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這本書歷時之長,遠遠超乎了自己的想象螟深。
原本以為最多一個月的時間谐宙,但事實上差不多5個月時間。這期間發(fā)生了很多事情界弧,但是最主要還是因為叩響哲學之門竟是這般沉重凡蜻。
在后面的篇章中,馮友蘭先生有寫到一段抗日期間南下組建西南聯(lián)合大學垢箕,在長沙校區(qū)南岳衡山的一段場景:
北大咽瓷、清華都設(shè)在北平,戰(zhàn)爭爆發(fā)后遷往西南舰讹,在那里與第三所大學,天津的南開大學闪朱,組成西南聯(lián)合大學月匣,度過了整個戰(zhàn)爭時期。兩個哲學系聯(lián)合起來奋姿,陣容是罕見的锄开,驚人的,擁有九位教授称诗,代表著中西哲學的一切重要學派萍悴。最初,聯(lián)大曾設(shè)在湖南省的長沙寓免,我們哲學系和文癣诱、法學院其他各系設(shè)在衡山,即著名的南岳袜香。
我們在衡山只住了大約四個月撕予,一九三八年春遷往昆明,最西南的邊陲蜈首。在衡山只有短短的幾月实抡,精神上卻深受激勵。其時欢策,正處于我們歷史上最大的民族災(zāi)難時期吆寨;其地,則是懷讓磨磚作鏡踩寇,朱熹會友論學之處啄清。我們正遭受著與晉人南渡、宋人南渡相似的命運姑荷『醒樱可是我們生活在一個神奇的環(huán)境缩擂。
這么多的哲學家、著作家和學者都住在一棟樓里添寺。遭逢世變胯盯,投止名山,薈萃斯文计露,如此天地人三合博脑,使這一段生活格外地激動人心,令入神往票罐。
當我在去往成都的飛機上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叉趣,真是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原來這些森羅萬象的學問该押,竟還隱含著亂世硝煙的悲鳴與吶喊疗杉。
先生治學之嚴謹,修心之澄澈蚕礼,明志之巍峨烟具,為人之曠達,都在這字里行間了奠蹬!
哲學的任務(wù)是什么朝聋?先生在第一章曾提出,按照中國哲學的傳統(tǒng)囤躁,它的任務(wù)不是增加關(guān)于實際的積極的知識冀痕,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這里更清楚地解釋一下這個話的意思狸演,似乎是恰當?shù)摹?br>
人與其他動物的不同言蛇,在于人做某事時,他了解他在做什么严沥,并且自覺他在做猜极。正是這種覺知,使他正在做的對于他有了意義消玄。他做各種事跟伏,有各種意義,各種意義合成一個整體翩瓜,就構(gòu)成他的人生境界受扳。如此構(gòu)成各人的人生境界,這是馮友蘭先生的說法兔跌。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勘高,但是各人的覺知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對于他們也就各有不同的意義。每個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华望,與其他任何個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蕊蝗。
若是不管這些個人的差異,我們可以把各種不同的人生境界劃分為四個概括的等級赖舟。從最低的說起蓬戚,它們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宾抓,道德境界子漩,天地境界。
一個人做事石洗,可能只是順著他的本能或其社會的風俗習慣幢泼。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樣,他做他所做的事讲衫,而并無覺知缕棵,或不甚覺解。這樣涉兽,他所做的事挥吵,對于他就沒有意義,或很少意義花椭。他的人生境界,就是自然境界房午。
一個人可能意識到他自己矿辽,為自己而做各種事。這并不意味著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郭厌。他可以做些事袋倔,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動機則是利已的折柠。所以他所做的各種事宾娜,對于他,有功利的意義扇售。他的人生境界前塔。就是我所說的功利境界。
還有的人承冰,可能了解到社會的存在华弓,他是社會的一員。這個社會是一個整體困乒,他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寂屏。有這種覺解,他就為社會的利益做各種事,或如儒家所說迁霎,他做事是為了“正其義不謀其利”吱抚。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嚴格的道德意義的道德行為考廉。他所做的各種事都有道德的意義秘豹。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說的道德境界芝此。
