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們經(jīng)常聽到 “士為知己者死”绵跷,是說人可以為了賞識自己膘螟、了解自己、栽培自己的人去死抖坪。這體現(xiàn)的是中國古代士大夫的報恩精神,類似的話還有“報君黃金臺上意闷叉,提攜玉龍為君死”擦俐、“結(jié)草銜環(huán)”、“滴水之恩握侧,涌泉相報”等等蚯瞧。
縱觀古今,“士為知己者死”的例子不在少數(shù)品擎,比如豫讓漆身報智氏知遇之恩埋合,諸葛亮鞠躬精粹也是為了報答劉備的賞識重用之恩。也許有的人會覺得可笑萄传,覺得士為什么會為知己者死呢甚颂?用韓愈《馬說》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再恰當不過了,即:“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振诬。其實蹭睡,士與知己的關系無非馬與伯樂之間的關系。
“知己”我們可以還可以理解為:了解赶么、認可價值的意思肩豁。因此,士為知己者死也是遵循的一種需求的理論辫呻,即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需求清钥。
眾所周知,唐朝是一個牛人輩出的時代放闺,當時的文壇百花齊放祟昭。然而,縱使是同一時代的兩個人雄人,哪怕是只相差幾歲也不一定能成為好朋友的从橘。
就像我們從小熟知的那個砸缸的“聰明孩子”王安石和大文豪蘇軾就算是一起同朝為官,但是他們由于種種原因础钠,并沒有成為好朋友恰力。由此可見,一段關系的開始與維持都是需要緣分的旗吁。
二踩萎、
知己是滔滔人海,惺惺相惜很钓;知己是紅塵漫漫香府,胸懷坦白。在唐代码倦,劉禹錫和柳宗元就上演了一場知己相交的千古佳話企孩。
公元793年,山西運城的柳宗元與河南鄭州的劉禹錫一起來到京城參加科考袁稽,幸運的是兩人當年都高中進士勿璃,一時聲名大噪。并且推汽,都分配在了同一個單位工作补疑,即京兆府。但是兩人的工作地點不同歹撒,因此當時他們還沒有交集莲组。
之后,相差一歲的兩人在同一年都被調(diào)入中央御史臺工作暖夭,于是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同事锹杈。用毛主席老人家的詩來形容他們當時的情況就是:“恰同學少年撵孤,風華正茂,指點江山嬉橙,激揚文字早直,糞土當年萬戶侯…”。
在一同共事中市框,他們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霞扬,迅速組成了“雙人男團”,被大家稱作“劉柳”枫振。唐朝有很多的男團組合喻圃,比如“元白”、“李杜”粪滤、“高岑”斧拍、“王孟”等等,“劉柳”在江湖上就享有與上訴聞名天下的組合相同的地位杖小。
公元805年肆汹,唐順宗即位,振改革弊政之志予权,劉禹錫受到改革派王叔文的器重昂勉,被任命為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扫腺,開始參與國家財政管理岗照。
這段時間里,劉禹錫政治熱情極為高漲笆环,和柳宗元一道成為革新集團的核心人物攒至。然而,改革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躁劣,這場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也開啟了“劉柳”一生的坎坷與悲劇迫吐。
由于改革觸犯了藩鎮(zhèn)、宦官和大官僚們的利益账忘,在保守勢力的聯(lián)合反撲下志膀,很快宣告失敗。唐順宗被迫讓位于太子闪萄,改革派的核心人物劉禹錫與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貶為遠州刺史梧却,隨即加貶為遠州司馬奇颠,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八司馬事件”(同時貶為遠州司馬的共八人败去,史稱“八司馬”)。
三烈拒、
