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奸例,我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姑娘從小是別人眼中的乖乖女彬犯。在家很聽父母的話向楼,任何事自己無需了解太多細節(jié),照做就好谐区。青春期時湖蜕,她不像其他同學那么叛逆,上了那么多年學宋列,也未談過一次戀愛昭抒。甚至是大學所選的專業(yè)也是迎合了父母的要求。工作后炼杖,離開了父母灭返,她就變得手足無措,難以適應這個陌生的環(huán)境嘹叫,對任何事都毫無主見婆殿,不敢表露自己的想法诈乒。
現在的她罩扇,對生活沒有憧憬,感覺很無力怕磨。她向大家求助該怎么辦喂饥?
我當時看完后,特別有觸動肠鲫。
在世俗的觀念里“好孩子”就該是聽大人的話员帮,好好學習,安分守己导饲。只不過捞高,別人不能夠真正體會,成為一個很懂事巨聽話的孩子得付出多大的代價渣锦。聽話就像一個魔咒一樣硝岗,時時逼著孩子咬牙堅持到底,不斷忍讓袋毙,以至成年后往往變得優(yōu)柔寡斷型檀,疲憊不堪。
美國著名育兒作家艾爾菲·科恩在他的著作《無條件養(yǎng)育》一書中說過這么一句話:“當我們無法獎勵听盖,不檢驗養(yǎng)育目標時胀溺,就只有默認那些只圖強迫孩子聽話的養(yǎng)育行為。這意味著我們只是將焦點放在了圖自己方便上皆看,而非孩子的需要仓坞。”
這本書中腰吟,作者建議父母不要只是專注于孩子的表面行為无埃,當孩子的行為符合我們的要求時就獎勵,不符合要求時就懲罰,這都是有條件的愛录语。而是要探求孩子行為背后的想法和需要倍啥,無條件愛孩子這個人。同時澎埠,他還提供了一些具體的原則和建議虽缕,供讀者參考。
老實說蒲稳,這本書不好讀氮趋,因為他的很多觀點似乎“離經叛道”,顛覆了我們一貫奉為真理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江耀。
在本書中剩胁,一些發(fā)生在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都被作者無情的給與反擊祥国。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幾點:
1.表揚
我的一位學生家長每次都要打電話給我昵观,希望我多鼓勵她女兒,尤其是要在全班同學多表揚她舌稀。她特別說明啊犬,她在家就是這樣,只要孩子做事讓她滿意壁查,她一定會給女兒物質獎勵觉至,口頭稱贊。
在我們常人看來睡腿,這樣的獎賞教育很不錯语御。不過科恩指出,獎勵也是對孩子的一種綁架席怪。孩子的表現只要符合大人的要求应闯,就能獲得獎勵,這是有條件的愛何恶。
當一個人獲得的獎勵越多孽锥,就會對事情本身失去興趣,而執(zhí)著于一直獲得獎勵细层。孩子不再對事情本身感興趣惜辑,總是特別在乎別人的看法,做事的出發(fā)點也是為了取悅別人疫赎,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個沒主見的孩子盛撑。
2.道歉
在孩子犯錯之后,尤其是在公共場合打了其他小朋友捧搞,或者不遵守規(guī)矩破壞了物品抵卫,作為家長狮荔,就應該管教孩子,至少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的介粘,特別是外人在場必須得說“抱歉”殖氏、“不好意思”、“對不起”等詞姻采。這才是一個有教養(yǎng)的孩子該有的表現雅采。
不過作者覺得這只是家長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實際上就根本沒有關心過孩子的真實想法慨亲,強迫他們說出心口不一的話婚瓜,給他們徒增壓力,反而沒有時間去反思自己的行為刑棵。更可怕的后果是巴刻,這是在訓練孩子學會說謊。
當看完這些蛉签,我也開始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和生兒育女后對孩子的看法胡陪。
孩子剛出生時,看到他第一次啼哭正蛙、喝奶督弓、打嗝营曼、放屁乒验,我們都是滿心歡喜的,只是因為父母單純的愛著孩子蒂阱,就這么簡單锻全。
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我們對他的期望越來越大录煤,于是想讓他成為我們心目中的他鳄厌。所以,當孩子如我們意愿時妈踊,給予孩子溫暖與關心了嚎,當不如愿時,就會哄騙廊营、斥責歪泳。
于是,漸漸地露筒,我們成了孩子眼中患得患失的家長呐伞!
