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球員家喜添貴子,隊員們一起去教堂參加孩子的洗禮儀式耸携。一不小心孩子從母親手中滑落棵癣,眼看就要掉到地上。這時守門員突然一撲违帆,接住了浙巫!隊員們歡呼鼓掌。守門員得意地沖他們一笑刷后,然后就習慣地大腳開出。
哈哈哈哈先讓我笑一會兒渊抄。尝胆。。
人們常說“習慣成自然”护桦,上面這則笑話中的守門員正是在習慣的引導下不自覺地做出了大腳開球的行為含衔。當然,笑話不一定真實二庵,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贪染,習慣影響行為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你早上起來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催享?是先上廁所還是先洗臉刷牙杭隙?(說先睜開眼睛的我保證不打死你)另外,你是洗臉前刷牙還是洗臉后刷牙因妙?穿鞋的時候是先系左腳的鞋帶還是右腳的鞋帶痰憎?
上述種種行為其實都受到了習慣的影響,你無須思考就能和之前已經(jīng)重復的千百次一樣自然地完成攀涵。對于這種現(xiàn)象铣耘,書中是這樣描述的:
我們每天做出的大部分選擇似乎都是精心考慮的決策結(jié)果,其實不然以故,這些選擇都是習慣的結(jié)果蜗细。杜克大學2006年發(fā)布的研究報告表明,人每天有40%的行為并不是真正由決定促成的怒详,而是出于習慣炉媒。
那么,習慣為何有如此強大的力量從而能決定你每天40%的行為棘利?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橱野,我們需要來了解一下習慣的神經(jīng)學原理。
1. 習慣的運作原理
1.1 基底核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提到了前額皮質(zhì)的概念善玫,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大腦的另一片區(qū)域——基底核水援。
基底核是大腦深部一系列神經(jīng)核團組成的功能整體密强。它是位于大腦皮質(zhì)底下一群運動神經(jīng)核的統(tǒng)稱,與大腦皮層蜗元,丘腦和腦干相連或渤。目前所知其主要功能為自主運動的控制、整合調(diào)節(jié)細致的意識活動和運動反應奕扣。
以上定義來自百度百科薪鹦,至于為什么不引用維基百科,主要是因為這個定義的英文我看不懂惯豆。
不過即使是中文池磁,上述定義對于我這種非專業(yè)人士來說也是不知所云。其實對此也不必糾結(jié)楷兽,我們只要明白基底核的主要功能是自主運動的控制即可地熄,簡單來說就是存儲和控制習慣行為。
20世紀90年代芯杀,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對小鼠穿越迷宮的研究實驗表明端考,隨著行為的重復(小鼠穿越迷宮次數(shù)的增加),大腦思考得越來越少揭厚,基底核這一微小却特、原始的神經(jīng)結(jié)構(gòu)似乎取代了大腦的工作。
一周之后筛圆,一旦老鼠熟悉了路線裂明,急速前進變成了一種習慣,老鼠在穿過迷宮時顽染,大腦沒有什么活動漾岳。這個過程被稱為“組塊化”,也就是大腦將一系列行為變成一種自動的慣常行為粉寞,而這是習慣形成的基礎(chǔ)尼荆。
我們每天的生活就靠這些行為組塊(數(shù)量沒有幾百,也有幾十)唧垦,比如你在把牙膏放進嘴里之前會習慣性地抹牙膏上去捅儒。而這些行為組塊就存儲在我們大腦的基底核中。
看到這里振亮,我想你應該會有疑問了巧还,既然基底核用來存儲行為組塊,那這些組塊是如何運作的呢坊秸?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麸祷,我們還要來認識一下習慣的運作原理——習慣回路。
1.2 習慣回路
大腦習慣的運作過程是一個由三步組成的回路褒搔,原文是這樣表述的:
第一步阶牍,存在著一個暗示喷面,能讓大腦進入某種自動行為模式,并決定使用哪種習慣走孽。第二步惧辈,存在一個慣常行為,這可以是身體磕瓷、思維或情感方面的盒齿。第三步則是獎賞,這讓你的大腦辨別出是否應該記下這個回路困食,以備將來之用边翁。
一個完整的習慣必然包括上述三個組成部分,即暗示陷舅、慣常行為和獎賞倒彰。在小鼠實驗中,暗示就是咔噠聲莱睁,慣常行為是走迷宮,而獎賞則是位于拐角處的巧克力芒澜,具體如下圖所示:
在這個實驗中仰剿,習慣的三個組成部分十分清晰,但我們?nèi)粘I钪械脑S多習慣卻并非如此痴晦,這些習慣的暗示和獎賞往往十分隱蔽南吮。舉個簡單的例子,相信很多人都有睡前玩手機的習慣誊酌,那么這一習慣的暗示和獎賞是什么呢部凑?細想一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里的暗示就是你躺在了床上碧浊,但由于你上床后并不是馬上要睡覺涂邀,因此在自己上床與真正入睡這段時間里為了不感到無聊,你需要做點什么丰涉,這便是獎賞荤胁,即讓自己不無聊蚯根。暗示和獎賞再加上玩手機的行為,睡前玩手機的習慣就養(yǎng)成了浩聋。
