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幸福跟追求欲望,哪個會更容易達到呢乌助?還是說,它們是一體的掖肋,追求幸福就是追求欲望嗎上祈?亦或是它們之間存在著因果關(guān)系浙芙?
又要回到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什么是幸福?雖然書中題為:人何時最幸福嗡呼?但我就覺得吧皇耗,不摳字眼還是差不多的意思吧。畢竟你要是找到了幸福郎楼,也許那一刻你就是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哲學家密爾說:“自問是否幸福敌买,幸福的感覺就蕩然無存了阶界『缗ィ”
奧地利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在《活出意義來》一書的序言里說得好:“不要以成功為目標--你越是對它念念不忘,就越有可能錯過它芙粱。因為成功如同幸福氧映,不是追求就能得到;它必須因緣際會……是一個人全心全意投入并把自己置之度外時岛都,意外獲得的副產(chǎn)品∠哒伲”
幸福這種東西铺韧,既看不見又摸不著,有時候你把它當作一種目標塔逃,遠遠地料仗,朝著它邁進,到達時卻發(fā)現(xiàn)是一場空立轧,在空中彌散躏吊。既然如此帐萎,“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一說就不適用了疆导。
據(jù)文中所言据沈,如果全身心投入自己正在做的事,能自主控制自己的意識抓歼,達到“最優(yōu)體驗”悔醋,或許你就達到了想象中最接近所謂“幸甘薅#”的狀態(tài)。即幸福充择。而“最優(yōu)體驗”又應該如何實現(xiàn)呢?若是想完成“最優(yōu)體驗”,那么我們就必須處于“心流”的一種狀態(tài)中宰僧。
心流即一個人完全沉浸在某種活動當中無視其他事物存在的狀態(tài)。
心流是意識和諧有序的一種狀態(tài)琴儿,當事人心甘情愿嘁捷、純粹無私地去做一件事,不摻雜任何其他企求雄嚣。
而作者在說明如何達到最優(yōu)的心流體驗之前,闡述了人類處境中潛伏的障礙鼓鲁。而我自己則將這一切歸咎于欲望與現(xiàn)實的矛盾港谊。人類以自己為現(xiàn)存宇宙中最高等的已知生物為榮,以為宇宙是以滿足人類自己的需求而存在的歧寺,可是現(xiàn)實卻大相徑庭棘脐,需求無法得到滿足龙致。這種需求就好比是無底洞,無法填滿净当。這就是欲望,一時得到滿足俘闯,我們還會奢求更多忽冻。
而宗教、哲學僧诚、藝術(shù)以及其他能使生活舒適愉快的東西就成了一種保護機制,去掩蓋我們的欲望湖笨。作為我們生活消遣的一部分,恐怖片也成了一種慰藉方式臀防。觀看恐怖片時边败,我們緊繃全身心投入,隨著劇情內(nèi)心波瀾起伏笑窜,而結(jié)束后內(nèi)心的大石頭也終于落下了。這是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嫌蚤。在現(xiàn)實中匾寝,當人們無法達到他們的期望時荷腊,內(nèi)心郁積不滿艳悔,情緒無處安放女仰,恐怖片正好提供了一處放置躁動情緒的安身之所抡锈。
可誰又有敢說這不是虛無縹緲的嗎乔外?我們以此為信仰,這也是摸不到的呀撇簿!我們差购,終究要回歸現(xiàn)實中,回歸我們要做的事情中欲逃,回歸現(xiàn)在手頭的事中。這才是真實的稳析,我們要去踐行的。
但混沌在心理學與其他人文學科中的意義卻截然不同诚纸,因為只要是以人類的目標與欲望為出發(fā)點陈惰,宇宙就顯得極度混亂。
看到這句話時奴潘,心中不禁一顫:莫不是人類的目標與欲望跟宇宙都是混沌的,深邃又不可捉摸掘剪?
我不知道奈虾,這句話是不是對的。
我只知道肉微,現(xiàn)在的我,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與欲望勿负。
不知道自己是把目標設(shè)得太高了還是其他怎樣劳曹,只知道現(xiàn)在的我很浮躁琅摩。
在奮斗的過程中锭硼,把自己的心力放在一個接一個的新目標上,無法享受現(xiàn)在所著手的事情上檀头,喪失了簡單的快樂。期望值不斷升高的惡性循環(huán)暑始,對于我來說是一場噩夢。
按照書中所說戳稽,我的防御系統(tǒng)失靈了期升。我的欲望與幸福同時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