最后憋肖,一個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整體婚苹,即宇宙岸更。他不僅是社會的一員,同時還是宇宙的一員膊升。他是社會組織的公民怎炊,同時還是孟子所說的“天民”。有這種覺知廓译,他就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评肆。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義,自覺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非区。這種覺知為他構(gòu)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瓜挽,就是我所說的天地境界。
這四種人生境界之中征绸,自然境界久橙、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現(xiàn)在就是的人管怠;道德境界淆衷、天地境界的人,是人應(yīng)該成為的人渤弛。前兩者是自然的產(chǎn)物祝拯,后兩者是精神的創(chuàng)造。自然境界最低她肯,其次是功利境界佳头,然后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晴氨。它們之所以如此畜晰,是由于自然境界,幾乎不需要覺知瑞筐;功利境界凄鼻、道德境界腊瑟,需要較多的覺知;天地境界則需要最多的覺知块蚌。
道德境界有道德價值闰非,天地境界有超道德價值。
照中國哲學的傳統(tǒng)峭范,哲學的任務(wù)是幫助人達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财松,特別是達到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學境界纱控,因為只有通過哲學辆毡,獲得對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達到天地境界甜害。但是道德境界舶掖,也是哲學的產(chǎn)物。道德認為尔店,并不單純是遵循道德律的行為眨攘;有道德的人也不單純是養(yǎng)成某些道德習慣的人。他行動和生活嚣州,都必須覺解其中的道德原理鲫售,哲學的任務(wù)正是給予他這種覺解。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賢人该肴,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情竹。哲學教人以怎樣成為圣人的方法。成為圣人就是達到人作為人的最高成就匀哄。這是哲學的崇高任務(wù)鲤妥。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說拱雏,哲學家必須從感覺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哲學家到了理智世界底扳,也就是到了天地境界铸抑。可是天地境界的人衷模,其最高成就鹊汛,是自己與宇宙同一,而在這個同一個阱冶,他也就超越了理智刁憋。
中國哲學總是傾向于強調(diào),為了成為圣人木蹬,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至耻。他不可能表演奇跡,也不需要表演奇跡。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尘颓,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覺知走触,他所做的事對于他就有不同的意義。換句話說疤苹,他是在覺悟狀態(tài)做他所做的事互广,別人是在無明狀態(tài)做他們所做的事。禪宗有人說卧土,覺字乃萬妙之源惫皱。由覺產(chǎn)生的意義,構(gòu)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尤莺。
所以中國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旅敷,中國的哲學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隨著未來的科學進步缝裁,我相信扫皱,宗教及其教條和迷信,必將讓位于科學捷绑;可是人的對于超越人世的渴望韩脑,必將由未來的哲學來滿足。未來的哲學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粹污。
這本書的讀書筆記中段多,我留白了一部分,沒有寫到新儒家壮吩,倒不是回避程朱理學进苍,熟悉我的人,應(yīng)該清楚我不忍著述太多的陽明心學鸭叙,這才是敬畏的根本所在觉啊。
因為在內(nèi)心,自己已經(jīng)把陽明心學當成了一生的學問和信仰沈贝,有幾分洞其星華不忍直視的羞澀杠人。
馮友蘭先生把整個新儒家如何演變推論的非常清晰了,援佛入道化為禪宋下,禪入理氣宇宙論嗡善,由是生出來了新儒家。但是這宇宙在哪里学歧,心外或心內(nèi)罩引,性即理亦或心即理,就是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分歧所在了枝笨。
今天恰好是清明袁铐,也給本書告一段落吧揭蜒。哲學,才剛剛?cè)腴T昭躺,境界忌锯,也才漸漸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