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評閱讀分享書籍:讀后感《自卑與超越》(奧地利)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自卑與超越》的作者阿德勒,是一個自小就患有駝背的廓俭,身材矮小的人,他小時候一度認為自己又小又丑唉工,很自卑研乒,但是他后來通過了自己的努力,超越了自己的自卑淋硝,像一個正常人一樣結婚成家雹熬,參與社交,并且在心理學分析上形成了自己獨立的分析系統(tǒng)谣膳,但阿德勒的觀點與弗洛伊德的觀點有沖突竿报,通過阿德勒的心理分析我們更能認識自我。
看過《自卑與超越》這本書后继谚,我開始思考烈菌,心理這門專業(yè)的意義在哪?書中說,當一個人被告知僧界,他的言行舉止是自卑的表現(xiàn)侨嘀,這不能解決問題,就像醫(yī)生告訴一個人得了病捂襟,卻不給他開藥咬腕,這是沒有很大的意義的。
心理專業(yè)存在的意義應該是幫助更多的人葬荷,為什么人們需要幫助涨共,因為有很多人不知道活著的意義是什么?人們對生活意義的理解宠漩,會直接決定他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對待生活举反,心理學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人們找到生活的意義。
生活的意義在于對世界發(fā)生興趣扒吁,并與之合作火鼻,并用自己的方式做出對世界的貢獻。那些豐功偉績的偉人之所以被贊頌雕崩,就是因為他們所做的事情為人類做出了貢獻魁索,他們的人生,絲毫不用懷疑盼铁,是有意義的粗蔚。
對于“貢獻”這一說法,我們可能做不到像雷鋒那樣饶火,我們大多數(shù)人只是平民百姓鹏控,也不可能人人創(chuàng)造豐功偉績。但如果用人對社會的態(tài)度來舉例肤寝,思路就比較明晰了当辐,很多無法適應適應社會的人,多數(shù)是對社會有著不好的印象鲤看,這個印象大多數(shù)是來自童年的經(jīng)歷缘揪。
如果一個人小時候總是被傷害,得不到幫助刨摩,那么他對世界的印象就是:這個世界是不友好的寺晌,所以他長大之后就會想世吨,憑什么要對別人好澡刹,憑什么要對世界做貢獻,這個這個世界只會帶給他傷害耘婚,所有人都傷害他罢浇,這個世界欠他的,只有索取和傷害別人,才能讓他感覺一點平衡嚷闭。
那些對世界沒有興趣的人攒岛,實則是他們在用這種方式來保護自己,他們不相信與他人合作會對自己產(chǎn)生好處胞锰,更不相信自己有合作的能力灾锯,所以干脆就拒絕合作。不與世界合作的人們嗅榕,常常表現(xiàn)為自私自利顺饮,不愿付出,不懂得大愛等凌那,但這類人兼雄,卻常常找不到生活的意義。
從人對世界的看法帽蝶,到生活的意義赦肋,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中。對于他人來說励稳,我們對別人的友好和信任佃乘,能幫助他人建立生活的信心,于己麦锯,我們應該對世界多一份興趣恕稠,多一分信任,這樣我們的生活會更有意義扶欣。
本文作者:尚鈺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