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幾次堅持寫日記,其中最長的那次堅持了一年多重罪,但最終還是沒能繼續(xù)下來樱哼。
當偶遇滬江“我的21天充電行動”時,我?guī)缀跏呛敛华q豫地一頭扎了進去蛆封。
開初的兩天唇礁,我覺得素材很多,幾乎是信手拈來惨篱,一揮而就盏筐。漸漸地,我感覺力不從心起來砸讳。有時覺得沒什么有意義的東西可寫琢融,遲遲掂不起筆來;有時候明明覺得內容不錯,卻因字詞的貧乏簿寂,顯得黔驢技窮漾抬,無法繼續(xù)寫下去。
思來想去常遂,我想通了一個道理:寫作需要思考纳令。既要從平凡的小事中,發(fā)現事物一般的發(fā)展規(guī)律;又要從司空見慣的現象中克胳,找尋不一樣的生命軌跡;更可以反彈琵琶平绩,舊詞翻新調,寫出自己不同于常人的漠另,獨特的生命感悟捏雌。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寫作者深入地思考笆搓。
選材的過程離不開思考性湿,寫作的過程也與思考息息相關。同樣的內容满败,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表達;同樣的思想肤频,可以借用不同的詞語展現。但明顯的算墨,方式不同宵荒,詞匯迥異,表達的效果也會不一樣。這就解釋了骇扇,同樣的經歷,為什么有人可以寫出千古不朽的佳作面粮,而有些人卻連文從字順也做不到少孝。
據說,有人專程去造訪過北京大學的未名湖,看到的卻只是個潑水坑熬苍,完全沒有朱自清先生筆下“荷塘月色”的神韻稍走。難道說是朱先生騙了我們嗎?亦或是朱先生的才情比我們高嗎柴底?
朱先生的才情比我們高婿脸,這是無容置疑的;但如果說朱先生騙了我們,顯然是站不住腳的柄驻。唯一的可能狐树,在于朱先生的思考比我們更深。故而他能看到我們看不到的鸿脓,感受到我們感受不到的抑钟,寫出我們所寫不出來的。
深入地進行思考吧野哭。沒有思考在塔,賈島得不出“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佳句;沒有思考拨黔,王安石留不下“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名言;沒有思考蛔溃,哪能留下“吟安一個字,拈斷萬根須”的典故;同樣篱蝇,沒有思考贺待,也不會有“一字入文章,九牛拉不出”的效果态兴。
偉大雕塑家羅丹曾說過:“生活中不缺少美狠持,缺少的是發(fā)現美的眼睛≌叭螅”套用偉人的這句話,我要說:“生活中不缺少素材喘垂,不缺少文章,缺少的是發(fā)掘素材的思考绍撞≌眨”
親愛的朋友們,想寫出好文章傻铣,請開動腦筋章贞,從思考做起;想讓思考變得更有方向,更有條理非洲,請拿起筆來鸭限,進行寫作吧蜕径!
偶有所得,與君共勉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