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
? ? ? ——杜甫(唐)
好雨知時節(jié)后雷,仄仄平平仄
當春乃發(fā)生季惯。平平仄仄平(韻)
隨風潛入夜,平平平仄仄
潤物細無聲臀突。仄仄仄平平(韻)
野徑云俱黑勉抓,仄仄平平仄
江船火獨明。平平仄仄平(韻)
曉看紅濕處候学,(仄)平平仄仄
花重錦官城琳状。(平)仄仄平平
杜甫的《春夜喜雨》也是小學生必背的古詩之一。我小時候背的只是前面四句盒齿,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就開始背全篇了念逞。整首詩的意思也不難,里面的字詞含義與現(xiàn)在的區(qū)別不大边翁,卻有兩個地方值得好好來分析一下翎承。
先要說的是“發(fā)生”一詞。此處的“發(fā)生”不是我們現(xiàn)代漢語里的常用意思(happen)符匾,盡管按現(xiàn)在的意思解釋也完全合理通順叨咖。在古詩詞里,一個字基本是一個詞的意思,這里的“發(fā)生”被諸多教科書譯為“萌發(fā)生長”甸各。只是好雨又怎能與“萌發(fā)生長”搭配呢垛贤?“當春乃發(fā)生”的“乃”當“于是、就”來解釋后面可以跟動詞趣倾,如果當“是”來講后面就應該是名詞聘惦。我們再來看看唐代其他一些詩歌中的“發(fā)生”:羅鄴的《春風》“每歲東來助發(fā)生,舞空悠飏遍寰瀛”儒恋,孟郊的《覆巢行》“陽和發(fā)生均孕育善绎,鳥獸有情知不足”以及錢起的《春郊》中“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fā)生”诫尽。這些句子里的“發(fā)生”都是名詞屬性禀酱,其中后面兩句里的“陽和”原意是“春天的暖氣”,后來借指“春天”牧嫉。既然“陽和”可以借指“春天”剂跟,那么促進植物萌發(fā)生長的“發(fā)生”又如何不能借指“春雨”呢?還有比用“春雨”來解釋上面這些詩句里的“發(fā)生”更妥貼合適的嗎酣藻?所以《春夜喜雨》里的第一浩聋、二句就應解釋為:好雨知道合適的時節(jié),在春天來到的就是春雨臊恋。
第二處值得探討的是“花重錦官城”里的“重”到底是輕重的重衣洁?還是重疊的重?教科書里的選擇是輕重的重抖仅,解釋成:花因為飽含雨水而顯得沉重坊夫。那么僅就淋濕變重而言,但凡是細雨撤卢,無論何季环凿、何時都能使花朵變沉重,又如何顯出春雨的好放吩、杜甫的喜呢智听?況且花因淋濕而變重又何須通過“看”而得知?常識即可判斷渡紫。春雨之所以貴如油到推,不就是能促進植物的萌發(fā)生長嗎?從搭配上講惕澎,花重重疊疊開放在錦官城和花重壓錦官城莉测,后者只能指樹上的花,而前者樹開花唧喉、草開花都成立捣卤。從詩意上論忍抽,當時杜甫身處錦官城外江邊小船之中,視野所及董朝,既能看見城頭樹開之花鸠项,又可看到城前草開之花。到底是春天雨后百花齊放的景象有詩意還是花朵份量重下垂有詩意子姜?相較之下祟绊,花開遍地的重疊之意明顯要好于花朵變重之意。
但是從格律角度來看闲询,杜甫又是一位嚴守格律的詩人久免。一般而言浅辙,是不會隨便出律的扭弧。這是首標準的五言首句仄起不押韻的律詩,所標注的平仄是依照唐代音韻來的记舆,與我們現(xiàn)在普通話的“一鸽捻、二聲為平,三泽腮、四聲為仄”有所不同(注:唐朝時“看”為第一聲御蒲、屬平聲)。而且按“一三五不論诊赊、二四六分明”的原則厚满,“曉”與“花”的平仄可以不講究。這樣一來碧磅,“看”既然是平聲碘箍,那“重”就必須是仄聲了,又成了“輕重”之“重”鲸郊!
一個按意應為“花開重重”丰榴,一個按律該是“花濕變重”,所以爭論不斷秆撮。網(wǎng)上一查四濒,兩派各執(zhí)一詞,誰也不服誰职辨。除非“重”為仄聲且有“重疊”之意才能讓雙方罷戰(zhàn)盗蟆。那么究竟有沒有呢?
第四聲的“重”確實也有“數(shù)量多”的意思舒裤!那就是“重兵把守”(數(shù)量多)姆涩、“名重天下”(滿)、“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豐厚)的“重”惭每,此處的“重”都有“重疊”一詞所含有的“多”意骨饿!故“重”應發(fā)第四聲亏栈,但卻是“數(shù)量變多”(或“滿”)的意思。這樣一來宏赘,無論從格律還是意境上都兩全其美绒北,或許這才是杜甫的本意:
好雨知道合適的時節(jié),在春天來到的就是春雨察署。春雨隨風在夜里潛入闷游,細密無聲地滋潤著萬物。野外的小路和天上的云都變黑了贴汪,只有江上我的小船中燈火還亮著脐往。早晨觀賞被雨淋濕的花朵處,發(fā)現(xiàn)花朵滿滿盛開在錦官城內(nèi)外扳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