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樂學(xué)書院之學(xué)妹讀經(jīng)
《詩經(jīng)》學(xué)習(xí)第48篇《鄘風(fēng) 桑中》
【原文閱讀】
爰采唐矣钓试?沬mèi之鄉(xiāng)矣。
云誰之思副瀑?美孟姜矣弓熏。
期我乎桑中,要yāo我乎上宮糠睡,
送我乎淇之上矣挽鞠。
爰采麥矣?沬之北矣。
云誰之思信认?美孟弋矣材义。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嫁赏,
送我乎淇之上矣其掂。
爰采葑fēng矣?沬之東矣潦蝇。
云誰之思款熬?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攘乒,要我乎上宮华烟,
送我乎淇之上矣。
【譯文參考】
到哪兒去采女蘿俺只摇?到那衛(wèi)國的沬鄉(xiāng)负饲。
我的心中在想誰暗炭?美麗姑娘她姓姜返十。
約我等待在桑中妥泉,邀我相會在上宮,
送我遠(yuǎn)到淇水上洞坑。
到哪兒去采麥穗懊ち础?到那衛(wèi)國沬鄉(xiāng)北迟杂。
我的心中在想誰肮粽础?美麗姑娘她姓弋排拷。
約我等待在桑中侧漓,邀我相會在上宮,
送我遠(yuǎn)到淇水濱监氢。
到哪兒去采蔓菁安颊帷?到那衛(wèi)國沬鄉(xiāng)東浪腐。
我的心中在想誰白葑帷?美麗姑娘她姓庸议街。
約我等待在桑中泽谨,邀我相會在上宮,
送我遠(yuǎn)到淇水濱。
【字詞注釋】
(1)鄘(yōng):中國周代諸侯國名隔盛,在今河南省汲縣北犹菱。
(2)爰:于何,在哪里吮炕。
(3)唐:植物名腊脱。即女蘿,俗稱菟絲子龙亲,陕凹,又名唐蒙、兔蘆鳄炉,寄生蔓草杜耙,秋初開小花,子實入藥拂盯。一說當(dāng)讀為“棠”佑女,梨的一種。
(4)沬(mèi):春秋時期衛(wèi)國邑名谈竿,即牧野团驱,在今河南淇縣南。鄉(xiāng):郊外空凸。
(5)云:句首語助詞嚎花。
(6)誰之思:思念的是誰。
(7)孟姜:姜家的大姑娘呀洲。孟筒占,排行老大但骨。姜浆劲、弋瞎暑、庸,皆貴族姓滓窍。
(8)桑中:衛(wèi)國地名趣些,亦名桑間,在今河南滑縣東北贰您。一說指桑樹林中坏平。
(9)要(yāo):邀約。
(10)上宮:樓也锦亦,指宮室舶替。一說地名。
(11)淇:水名杠园。淇水在今河南抗说桑縣東北。
(12)弋(yì):姓。
(13)葑(fēng):蕪菁陈醒,即蔓菁菜惕橙。
【詩歌賞析】
? ? ? ? ? 這是一首男子唱的情歌。他回憶著曾和姑娘約會的事钉跷,情之所至弥鹦,唱出了這首歌,表達對美好愛情的追求爷辙。詩用自問自答的形式彬坏,語句和諧流暢,情緒歡快熱烈膝晾。
? ? ? 首章“爰采唐矣”就是“到哪里去采唐呢”栓始。“唐”就是菟絲子血当,是一種寄生植物幻赚。為什么要采唐呢?唐可以做蔬菜臊旭,也可以入藥落恼。根據(jù)現(xiàn)代的研究,它還有美容功效巍扛。之后接著說,在沬之鄉(xiāng)有好事乏德,和非常著名的美女孟姜相約在桑樹林里面撤奸,相約在上宮,相好了之后喊括,她送我過淇水回家胧瓜。這個歌唱有很明顯的民間情調(diào)。
? ? ? ? “期我乎桑中”郑什,“期”就是約定府喳。中國古代有個固定語,叫桑中之喜蘑拯,在桑中和已婚婦女有瓜葛钝满。《左傳》中記載申窘,當(dāng)年楚國有一位申公巫臣弯蚜,帶著美麗的夏姬跑了,跑到他們同國的一個大臣那兒剃法,那個大臣就說:“嚯碎捺,你是桑中之喜啊,竊妻以逃∈粘”所以晋柱,“桑中之喜”可不是一個好話。和這個相似的是“桑間濮上”诵叁,桑間濮上的音樂雁竞,也是靡靡之音的意思,這在《韓非子》里面有記載黎休。
