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德不善于寫作,他常常因為找不到恰當的語言表達噴涌的思想而絕望得幾乎落淚。
2.米德所研究的更為微觀符號互動論,進一步發(fā)揚了韋伯和齊美爾所提倡的人本主義精神和實用主義傳統(tǒng)惨险。
3. 【社會行為主義】米德十分重視社會意識活動或社會心理過程的進化研究和發(fā)展研究。他主張把“刺激-反應”作為人類行為的解釋原則脊髓,認為作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都可直接觀察到辫愉,并且能夠找到其生理基礎的心理過程。
4.【主觀定義與符號世界】當某種姿勢獲得了人們共有的主觀定義供炼,這個姿勢就獲得了普遍性的象征性一屋,于是形成了可以在廣泛交往中使用的溝通形式——象征符號窘疮。
5.【自我意識的分化與發(fā)展】主觀的我:I和被對象化客觀的我:me →要求人們在主觀性和客觀性的統(tǒng)一中反思自己,進而形成充實具體的自我概念冀墨。兒童青少年自我意識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嬉戲闸衫、游戲和普遍化的他人。
6.【社會組織的心理基礎】社會組織(內部組織+外部組織)同人們的主觀定義诽嘉、自我概念等心理過程錯綜復雜地聯系在一起蔚出。
*微觀+主觀
雖然米德展開了社會學研究的外在性和客觀性,但是他的社會學從根本上或全部內容上看虫腋,都是一種人本主義的社會學理論骄酗。米德從以實用主義精神為核心的人本主義立場出發(fā),把社會現象的外在性統(tǒng)一于內在性悦冀,把社會生活的客觀性統(tǒng)一于主觀性趋翻,最終把一切都歸于主觀的心理過程。因此盒蟆,米德不是把外在性與內在性踏烙、客觀性與主觀性簡單地合并在一起,而是把前者融于后者之中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