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蔚銘
古希臘哲學(xué)家亞里斯多德說過:「想避免被批評很簡單之斯,什么都別說日杈、什么都別做、什么都不是佑刷±蚯埽」;也有句名言這么告訴我們:「人在江湖飄瘫絮,哪有不挨刀涨冀?」
人生在世,總會遇到必須面對批評的場景麦萤,既然逃不掉鹿鳖,不如學(xué)會如何強化脆弱的「玻璃心」扁眯,讓自己勇于面對批評并借此成長!
本文三大重點:1. 批評代表真正在乎翅帜,負面批評要正面看待姻檀。2. 別急著反駁!忍住沖動先當(dāng)個「好奇寶寶」涝滴。3. 想要飛躍性的成長绣版?爭取更多愿意批評你的人吧!
實用點:抱持正面和好奇心態(tài)看待批評歼疮,借此了解自己尚待改進的地方杂抽。
1. 批評代表真正在乎,負面批評要正面看待
面對批評韩脏,首先要建立一種心態(tài):「收到負面回饋并不代表我是最差勁的人缩麸,而是有人在乎我,并試著告訴我該如何做得更好赡矢。」
接受批評之所以令人害怕杭朱,是因為我們通常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工作表現(xiàn)與個人價值混為一談,導(dǎo)致一些對專業(yè)的疑問被錯誤解讀為對個人能力的質(zhì)疑济竹。于是,當(dāng)我們聽到負面意見時霎槐,會開始自我懷疑:我是不是真的不適合這份工作送浊?這就是所謂的「騙子癥候群(imposter syndrome)」。因此丘跌,保持正面的心態(tài)面對批評袭景,有助于跳脫負面情緒的糾結(jié)。
若你從未被批評闭树,一則是你的能力已超越需求耸棒,工作變成不需動腦的反射動作;二則是你的表現(xiàn)太差卻沒人想提醒你报辱。而這兩種現(xiàn)象對職場生涯來說都不是好事与殃,看看下面這個故事。
Kim Scott曾在Google擔(dān)任主管碍现,后來轉(zhuǎn)行作家幅疼。在她生涯早期剛當(dāng)上主管時,有位組員的工作表現(xiàn)常常無法達標(biāo)昼接,但她卻沒有適時給出一些改善的建議爽篷,讓問題持續(xù)存在。直到Scott必須當(dāng)面告知這位組員將被開除時慢睡,他非常生氣地質(zhì)問她「為什么妳從沒告訴我這個問題逐工?」
Scott深刻記取了這個教訓(xùn):員工出錯或表現(xiàn)不如預(yù)期時適時給予提醒铡溪,是身為主管的「道德義務(wù)」。也許直接的批評可能會傷了員工的心泪喊,但這也代表管理階層的確在乎他們的工作成果棕硫。
另一方面,若從管理階層的角度看待批評窘俺,首先排除針對「職位」而不是「個人」的意見饲帅,再仔細檢視這些批評的內(nèi)容,常沉隼幔可以提醒我們跳脫「專家的盲點」灶泵、把既有的立場歸零,用比較客觀的出發(fā)點重新思考对途。
因此赦邻,無論你是一般員工或是主管,聽到批評時應(yīng)該要先慶幸有人在乎你实檀,愿意冒著讓你不舒服的風(fēng)險告訴你還有哪里可以改進惶洲。
2. 別急著反駁!忍住沖動先當(dāng)個「好奇寶寶」
當(dāng)面聽到批評時膳犹,許多人第一個反應(yīng)是極力否認并采取防衛(wèi)姿態(tài)恬吕,或者是生氣地反駁對方,隨后發(fā)展成彼此針鋒相對的局面须床。
然而在這種情境下铐料,不妨先把個人自尊放在一邊,冷靜下來豺旬,用這段緩沖的時間聽對方說钠惩,再想怎么回應(yīng),像是:
「謝謝你的訊息族阅!我需要一點時間好好想想再回覆你篓跛。」
「我意見可能和你有些不同坦刀,但請讓我了解你的看法愧沟。」
「你說的有道理鲤遥!可以讓我知道你從哪得知這個消息嗎央渣?」
或者,用自己的話重復(fù)一遍對方所說的內(nèi)容渴频,確認沒有理解錯誤:「你的意思是…芽丹,對嗎?」
如此一來卜朗,一方面可以理解對方的觀點拔第,以及招致這項批評的前因后果咕村;另一方面也讓對方知道你有認真看待他們的意見。最重要的是:保持好奇心蚊俺,弄清楚這些指控是否真的有理懈涛?舉例來說,如以下幾點:
1. 批評的對象真的與你有關(guān)或由你負責(zé)嗎泳猬?才不會「躺著也中槍」批钠。
2. 時空條件是否仍然成立嗎?不要「拿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得封。
3. 若內(nèi)容牽涉到其他人埋心,最好先求證過后再回應(yīng),避免被「事后打臉」忙上。
不幸地拷呆,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別人的批評有理,但因為多爭取了時間疫粥,也清楚了解問題所在茬斧,才有余裕先行思考如何改善。
也有些場合梗逮,我們會發(fā)現(xiàn)批評中帶有許多成見和誤解项秉,但這不是壞事,代表提出批評的人認定的事實就是如此慷彤,反而創(chuàng)造了一個溝通的機會娄蔼,雙方坐下來把事情攤開談,弭平彼此在認知上的落差瞬欧。
3. 想要飛躍性的成長贷屎?爭取更多愿意批評你的人吧罢防!
接受別人批評很難艘虎,但當(dāng)面指出別人的缺點更不簡單,很少人愿意冒險做這種吃力不討好咒吐、一不小心又會得罪人的舉動野建,多半說一些無關(guān)痛癢的話敷衍。所以我們在尋求意見回饋時恬叹,往往得到一些打著安全牌的教條式回覆候生。
因此,向別人「討鞭」時绽昼,要如何讓對方愿意給你有意義的回應(yīng)呢唯鸭?以下分享一個管理顧問公司「Know Your Company」的執(zhí)行長Claire Law常用的小技巧:用詞上,以「建議」取代「回饋」硅确。
「用『回饋』給人感覺較正式目溉、沉重明肮,用『建議』聽起來像舉手之勞,大部分人都樂意開口給點意見」缭付,再加上談興一來柿估,可能對方會繼續(xù)分享親身經(jīng)歷。比方說:老板可能會告訴你當(dāng)年是怎么從職場菜鳥一路走來陷猫、資深同事可能也遭遇過相同的難題等等秫舌,這些都是有著寶貴資訊的「洞見」。
正因為批評得來不易绣檬,我們更該認真對待愿意主動提出意見的「貴人」足陨。同時,日常生活中若對身邊的人河咽、事钠右、物有想法也該勇敢讓對方知道,可以試著回想這些例子:
1. 「謝謝你的訊息忘蟹!我需要一點時間好好想想再回覆你飒房。」
2.「我意見可能和你有些不同媚值,但請讓我了解你的看法狠毯。」
3.「你說的有道理褥芒!可以讓我知道你從哪得知這個消息嗎嚼松?」
4. 重復(fù)一遍對方所說的內(nèi)容:「你的意思是…,對嗎锰扶?」
最后献酗,我們更衷心期盼可以聽到更多來自「創(chuàng)新拿鐵」讀者們的「建議」,無論是想看哪一類型的文章坷牛、或你認為有哪些地方我們可以做得更好罕偎,都歡迎留言或私訊告訴我們,讓我們一起成長京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