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間渗柿,看到簡書平臺上有寫作者說:“寫100萬字的次品个盆,不如一篇優(yōu)品脖岛。”
乍看之下颊亮,好像很有道理柴梆,立志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终惑。它的潛臺詞也很響亮:不鳴則已绍在,一鳴驚人。
可事實上雹有,它包含的認(rèn)知有:
1.不用寫100萬字偿渡,要寫就要出優(yōu)品。
2.100萬字是沒有意義的霸奕,優(yōu)品才有意義溜宽。
3.寫得多一定是次品,寫得少才是優(yōu)品质帅。
4.只有優(yōu)品有價值适揉,其它都不需要存在。
這種邏輯临梗,跟吃了10個饅頭能吃飽涡扼,就一天到晚想著只吃第10個饅頭一樣,目的是試圖投機取巧盟庞,結(jié)果只能徒增笑柄罷了。
再者汤善,誰敢說寫了100萬字什猖,還就全都是次品?
這簡直是侮辱智商了红淡。
在我看來不狮,正是這樣的認(rèn)知令很多人無法開始寫作,更無法持續(xù)寫作在旱。
這種觀點摇零,看似自我要求很高,實際操作中往往變成對創(chuàng)造力的有力禁錮:自我要求高不代表自律桶蝎,很可能只是要面子驻仅、低自尊、在意別人評價登渣、完美主義噪服、糾結(jié)……
越是剛開始寫作的人,越容易有急于求成的心理——
急于被看到胜茧,急于10萬+粘优;急于通過寫作賺錢,急于賺大錢;急于成名雹顺,急于火遍全網(wǎng)丹墨;急于名利雙收,急于登上人生巔峰嬉愧。
可縱觀幾千年的中國文學(xué)史贩挣,李白只有一個,以《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的也只有張若虛一人英染。況且李白也不敢說自己的詩每篇都是優(yōu)品/精品揽惹,張若虛也很可能不是只寫了這一篇詩歌!
真正躬身入局的人四康,在文字堆里耕耘久了搪搏,就知道“小鍋是鐵打的”,就知道現(xiàn)實情況是:沒有數(shù)量足夠多的產(chǎn)品闪金,哪怕是次品疯溺,怎么可能出優(yōu)品?
好像小時候語文課本上的拓展閱讀里哎垦,有這么一個小故事囱嫩,我們姑且叫它《愛因斯坦的第35個小板凳》吧。
愛因斯坦幼時和小伙伴一起做老師布置的手工作業(yè):用泥巴(當(dāng)時肯定沒有超輕黏土之類干凈好用的手工原料)捏一個小板凳漏设,做好后交給老師過目墨闲。
愛因斯坦交作業(yè)時,老師一看到他的小板凳郑口,就睜大了眼睛(不是驚喜鸳碧,是驚嚇),張大了嘴巴:“這世界上還有比這更丑的小板凳嗎犬性?”
小伙伴們聽到老師這么說瞻离,哄堂大笑,齊齊地配合老師乒裆。
沒料到套利,愛因斯坦平靜地說:“有的,這是我做的第35個小板凳鹤耍,前面的34個是這樣的……”
說著肉迫,從書桌里掏出比交給老師那個更歪歪扭扭的一批小板凳來。
這下惰蜜,教室里迅速安靜下來昂拂。
現(xiàn)在想來,這份“安靜”簡直意味深長芭撞格侯!
話說愛因斯坦尚且需要做35個小板凳才能交作業(yè)鼻听,一般人憑什么認(rèn)為自己不用寫100萬字,就可以出起碼一篇優(yōu)品呢联四?
在這一點上撑碴,我特別贊同美國懸疑小說作家丹·布朗的說法。
丹·布朗說:“瓶頸期的解決方法朝墩,就是繼續(xù)寫作醉拓。寫一些沒那么好的作品,反正永遠(yuǎn)不會有人讀到它收苏。但寫作的過程會讓你知道什么是好的作品亿卤。我每寫成1頁,都是已經(jīng)刪掉了10頁的成果鹿霸。”
有人會問排吴,丹·布朗是誰?
我要說他的代表作是《達(dá)·芬奇密碼》和《天使與魔鬼》懦鼠,可能很多人就知道他的功力和江湖地位了钻哩。
如果一個字都不寫,就期待著所謂的“優(yōu)品”橫空出世肛冶,無疑是癡人說夢街氢。這種情形連瓶頸期都不會有,因為一直在瓶底蹲著呢睦袖,到不了瓶子的“頸”部珊肃。
所以,在寫作的路上馅笙,無論萌新還是資深近范,公認(rèn)的都只有一個最佳途徑:寫,持續(xù)不斷地寫延蟹。
那還有什么好說的呢?
寫叶堆,就是了阱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