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讀通鑒? 周紀0011跟束,原創(chuàng)作品抬吟,文責自負
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萨咕,魏、韓火本、趙三家把晉靖公廢為庶人危队,瓜分了晉靖公手中的最后一點土地。
解讀
按照《資治通鑒》和《史記?晉世家》的說法钙畔,晉靖公名叫俱酒茫陆,兩年前剛剛即位,如今成了末代晉君擎析,僅有的土地被剝奪簿盅,宗廟崩塌,先祖唐叔虞祭祀斷絕揍魂,想必悲苦惆悵桨醋,夜不能寐。
那么现斋,魏喜最、韓、趙三家奪走的最后一塊晉國土地在哪里呢庄蹋?
司馬光沒有透露瞬内。
這個問題,由呂祖謙在《大事記》里揭曉了蔓肯。他說遂鹊,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三家所瓜分的是絳與曲沃一帶的土地蔗包。絳是晉國曾經的都城秉扑,而曲沃則是宗廟所在地。
繼續(xù)追問一下调限,晉靖公后來去向何方呢舟陆?
據《史記?趙世家》記載,趙成侯十六年(前359)耻矮,趙與韓秦躯、魏把晉君封在端氏,也就是今山西晉城市沁水縣東北裆装,到了趙肅侯元年(前349)踱承,端氏的封邑再次被奪走倡缠,晉靖公又遷徙到屯留,也就是今山西長治市屯留區(qū)南茎活。
《竹書紀年》對晉君被遷到屯留這件事也有記載昙沦。《竹書紀年》稱载荔,梁惠成王元年(前369)盾饮,韓共侯、趙成侯將晉桓公遷到了屯留懒熙。
顯然丘损,忽略時間差異和國君人選的分歧,一個重要事實顯露出來工扎,《史記》與《竹書紀年》對于晉君被遷屯留是一致認可的徘钥,兩本史書能夠同時印證這件事的真實性。如此一來定庵,《資治通鑒》的表述就顯得不夠嚴謹了吏饿。更確切的說法應該是,韓蔬浙、趙猪落、魏三家瓜分晉地之后,晉靖公并沒有馬上降至庶民畴博,而是先在端氏靠一座城邑維持生計笨忌,后來才被遷到屯留,徹底淪為普通百姓俱病。晉靖公沿著韓官疲、趙、魏三家為他設計好的下坡路亮隙,懷著悲苦之心途凫,一步一步走向了絕境。
將韓溢吻、趙维费、魏三家分晉后遷徙晉靖公,與田氏代齊后遷徙齊康公做比較促王,不難發(fā)現(xiàn)兩者情形大致相同犀盟。然而,田氏是耐心等到齊康公去世且后嗣斷絕蝇狼,才收回他的城邑阅畴。韓、趙迅耘、魏三家卻不等晉靖公去世贱枣,就迫不及待強行奪走他的城邑监署,使他成為手無寸土的平民,相形之下冯事,韓焦匈、趙、魏三家比田氏更冷酷無情昵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