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文本分析
(1)問卷調查瓶埋。主觀評估三點:
? ? ? ? ? ? ? ? ? ? ? ? ? ? 1)寫作課教學方法(7種)
? ? ? ? ? ? ? ? ? ? ? ? ? ? 2)寫作進步程度
? ? ? ? ? ? ? ? ? ? ? ? ? ?3)作文批改關注點崇摄。
結果顯示:學生在寫作中重視詞匯語法知識及漢語表達習慣考杉。對寫作進步明顯的感知體現(xiàn)在寫作速度的提高矫付。教師與學生的主觀認識有差異。
(3)文本分析俯萌」迹考察3方面:
? ? ? ? ? ? ? ? ? ? ? ? ? ? 1)文本長度
? ? ? ? ? ? ? ? ? ? ? ? ? ?2)詞語語法偏誤比率
? ? ? ? ? ? ? ? ? ? ? ? ? ?3)連接偏誤比率
結果顯示:作文的詞語語法偏誤總體下降。連接的提高比較復雜咐熙,學習者之間差異明顯弱恒。
引言
Flower和Hayes 提出認知過程理論,著重分析寫作過程棋恼,即過程寫作理念返弹。隨后,理論爪飘、實證研究較多义起。
近年,對外漢語教學中也流行過程寫作的教學方法:頭腦激蕩师崎、思路圖默终、自由限時、學生互改等。這些方法的驗證性研究不多齐蔽。寫作過程的教學活動缺乏反饋性檢驗两疚。對教學方法的評價大多停留在理論,缺乏客觀依據(jù)含滴。
本文從兩方面入手诱渤,主觀評價與文本動態(tài)跟蹤分析,試圖對過程寫作中的主要教學法進行相對客觀的評價谈况,為寫作課教學和寫作課教師提供相對客觀的參考依據(jù)源哩。
1. 主觀評估
9教師+30學生(高級)期末進行調查。
全卷15個問題鸦做,教師與學生問卷,內容相同谓着,設問角度不同泼诱。五度量表標注打分。最高5分赊锚,最低1分治筒。
1)教學方法7種:
自由限時、思路圖舷蒲、集體討論寫作提綱耸袜、看視頻寫作、學生互相借鑒作文牲平、按老師的修改重寫作文堤框、學生之間互改作文
2)寫作進步評估4方面:
語法詞匯、寫作速度纵柿、文章結構蜈抓、銜接連貫能力
3)作文批改關注點3個:
詞匯語法問題、文章結構問題昂儒、漢語表達習慣問題
調查之后沟使,計算每一種方法的平均分
2. 師生對7種教學方法的主觀評價結果及分析
學生:
評價較高的教學方法排序從高到低:
重寫修改文章、自由限時渊跋、借鑒其他學生作文腊嗡、寫作文提綱
教師:
評價較高的教學方法排序從高到低:
自由限時、寫作提綱拾酝、借鑒其他學生作文
分析:
學生和教師對教學方法評價的吻合度較高燕少,有三項一致:……。差異較大的是:重寫教師修改過的作文蒿囤。學生評價大幅度高于教師評價棺亭。
值得注意的是:
1)過程寫作中,最重要的方法“學生互評”,學生和教師認可度均偏低镶摘,學生的認可度更低嗽桩。是所有教學方法里評價最低的一項。其中的原因:教師評價低凄敢,是對學生語言能力缺乏信任碌冶。學生也缺乏對同伴的信任,同時各國文化涝缝、學習風格有差異扑庞。
2)思路圖式過程寫作中準備階段的重要步驟。對通過頭腦風暴產生的詞語或句子進行有邏輯的整理拒逮,進而完成文章的構思罐氨。但是學生對這一方面評價偏低,甚至低于教師的認知滩援。
總體來看栅隐,跟教師相比,學生對教學方法的判斷玩徊,較為實用租悄,對新的教學方法的接受度很審慎。教師更勇于接受新的教學理念恩袱,自覺吸收嘗試新的方法泣棋。
3. 師生對進步程度的主觀評價結果及分析
判斷寫作進步程度的調查,確立四個指標畔塔,標注分值潭辈,最高5分,最低1分澈吨。分別計算平均分萎胰。結果:
學生:
進步最大的方面,是寫作文章的速度棚辽。
教師:
進步最大的反映在文章的結構上技竟。
分析:
