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我兒子從北大附小畢業(yè)鸭轮,來到加拿大進入七年級臣淤。加拿大的K12學制,七窃爷、八年級仍然屬于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小學(Elementary School)階段:數(shù)學能掰著手指頭做四則運算就是牛娃了邑蒋,盡是熊孩子在北大附小玩剩下的東西;科學就是游戲按厘;英語開始有些困難医吊,但不到一年熊孩子就變成滿嘴英文的假洋鬼子。兩年里逮京,門門功課straight A卿堂。陪讀老媽子心中暗喜,以為學渣異國變學霸的故事終于在自家上演懒棉。萬沒想到啊草描,熊孩子升入高中(High School),毫無前兆地策严,英語成績就從A”筐當“一聲掉到D穗慕。
陪讀老媽子一時慌了手腳,丟下工作妻导,和老師面談逛绵。最初以為是熊孩子的語言問題,但交流之下倔韭,老師點明:該同學詞匯量確實需要提高术浪,語法錯誤也比本地孩子略多,但最根本的問題跟語言能力無關(guān)狐肢,而是思維問題添吗。該同學的課堂發(fā)言和作業(yè)都沒有表現(xiàn)出批判性思維,達不到中學生的學術(shù)要求份名。最后碟联,老師似乎是在安慰我妓美,說:缺乏批判性思維是她教過的華裔學生共有的問題,所以你也不用太在意鲤孵。
好吧壶栋,我們不是一個人!不是一個人F占唷贵试!但是!到底老師想看到的這個批判性思維是什么凯正?為什么華裔學生會“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維”呢毙玻?
批判性思維,即Critical Thinking廊散,是一個徹底的西方詞匯桑滩,它的根基文化最遠可溯源自蘇格拉底式提問,但這個名詞卻是上世紀中葉才產(chǎn)生的允睹,并迅速成為西方教育界的共識运准,滲透到了K12教育的細節(jié)中。
有諷刺意味的是缭受,這個在西方教育界格外重要的概念胁澳,至今沒有一個公認的、嚴格的的定義米者。加利福尼亞Elon大學的一項研究中韭畸,對老師做了一個關(guān)于批判性思維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那是相當意外:
- 89%的老師認為批判性思維非常重要(對塘雳,人人都說它重要)
- 78%的老師認為自己的學生缺少批判性思維(這比例陆盘,似乎也沒臉只批評華裔學生了吧)
- 19%的老師能清楚地定義什么是批判性思維(81%的老師說不清啥是批判性思維,驚不驚喜败明?隘马!意不意外?F薅ァ)
- 9%的老師對如何教授學生批判性思維有清晰的思路(敢情絕大多數(shù)老師都不會教啊酸员,那怎么好意思說學生呢?)
- 在考核學生時讳嘱,8%的老師自己運用了批判性思維的標準(哎呀呀幔嗦,原來老師您自己也不怎么會用啊,哈哈哈哈嗝Aぬ丁)
與此相對的邀泉,2017年斯坦福大學REAP(Rural Education Action Program)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經(jīng)過四十余年的改革開放,基于對工科大學一年級學生的評測汇恤,中國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比俄國和美國學生至少高出兩到三年的段位(“Freshmen majoring in engineering in China score two to three years above their counterparts from the USA and Russia on a series of math, physics and critical thinking tests (Lu et al., 2017). )庞钢。
你看,明明是美國學生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維因谎,而中國學生批判性思維更強基括,那么為什么”華裔學生缺乏批判性思維“反倒成了中外教育界的共識呢?這里面财岔,除了西方社會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以外风皿,到底有沒有其他原因?