曾經的我曾在育兒書籍中跋山涉水,千挑萬選慎式,甚至一度迷茫伶氢,到底我該信誰的理論趟径。
后來我才明白,在養(yǎng)育路上癣防,根本沒有捷徑可走蜗巧,也沒有模式可供套用,只需跟著專家一路行走就好蕾盯。養(yǎng)孩子惧蛹,就必須獨立思考,用心做出自己的判斷刑枝,每種思想的合理之處香嗓,為我所用。
所幸装畅,科恩并沒有直接調配好材料靠娱,把配方直接扔給我們,而是告訴我們掠兄,所有的養(yǎng)育建議都不可以作為普世真理像云,照搬就行。
他在書中用親切的口吻蚂夕,平和地和讀者聊著天迅诬。因為他也不算一個完美家長,也曾在育兒路上踩過各種大大小小的坑婿牍,以后也還會侈贷。所以他提供不了完全不出錯的育兒指導。
不過等脂,他又是一個嚴謹的作家俏蛮,本書的理念都建立在大量的科學研究之上,有確鑿的數據資料和多家權威理論作為支撐上遥。
那么該如何做到無條件養(yǎng)育孩子呢搏屑?
作為父母,我們最關心點的問題不應該是“如何讓孩子聽話粉楚?”而該是“如何滿足孩子的需要辣恋,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無條件的愛?”
無條件養(yǎng)育不是無原則的溺愛模软,或干脆不管孩子伟骨,而是將重點關注在孩子的本人身上,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要撵摆。當然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可以拒絕底靠,但一定是被認真考慮過,而不是粗暴打斷或者選擇直接忽視特铝。
在本書中暑中,作者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具體的13條教養(yǎng)原則壹瘟,每一條都要求我們改變自己的視角,試著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鳄逾。
深思熟慮
重新考慮你的需求
關注長遠目標
將親子關系放在第一位
不僅改變行為稻轨,而且改變視角
尊重、尊重雕凹、尊重
真實可信
少說殴俱,多問
記住孩子的年齡
在符合事實的前提下以最好的可能性看待孩子的動機
不說沒必要的“不”
不要那么死板
不要匆匆忙忙
雖然,這13個原則看上去總共只有短短100字而已枚抵,但是要把每一條實施下去线欲,著實不容易。養(yǎng)育孩子很難汽摹,改變自己的育兒觀念更難李丰,但是不管如何,能開始反思自己之前的養(yǎng)育行為逼泣,并能邁出雙腳趴泌,走出第一步,就已經很不錯了拉庶。
記得嗜憔,孩子剛會走路時,總是喜歡橫沖直撞氏仗,看到什么東西都很好奇吉捶,喜歡去摸一摸,碰一下廓鞠。家里老人在的時候帚稠,看到這類情況,就特緊張床佳,會大聲地喊不要去碰這,不要去碰那榄审。很多次砌们,孩子在喊停聲中,嚇得縮回了手搁进,一臉驚慌浪感。
事實上,老人是太愛孩子饼问,怕孩子受傷影兽,所以才干涉孩子的活動。只是莱革,不得不承認峻堰,過多的喊停說“不”的確會給孩子帶來沮喪讹开,讓他們感受到了大人的控制。
后來捐名,我就把危險的物品都束之高閣了旦万,保證孩子在相對完全的空間里自由玩耍。老人嘴上雖然勉強答應不再嚴令禁止镶蹋,心里終究還是放心不下成艘,不過最終還是執(zhí)行了下來。
不過贺归,也就在當了父母后淆两,才能感受到自己父母曾經的用心良苦,養(yǎng)育孩子真的不容易拂酣。
讀完本書后琼腔,我最大的收獲是,放棄了一定要做個完美媽媽的執(zhí)念踱葛,反思自己曾經走過的錯誤道路丹莲,坦然接納現在的自己。
無論孩子現在多大尸诽,從現在開始蹲下來以他們的視角來看問題甥材。父母是否為孩子好,只要換位思考性含,真心感受一下洲赵,才會真正理解孩子的需求。
養(yǎng)育技巧千千萬萬商蕴,只是孩子卻是獨一無二叠萍。但不管怎樣,愛孩子就是無條件的绪商。
另外苛谷,我相信看完這本書后,每個人都會再次反思格郁,我們真的需要的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嗎腹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