教師和學生都認為,在銜接連貫上進步最小屈藐。
差異最大:
反映在兩方面:
1)文章結構榔组,教師的評估,高于學生的自評联逻〈瓿叮可能和學生對文章結構的學習態(tài)度有關,因為文章結構與學生母語寫作的關系比較密切包归,相對來說锨推,學生學習的重心,一般不會放在文章的結構上。因此學生認為通過學習不會獲得這方面的提高换可。
2)學生認為詞語椎椰、語法上的進步,遠沒有教師的評估分高沾鳄,學生對自己的語言知識較為重視慨飘,要求也比較高。
教師認為學生在文章結構方面進步最大译荞,也反映出瓤的,教師在教學中對文章結構關注較多,因此具有對學生進步的主觀預期吞歼。
3. 師生對批改作文中的關注點及關注度結果及分析
三方面 教師根據(jù)自身經驗圈膏,對關注點的關注程度5度打分。
學生對期望教師批改的方面進行標注篙骡,5度打分稽坤。計算平均值。
學生:
最關注的兩個部分是医增,語法詞匯部分問題+漢語表達習慣問題。對文章結構關注最低老虫。
這與學習進步的主觀評價是一致的叶骨。因為學生很少關注文章結構的問題,所以也無法感知文章結構上的進步祈匙。
這一點上忽刽,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對于學生不關注的文章結構夺欲,在實際教學中是否作文教學的主要內容跪帝,這值得做進一步的研究。
教師:
最關注的內容些阅,三者平均伞剑,對漢語表達習慣的關注最少。
分析:
對比來看市埋,在對漢語表達習慣這一點上黎泣,教師和學生的關注程度發(fā)生了錯位。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修改作文時缤谎,學生希望在語法詞匯和漢語表達習慣問題上得到老師的糾正抒倚。但是教師在批改時對不符合漢語表達習慣問題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忽略。
4. 師生主觀評價結論
1)學生對教學方法的評價有很強的實用性坷澡,反映出學生在寫作課的學習中比較重視詞匯語法知識以及漢語表達習慣托呕。學生對語法詞匯上的要求也很高,反映了學生認為寫作課也是語言學習的一種,主要是為了語言知識和漢語表達能力的提高项郊,把寫作課學習當作語法課馅扣、詞匯課、漢語課學習的實驗場呆抑,相對而言對文章結構問題并不是很重視岂嗓。
2)對寫作上的進步,明顯的感知是寫作速度的提高鹊碍,而對語法詞匯方面和連接方面沒有感到明顯的進步厌殉,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加強這兩個方面侈咕。
3)教師公罕、學生對寫作課的主觀評價存在差異。教學方法耀销、進步方面的評估都不一致楼眷,在批改作文的關注點,也不匹配熊尉。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教學效果罐柳。同時降低學生對寫作課教學的認可度。
5. 作文文本分析
4名學生(韓狰住、日各兩名)三次作文/人张吉。
文本3方面:
1)文本長度
2)詞語語法偏誤比率
3)連接偏誤的比率
文本長度:
評估寫作成績的一個基礎性指標。
Wolfe-Quintero催植, Inagaki & kim 對18項有關文本長度的研究作了綜述肮蛹,認為在規(guī)定時間內單獨完成寫作的情況下,文本長度是衡量寫作流利程度的一個可信標準创南。
Reynolds 2001:134名英語作為二語的學習者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伦忠,二語寫作的文本長度,與總體評分的顯著相關稿辙。
