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習《徐愛錄》最后一節(jié)。這一節(jié)的內容比較長铃辖,內容豐富剩愧,需細嚼慢咽。
1.關于“博文”與“約禮”
“禮”通“理”澳叉∠断蹋“理”表現(xiàn)出來的就叫“文”,“文”隱微不現(xiàn)的就叫“理”成洗。理在內五督,文在外。也就是說瓶殃,要內心純然合于天理充包,就應該在理表現(xiàn)之處的“文”上下功夫。我覺得,這也是上篇所論述的對初學者的指導的延伸基矮。將心思用在當前的事物上淆储,無論做什么要做到表里如一,從事物中學習天理家浇、正義本砰。從這個意義上講,“博文”與“約禮”也是合一的了钢悲。
2.關于道心與人心
對這一點点额,陽明先生的解釋是:心只有一個。沒有被人欲沾染的叫“道心”莺琳,被人欲沾染的叫“人心”还棱。深入淺出。所謂道心與人心只是一個名稱而已惭等,或者說是心所處的一種狀態(tài)珍手,而非兩個心、兩種事物辞做。不可同日而語琳要。只有通過格物、致知凭豪、正意焙蹭、修身,摒棄人心的人欲嫂伞,使其合于天理孔厉,恪守正道,才能達到道心惟一帖努。簡言之就是要正人心撰豺、存天理、去人欲拼余。
3.關于韓愈與文中子
這一部分從陽明先生對文中子和韓愈的評價開始污桦,引發(fā)了對經典與文藻的討論,進而對正道的傳承展開論述匙监,也是對后世虛文繁盛凡橱、叛經離道的批判。先生之所以更推崇文中子亭姥,是因為他傳承了古之圣道稼钩,雖然是以眾人所說的“仿造經書”的形式〈锫蓿可見坝撑,虛文繁盛在古代早已成疾静秆。從最初的正道延續(xù)后世,被很多私欲熏心巡李、釣名沽譽的文客們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和形式“添枝加葉”抚笔,爭著去追求修飾文辭來抬高自己,進而混淆視聽侨拦,偏離正道殊橙。孔子時代已做了很多刪減的功夫狱从。但經過秦始皇焚書坑儒蛀柴,一則因忘記缺失,一則因邪淫之文在民間更易流傳矫夯,因此后世文人在補著時,有些正道的內容缺失了吊洼,一些邪淫的內容反倒趁機被收編了训貌。如《詩經》中的《鄭風》、《衛(wèi)風》冒窍,就是俗儒們在秦始皇焚書后重新整理時递沪,為了湊足三百首而附會上去的。這就是需要不斷對后世的經典范本進行批判和刪減综液,使其回歸崇尚質實款慨、返樸歸真的正道。而對圣道的傳承也要與時俱進谬莹,用道一以貫之檩奠,對于不適應現(xiàn)時的東西,一不可直接套用附帽,二可以略而不論埠戳。同時,太古的治世之道與天道一致蕉扮,順應時代而治整胃。后世則卻往往因功利之心而施政,以致成了霸道喳钟。
4.關于“史”與“經”
先生對這個的解釋是:從記事的角度說叫“史”屁使,從載道的角度說叫“經”。就六經而言奔则,事就是道蛮寂,道也就是事,史實和其道是相同的应狱,所以這兩者沒什么差別共郭。《春秋》是史書,五經也是史除嘹。歷史可以彰顯善惡写半,善是可以拿來教化的,惡是可以用來警戒的尉咕。這就說到了根本叠蝇。經所載的道也是從史實中提煉的,而史實年缎,即先輩的所做所為也是依道而行悔捶,這兩者是高度一致的。故二者沒什么區(qū)別单芜。
最后一段蜕该,是徐愛自己的心得。他從師王陽明且有機會隨時請教洲鸠,頗有偏得堂淡。從他的體會我們也看到陽明先生研學的態(tài)度,就是不能一味地盲目地崇拜舊學扒腕,而一定要反身實踐绢淀。而且要努力溯根求源,尋求真諦瘾腰,這才是真正的功夫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