在處于人生低谷的時候圆裕,“劉柳”二人也經(jīng)常相互寫信安慰鼓勵對方广鳍。當時的文壇大佬韓愈發(fā)表了一些關于哲學方面的文章,柳宗元不是很認同吓妆,于是馬上回家提筆就寫了《天說》一文對韓愈的觀點進行了狠狠的批判赊时。
看見好朋友和別人公然“撕了起來”,于是劉禹錫也迅速加入了好朋友的陣營行拢,寫了一篇《天論》一起懟韓愈祖秒。“劉柳”二人就這樣在相互扶持中走過了貶謫生涯的前十年舟奠。
十年已過竭缝,兩人終于熬到了回京的日子≌犹保回到京城后抬纸,劉禹錫回想被貶謫的這幾年,心中不忿耿戚,寫下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一詩湿故,被人抓住了把柄,得罪執(zhí)政膜蛔,再次被貶坛猪。這次與上回相比,離家和理想更遠了飞几,被貶謫到播州去當刺史砚哆。
與劉禹錫關系很好的柳宗元也受到了牽連,他被貶到了廣西柳州屑墨,并很快就收到了貶謫的詔書躁锁。看到上頭的命令卵史,他哭了战转,流下兩行清淚。這一哭不是傷心于自己悲催的宦海生涯以躯,也不是悔恨于“交友不慎”槐秧,而是心疼自己的好朋友劉禹錫。
劉禹錫被貶的地方播州路途遙遠忧设,窮山惡水刁标,柳宗元擔心好友年邁的母親承受不了這一路的跋山涉水與惡劣的生活環(huán)境。于是柳宗元向上遞呈了一封申請報告址晕,文中寫道“愿以柳易播膀懈,雖重得罪,死不恨谨垃∑袈В”
柳宗元原意和劉禹錫交換貶謫的地點硼控,自己去更遠更窮的播州,讓劉禹錫去環(huán)境相對好一點的柳州胳赌,這件事很快在朝中傳開牢撼,隨后在百姓口中傳為佳話,這就是著名的“以柳易播”的故事疑苫。
聽者無不動容熏版,連他們的“死敵”韓愈都感動不已,專門寫文章稱贊“劉柳”的友誼捍掺∧删觯皇上看到柳宗元的申請后,也非常感動加羨慕乡小,于是改派劉禹錫去條件更好一點的連州阔加。
兩人攜家?guī)Э诘囊黄鹣蚰铣霭l(fā),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满钟,走到衡陽的時候胜榔,兩人就要分開走上不同的目的地了。文人嘛湃番,分別之際難免感慨萬千夭织,他們都寫下了很多離別詩相贈。
四吠撮、
柳宗元和劉禹錫雖然是好朋友尊惰,也只相差一歲,但是二人的性格卻不同泥兰。劉禹錫比較豁達開朗弄屡,柳宗元則內(nèi)心憂郁,想得多鞋诗。由于事業(yè)上郁郁不得志膀捷,加上長年累月的貶謫風霜,這些不如意終于先后擊垮了柳宗元的精神和身體削彬。47歲那年全庸,他油盡燈枯,在廣西柳州去世了融痛。
柳宗元在彌留之際寫下了一封遺書壶笼,由于年代過于久遠,后世也不得考證雁刷。但是據(jù)記載覆劈,劉禹錫看了之后,為柳宗元辦了兩件大事。一是收養(yǎng)了柳當時只有4歲的兒子墩崩;二是整理柳幾十年來所有的詩文。
養(yǎng)育孩子和整理詩文都不是簡單的事侯勉,劉禹錫的后半生用實際行動完成了好朋友遺留在人世間的憾事鹦筹。據(jù)記載,柳的兒子在劉禹錫的悉心教導下址貌,后來考上了進士铐拐。
此外,劉禹錫在自己生命的后二十年练对,整理柳宗元的所有詩文遍蟋,編出三十卷《柳河東集》,并為它寫了序文螟凭,籌集資金印刷虚青,使之傳之于世。我們現(xiàn)在小學課本中的《江雪》螺男、中學時讀到的《小石潭記》棒厘、《捕蛇者說》就是出自劉禹錫編撰的這個文集里。
柳宗元的文集問世后下隧,劉禹錫完成了他的使命奢人,此時的他也垂垂老矣……在了無遺憾中走完了他最后的生命旅程。
生命中有很多重要的情感淆院,友誼是我們不可缺少的一種何乎。在儒家文化中,友誼被劃入了“五倫”之中土辩,由此可見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文明對友誼的重視支救。
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大概就像劉禹錫和柳宗元一樣吧拷淘,是失意時的相互安慰搂妻,得意時的惺惺相惜,是由衷的信任辕棚,是永遠的無私欲主!
你對友誼的定義是什么呢?歡迎評論區(qū)留言交流逝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