劉冬虹2003 實證研究昆码,發(fā)現(xiàn)高分組和低分組在文本長度有顯著差異。
同時文本長度與寫作速度相關邻储,因此把文本長度作為一個指標未桥。
語法詞匯偏誤比率, 連接偏誤比率:
是這種偏誤與t單位的比值芥备。
一個句子能縮成的最小單位冬耿,包含一個主句及它所附帶的分句。因此萌壳,一個t單位可能是一個簡單句亦镶,也可以是包括主句和從句的復合句日月。
把作文中出現(xiàn)的偏誤數(shù)和t單位的比值,作為偏誤率缤骨。
統(tǒng)計結果
1) 文本長度的變化
4名學生爱咬,長度都提高,特別是R1 绊起、R1 精拟。
說明短期內,長度可以有明顯進步虱歪。特別是對于原來文本長度偏低的學生蜂绎。另外,對于原來寫作速度較快的學生笋鄙,進步不明顯师枣,如H1 H2
學習經過一個半月以后,4人寫作速度的差距有了明顯縮小萧落。
2 )語言偏誤和t單位的比值
H2 R2 語言偏誤明顯降低
H1 有一定增加践美,但不明顯。 H1 整體上語言偏誤都低找岖,H1三次作文的文本長度都很長陨倡,斷定H1的語言水平在4名學生中最高。語言偏誤趨勢不穩(wěn)定许布,有的題材兴革,偏誤少,有的題材爹脾,偏誤多帖旨。尤其是第2次作文箕昭,4人偏誤都高灵妨。一方面說明影響作文中語言偏誤出現(xiàn)的因素較復雜,偏誤類型較零散落竹,無法成批解決泌霍。寫作題材也不同,出現(xiàn)的語言偏誤也會變化述召。另一方面朱转,表明短期內解決語言偏誤的問題不現(xiàn)實,但從趨勢上看积暖,語言偏誤的比率呈下降趨勢藤为。
3 )連接偏誤的比率
趨勢較復雜。R1變化連續(xù)下降夺刑,其他人高低交錯缅疟,整體變化幅度不大分别。
R1連接能力上進步最快,第一次的偏誤率最高存淫,到第3次耘斩,偏誤率最低。有明顯變化桅咆。
總體看括授,連接偏誤的比率和文章的題材、難度沒有明顯的關系岩饼。
6. 結論
7種方法荚虚,總體有效,在提高寫作速度上尤為突出忌愚,也是學生自我感知到進步的明顯標志曲管。作文的語言偏誤總體上出現(xiàn)下降趨勢,但在不同題材的寫作上也不穩(wěn)定硕糊。受寫作內容的影響較為明顯院水。
在連接方法上,通過學習简十,提高要比語法詞匯快檬某,特別是對于原來基礎較差的學生,進步更加明顯螟蝙,由于銜接和連貫受到邏輯思維能力的影響恢恼,一些學生出現(xiàn)轉折態(tài)勢,沒有表現(xiàn)出下降趨勢胰默。
7. 結論及研究的問題
總的來說场斑,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生語言知識、語言運用能力上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牵署。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注意采取增強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的教學手段和活動漏隐。在作文批改中除詞匯語法知識外,教師還應關注漢語表達習慣問題奴迅,尤其是對高級漢語水平的學生青责。
另外,學生互評作文的教學方法應該加以改進和指導取具,使用時應該更慎重脖隶。
本文試圖對教學方法進行較為客觀的評估,從實證和量化角度操作暇检。但因為同時影響寫作課教學效果的原因的多元性和作文評估的復雜性产阱,本文研究只是初步探索。希望對寫作教學提供參考依據(jù)
不完善之處:學生數(shù)量偏少块仆、作文次數(shù)偏少构蹬、3次寫作在難度控制問題上還需要進一步探討酿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