擔(dān)所謂“眾生”者之“法身慧命”也。子曰:“身體發(fā)膚煮嫌,受之父母笛谦,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昌阿。立身行道饥脑,揚(yáng)名于后世,以顯父母懦冰,孝之終也灶轰。”此義也刷钢∷癫《詩(shī)?伐檀》說:“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内地“槌危”?此義也。子曰:“不患無位阱缓、患所以立非凌,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荆针〕ㄎ耍”此義也。
“利他”之“養(yǎng)”航背,即是承擔(dān)所謂“眾生”者之“法身慧命”喉悴、如是而“養(yǎng)”也。而以“教”為上玖媚,這就是“教養(yǎng)”箕肃,以“教”而“養(yǎng)”之也。
“教養(yǎng)”之“上”者最盅,在教之以“法”而“養(yǎng)”也突雪∑鹛瑁《普賢行愿品》說:“諸供養(yǎng)中涡贱、法供養(yǎng)最咏删。所謂如說修行供養(yǎng)、利益眾生供養(yǎng)问词、攝受眾生供養(yǎng)督函、代眾生苦供養(yǎng)、勤修善根供養(yǎng)激挪、不舍菩薩業(yè)供養(yǎng)辰狡、不離菩提心供養(yǎng),善男子垄分,如前供養(yǎng)無量功德宛篇,比法供養(yǎng)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薄湿、千分不及一叫倍、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豺瘤、算分吆倦、數(shù)分、喻分坐求、優(yōu)波尼沙陀分蚕泽,亦不及一。何為故桥嗤?以諸如來尊重法故须妻,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yǎng)泛领,則得成就供養(yǎng)如來荒吏,如是修行,是真供養(yǎng)故师逸∷疽校”
舉前例說,自家房子裝修得好篓像、可供別人看到好處并借鑒參考动知,這就是一種“教養(yǎng)”,這就是一種“法供養(yǎng)”员辩。
但這個(gè)所謂的“好”盒粮,要做到卻真不容易,因?yàn)樗恰懊餍摹敝蟮漠a(chǎn)物奠滑、是“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產(chǎn)物丹皱、是“道”之“修”的產(chǎn)物妒穴,他是需要以“見道”為前提的。佛家說為“悟后起修”摊崭。儒家來講讼油,則說為“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呢簸、修道之謂教”矮台。所以嚴(yán)格意義上講,堪稱為“教”根时、以及“教養(yǎng)”者瘦赫,非圣賢不能為之,否則就落入“以盲導(dǎo)盲”矣蛤迎。此儒教“述而不作”義确虱。如是之“自利利他”,《大學(xué)》說為“明明德替裆、親民校辩、止于至善”。
這個(gè)“修養(yǎng)”扎唾,是靠其“行”之“修”來實(shí)現(xiàn)的召川。那在“見道”之前、有沒有“修行”呢胸遇?也有的荧呐,但這個(gè)“修行”,是“依教奉行”纸镊、“如說修行”之“修行”倍阐,而不是“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的“修行”逗威》逄拢“修道之謂教”的當(dāng)下,他既是“修養(yǎng)”凯旭、也是“教養(yǎng)”概耻,他是“不二”的,他是“空空如也”的罐呼,他是“無住生心”的鞠柄,他是“清凈本然、周遍法界”的嫉柴,他是“一絲不掛”的厌杜,他是“法爾”其“是”之“如”的。故虛云老和尚說:“說修行、說不修行夯尽,都是一段空話瞧壮。你我當(dāng)下透徹了這一段本底心光,直下了無其事匙握,還說什么修與不修咆槽?”
此“修養(yǎng)”與“教養(yǎng)”之關(guān)系,大抵如是也肺孤÷拊危“在道”之“修養(yǎng)”济欢、即是“教養(yǎng)”也赠堵。
201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