然而,即使所有的習慣都由三個部分組成臊恋,但我們知道實際生活中習慣的強弱是不一樣的衣洁,有些習慣根深蒂固十分強大,很難改掉抖仅,而有的習慣則比較容易改變坊夫,這又是為什么砖第?如果明白了強大習慣形成和改變的原理,我們就可以利用它來培養(yǎng)好習慣践樱,根除壞習慣厂画,從而出任CEO,贏取白富美拷邢,走上人生巔峰袱院,想想是不是還有點小激動。
我也很激動瞭稼,不過別急忽洛,讓我們接著嘮。
2. 渴求的大腦
劍橋大學神經(jīng)科學教授沃夫曼·舒爾茨的猴子實驗向我們揭示了強大習慣形成的原理环肘,即對于同一個慣常行為欲虚,為什么一些暗示和獎賞要比其他組合擁有更大的影響力。舒爾茨教授的研究結(jié)論是:強大習慣形成的原因在于擁有能夠創(chuàng)造神經(jīng)渴求的暗示和獎賞組合悔雹。這里的神經(jīng)渴求通俗理解就是對獎賞的期待复哆。
讓我們用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輔助理解。假設你想要養(yǎng)成寫文章的習慣腌零,這時你需要找到一組暗示和獎賞的組合梯找。為了讓習慣更強大,你得選擇一個自己很喜歡的東西作為獎賞益涧,比如說錢(談錢多俗啊锈锤,不過我也很喜歡哈哈)。當然闲询,還有一個觸發(fā)慣常行為的暗示久免,比如打開電腦吧。那么習慣回路就是下面這樣: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重復之后扭弧,你的大腦會逐漸養(yǎng)成這一習慣阎姥,直到你一打開電腦就產(chǎn)生對金錢的渴求時(暗示觸發(fā)了對即將到來的獎賞的渴求),強大的習慣就形成了寄狼。
當然丁寄,上面的例子是我自己編的,書中用的是晨跑的例子泊愧,其研究結(jié)論如下:
暗示加上獎賞本身并不足以讓新長期持續(xù)伊磺。只有你的大腦開始預期獎賞,渴求內(nèi)啡肽的分泌或成就感時删咱,你才會自覺地在每天早上綁好跑鞋鞋帶屑埋。而暗示除了能夠觸發(fā)慣常行為,還必須能夠觸發(fā)人對即將到來的獎賞的渴求痰滋。
總之摘能,是渴求在驅(qū)動著習慣续崖,因此找到觸發(fā)渴求的方式就會讓新習慣的養(yǎng)成變得更容易。
3. 改變習慣的黃金法則
說完培養(yǎng)新習慣的方法后团搞,我們再來講講怎樣改掉舊習慣严望。這里先要說明一點,即習慣不能被消除逻恐,只能被替代像吻。那么我們不禁要問,怎么個替代法复隆?
要改變習慣拨匆,你必須留住舊習慣回路中的暗示,提供舊習慣回路中的獎賞挽拂,但要插入一個新的慣常行為惭每。
這就是黃金法則,如果你用同樣的暗示亏栈,提供同樣的獎賞台腥,你就可以換掉慣常行為,改變自己的習慣绒北。
我們還以睡前玩手機的習慣為例览爵,至于為什么老說這個,因為镇饮。。箕母。
改掉習慣储藐,造福大眾。
在這個習慣中嘶是,暗示是躺在床上钙勃,慣常行為是玩手機,獎賞是不感到無聊聂喇。根據(jù)黃金法則辖源,你只要找到一個新的慣常行為替換掉玩手機就行了。那么希太,用什么行為來替代呢克饶?我的做法是看書,這樣一來既改掉了舊的壞習慣誊辉,又養(yǎng)成了睡前看書的新習慣矾湃,一舉兩得。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堕澄,黃金法則是十分有效的邀跃。不過對有些習慣來說霉咨,還有一個因素非常必要,那就是信仰拍屑。對酗酒者的研究表明途戒,即使他們改掉了酗酒的習慣,但當生活壓力太大時僵驰,他們就會舊癮復發(fā)喷斋。而另一些酗酒者,相信某種更高層次的力量融入了他們的生活矢渊。這些人更可能熬過壓力大的時期继准,保持戒酒的習慣。
這里的信仰不一定是宗教矮男,起作用的不是上帝移必,而是信仰本身。
一旦人們學會相信某種東西毡鉴,這種信仰就會擴展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崔泵,直到他們開始相信自己能改變。信仰是將改造過的習慣回路變成永久性行為的要素猪瞬。
書中提到了社群的作用憎瘸,得出的結(jié)論是社群創(chuàng)造了信仰。當人們加入一些能夠促成改變發(fā)生的團體時陈瘦,改變習慣的可能性就會增大幌甘,這個團體讓他們相信改變是可能的,有時這個團體即使只有兩個人痊项,也會有同樣的效果锅风。
所以,事實就一目了然了:
如果你想改變一個習慣鞍泉,你必須找另一個慣常行為代替皱埠。而且當你和一個群體一起努力時,改變的成功性會大大提高咖驮。
最后边器,讓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的例子,對于守門員來說托修,他的習慣回路是什么呢忘巧?建議你嘗試運用前面所學的知識分析一下,這樣能大大加深你對本篇文章的理解程度诀黍,畢竟只有當你學以致用時才能真正學有所得袋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