? ? ? ? ? 第二章浓领,“爰采麥矣?沬之北矣”势腮,“沬之北”和“沬之鄉(xiāng)”差不多联贩,在北邊∩诱“云誰之思”泪幌,我看上誰了?“美孟弋矣”署照,這個“弋”祸泪,有人說是姒,姒也是一個貴族的姓建芙,夏人姒姓没隘。夏人老貴族的一支后裔到了周代并沒有滅絕,被周人有意保存下來禁荸。所以右蒲,周代一些老貴族結(jié)婚,也從他們那兒娶赶熟。不論是孟姜瑰妄、孟弋,還是后面的孟庸映砖,雖然人物有變化间坐,可是后面的事情都是一樣的。
? ? ? ? 第三章“爰采葑矣”邑退,“葑”是蘿卜類竹宋,可以做腌菜,俗稱蔓菁地技。在《邶風(fēng)·谷風(fēng)》中出現(xiàn)過“采葑采菲逝撬,無以下體”。這和采麥?zhǔn)且粋€意思乓土∠艹保“沬之東”溯警,指在東邊,仍然是民歌的調(diào)子狡相√萸幔“云誰之思?美孟庸矣”尽棕,“庸”喳挑,有的學(xué)者說就是閻,還有人說是熊滔悉,總而言之是古代貴族女子的姓伊诵。后面還是一樣的。
? ? ? ? 錢鍾書的《管錐編》有一部分專門討論《詩經(jīng)》的作品回官,他說這首詩貌似現(xiàn)身說法曹宴,實際是化身賓白,就是一種代擬歉提、模擬笛坦。篇中之“我”,不一定是詩人自道苔巨。又說桑中和上宮是幽會之所版扩,孟姜、孟弋侄泽、孟庸是“幽棲之人”礁芦,“期我”“要我”“送我”,是始末悼尾,都是“直記其事柿扣,不著議論意見”,只是這么唱诀豁,并沒有表示贊同或者批評窄刘。
? ? ? ? ? 采唐窥妇、采麥舷胜、采葑都采取了比興手法,都以采摘某種植物起興活翩。這是上古時期吟詠愛情烹骨、婚嫁、求子等內(nèi)容時常用的手法之一材泄。也就是說沮焕,在上古時期,采摘植物與性有著某種神秘的或是象征性的聯(lián)系拉宗,至于兩者之間在文化上為何能牽系在一起或如何發(fā)生瓜葛峦树,這與原始交感巫術(shù)有關(guān)辣辫。但若從現(xiàn)代美學(xué)角度來看,以采摘植物起興愛情等題材魁巩,在審美上和愛情上倒也有一定的同構(gòu)同形關(guān)系急灭,因為熾熱的情欲與綠意蔥蘢的草木都可給人帶來勃然的欣悅。所以谷遂,以“采唐”葬馋、“采麥”、“采葑”起興肾扰,在含蓄中有深情畴嘶,形象中有蘊意。
? ? ? ? 每章的后三句竟然完全相同集晚,反復(fù)詠唱在“桑中”窗悯、“上宮”里的銷魂時刻以及相送淇水的纏綿,寫得直露無礙甩恼,如數(shù)家珍蟀瞧。每章句末的四個“矣”字,儼然是品咂条摸、回憶狂歡之情時的感嘆口吻悦污。
? ? ? ? 《詩經(jīng)》中用復(fù)沓雖只更換個別詞匯,但無論更換的是動詞钉蒲、名詞切端,詩意上多有所遞進或拓展,比較典型的如《芣苢》中的“采之”顷啼、“有之”踏枣、“掇之”、“捋之”钙蒙、“袺之”茵瀑、“襭之”,一字之差躬厌,卻記敘了一個完整的勞動過程马昨。近人有認(rèn)為孟姜、弋扛施、孟庸當(dāng)是一人鸿捧,但如果本詩中三姓實指一人,一者整首詩三章全為重復(fù)疙渣,不免過于臃腫拖沓匙奴,毫無意味;二者也與“群婚性的男女歡會”的詩意不合妄荔。因此本文不取此說泼菌。
? ? ? ? ? 本篇在今天看來似乎格調(diào)不那么高谍肤,但音韻諧和,讀來圓美流轉(zhuǎn)哗伯,瑯瑯上口谣沸。若依自古以來的“用詩”體例,拋開其隱含的本意笋颤,作為一首熱烈活潑的情歌來看乳附,也無不可。
【《桑中》的反思探討】
文化人類學(xué)眼中的“桑中”之情
? ? 《毛詩序》云:“《桑中》伴澄,刺奔也赋除。衛(wèi)之公室淫亂,男女相奔非凌,至于世族在位举农,相竊妻妾,期于幽遠(yuǎn)敞嗡,政散民流而不可止颁糟。”朱熹大多是受《毛序》影響喉悴,并舉姜棱貌、弋、庸乃當(dāng)時貴族姓氏為證箕肃。近代研究者往往純從詩意把握婚脱,認(rèn)為全詩輕快活潑,表現(xiàn)了青年男女的熾熱愛情勺像,并無譏刺之意障贸,更談不上是貴族男女淫亂后的無恥自白。
