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跟老婆一起擺寶寶宴
主人留我們吃飯
正好有一桌完全沒有人吃
主人熱情邀請到那桌吃飯
覺得非常不好意思
畢竟那可是一兩千一桌的宴席
雖然我們的產(chǎn)品得到主人的贊賞
我們又不是重要的賓客
也不至于獲得如此特權
在主人強烈堅持下我們坐下了
不過一直有些惴惴不安
很快就吃完了
而老婆則比我坦然很多
雖然她也覺得不好意思
但還是不緊不慢的享受著午餐
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遇到類似事情
有時候因為不好意思
雖然主人會邀請晚餐
還是會跟老婆一起出去吃飯
干脆回避這種尷尬的場合
不過從老婆的甜品臺要求來說
對方是應該負責午餐的
畢竟我們專門過來擺臺
今天看到朋友圈有人發(fā)了一本書
《被討厭的勇氣》
所謂自由就是被人討厭
雖然這話說的有些絕對
不過方向似乎是對的
這是阿德勒哲學應用
當我們過多的在乎別人的評價時
就會失去自由
每天都在自我折磨與鞭策中
豈能過的快樂
畢竟像弘一法師那種嚴格要求自己的人還是少數(shù)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資格”問題
也是武志紅在《巨嬰國》提到的巨嬰問題
我們雖然身體長大了
不過心理上仍然是個嬰兒
而“資格”問題便是常規(guī)的巨嬰現(xiàn)象
其實克服資格需要的是安全感
君不見那些九零后
因為一直在具有安全感的地方呵護長大
最后可以毫無顧忌的放棄大好機會
雖然這種方式并不可取
卻也告訴我們他們的灑脫與“資格”來自那根深蒂固的安全感
不像我們祖輩那樣連溫飽都無法解決
哪來的安全感
很多人獲得安全感的方式是金錢
還有人是某項愛好
通過金錢獲得安全感的人
總會保持一種不正常的金錢觀
而有良好愛好的人
則可以適當拜托庸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