? ? ? ? ? 從詩本身來看吟宦,前者顯然證據(jù)不足篮洁。況且,詩序本就是漢儒以“比興”解詩的產(chǎn)物殃姓,其對詩旨的解釋時有牽強附會之處袁波。后者似乎又過于主觀。按郭沫若《甲骨文研究》云:“桑中即桑林所在之地辰狡,上宮即祀桑之祠锋叨,士女于此合歡垄分⊥鹌”又云:“其祀桑林時事,余以為《鄘風(fēng)》中之《桑中》所詠者薄湿,是也叫倍⊥滴裕”孫作云《詩經(jīng)戀歌發(fā)微》亦有同樣的見解。鮑昌《風(fēng)詩名篇新解》推衍郭氏之說吆倦,認(rèn)為上古蠻荒時期人們都奉祀農(nóng)神听诸、生殖神,“以為人間的男女交合可以促進萬物的繁殖蚕泽,因此在許多祀奉農(nóng)神的祭典中晌梨,都伴隨有群婚性的男女歡會”,“鄭须妻、衛(wèi)之地仍存上古遺俗仔蝌,凡仲春、夏祭荒吏、秋祭之際男女合歡敛惊,正是原始民族生殖崇拜之儀式”,“《桑中》詩所描寫的绰更,正是古代此類風(fēng)俗的孑遺”瞧挤,“決不能簡單斥之為‘淫亂’”。這種文化人類學(xué)的解釋儡湾,可以說是很中肯綮的特恬。
【《詩經(jīng)》學(xué)習(xí)的背景知識】
“采桑”的隱喻
? ? ? 古代中國對人類文明有很多貢獻徐钠,其中一種就是桑蠶培植鸵鸥。中國的絲綢輾轉(zhuǎn)來到古羅馬,風(fēng)靡了羅馬貴族丹皱,因為穿上之后很舒適妒穴,還很涼爽、襯線條摊崭。于是讼油,羅馬人就想象東方有個身形高大、道德良好的民族呢簸。他們稱中國人為“生產(chǎn)絲綢的人”矮台。
? ? ? ? 很多時候,桑林和男女風(fēng)情有關(guān)根时,由此形成了中國文學(xué)的一個自覺或不自覺的母題瘦赫。比如秋胡戲妻,秋胡跑到楚國做官蛤迎,多年之后回家确虱,在桑林看到一個大嫂在采桑,就調(diào)戲人家替裆。結(jié)果回家一看校辩,才知道調(diào)戲的是自己的老婆窘问。
? ? ? ? 《詩經(jīng)》時代,人們還保持著“會男女”和“桑林之祀”的文化空氣宜咒,人們對于“采苫莺眨”的符號意義是直接感知的。而由于時移事遷故黑,隨著文化的改變儿咱,“采桑”對于男女情愛的“興發(fā)感動”的能力漸漸減弱甚至消退了场晶。而到了漢代概疆,以統(tǒng)治者為代表的文明社會主動修改這種“信碼”,使它獲得了倫理學(xué)上的解碼程序峰搪。
? ? ? ? 聞一多的論述就深刻說明了這一點:“文明的進步把羞恥心培植出來了岔冀,虔誠一變而為淫欲,驚畏一變而為玩狎概耻,于是那以先妣而兼高禖的高唐使套,在宋玉的賦中,便不能不墮落成一個奔女了鞠柄≌旄撸”
? ? ? ? 法國漢學(xué)家桀溺的《牧女與蠶娘》也呼應(yīng)了這一說法,他把漢代以前的采桑主題分為三個階段厌杜。第一個階段中奉呛,它的出現(xiàn)總是伴隨著反抗對性禁錮的精神和自由戀愛的激情;第二個階段是道德家的反對階段夯尽;第三個階段中瞧壮,儒家賦予采桑故事以道德的色彩。
? ? ? ? 桀溺說:“關(guān)于桑園主題的前兩種形式匙握,即自發(fā)產(chǎn)生于春祭活動中的情歌和道德裁判家的譴責(zé)咆槽,可以說是這一主題f發(fā)展中的兩個極端。從此圈纺,這個令某些人懷戀而又引起某些人痛恨的內(nèi)容秦忿,便始終搖擺于兩極之間。它的整個歷史似乎就是寬容與排斥的輪次交替蛾娶,或者程度不同地互相妥協(xié)的灯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