在仔細研讀了幾本西方經(jīng)典批判性思維著作及論文匠璧,并和老師多次交流后桐款,我慢慢搞清了事實的真相:
對華裔孩子來說,比缺乏批判性思維更普遍的問題是:我們的孩子不知道如何用西方教育所期望的恰當方式展示批判性思維能力患朱。
從本質(zhì)上講鲁僚,批判性思維跟常規(guī)思維最大的差別就是對思維過程的反思,所以有人說裁厅,批判性思維是關(guān)于思考的思考(think of thinking)。因此侨艾,在課堂上對批判性思維的評定执虹,是基于學生是否展示出了對自己思考過程的思考。而這恰恰是華裔孩子的弱項唠梨。
總結(jié)華裔孩子在展示批判性思維上的減分項大體有以下四個方面:
- 重結(jié)果不重過程
- 不愛提問
- 追求和諧袋励,回避沖突
- 執(zhí)著“正確”的結(jié)論而非結(jié)論的合理性
重結(jié)果不重過程
我們說了,批判性思維是對思考過程合理性的反省当叭,所以展示批判性思維最關(guān)鍵的茬故,是展示出整個思考過程:為什么我關(guān)注這件事?這件事跟我有什么關(guān)系蚁鳖?我觀察到哪些問題磺芭?我做了哪些調(diào)查?我對收集到的信息做了哪些處理醉箕?我對信息評估取舍的依據(jù)是什么钾腺?我的結(jié)論是什么?下一步我要怎么做讥裤?這些都是老師借以評判學生思維模式的證據(jù)放棒。
然而,我們的孩子更傾向于省略自己所有的上下求索的辛苦過程己英,直接對外捧出一個結(jié)論间螟。孰不知,結(jié)果固然重要,過程卻更重要厢破。這就好比是一道證明題邮府,只寫結(jié)論沒有證明過程,老師也沒法給你評分溉奕。對比加拿大本地的孩子褂傀,哪怕他們最終啥結(jié)果也沒弄出來,啥結(jié)論也沒有加勤,也會口若懸河地大講一頓自己”研究“的過程仙辟。
與此相關(guān)的,我們的孩子普遍缺乏當眾表現(xiàn)欲鳄梅,而且會覺得強調(diào)自己研究過程有自吹自擂之嫌叠国。中華文化的教育從家庭到學校到社會,都是強調(diào)傾聽多于強調(diào)表達戴尸,“能說會道”在中文語境里妥妥地是個貶義詞粟焊。但是展示批判性思維,是真的需要“表演”的孙蒙,否則你腦子里再千思萬緒项棠,老師看不見也是白搭。
不愛提問
提問力挎峦,在批判性思維的展示上至關(guān)重要香追。只要是講批判性思維,一定會說要多多提問坦胶,層層遞進透典。
而國內(nèi)中小學教育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授課為主,好一些的老師會提出問題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顿苇,差一些的就滿堂灌峭咒,學生只有被動接收的份兒。愛提問纪岁、愛質(zhì)疑的學生很可能被老師當成“刺兒頭”凑队,提低級的“弱智”問題會被老師同學嘲笑。
在家里蜂科,我兒子時常吐槽某些加拿大同學頻繁地問“幼稚問題”和”不合情理的問題“顽决,既顯蠢,又占用課堂時間导匣。與加拿大同學比才菠,華裔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普遍較低,很少提問贡定。我們對”好問題“的要求比較高赋访,對”傻問題“的容忍度又比較低,導致我們的孩子有問題也更傾向于悶在肚子里,下課之后找同學蚓耽、朋友去問渠牲,或者回家自己查資料。
這種藏拙無疑忽視了另一個視角步悠,在老師眼里签杈,那些提出”傻問題“的孩子表現(xiàn)出了對學習的熱情和積極的思考,反而更符合批判性思維的理念鼎兽。
追求和諧答姥,回避沖突
有一次,我注意到兒子放學情緒不佳谚咬,問下來原來是課堂討論時有個同學總是跟他作對鹦付,否定他的提案,否定他的觀點择卦。對敲长,他當時用的就是“作對”這個詞。進一步了解秉继,我兒子也承認那位同學的提案很有道理祈噪,人家的觀點的確比自己考慮得更周全。只是他在情緒上不能接受秕噪,說穿了钳降,就是他覺得自己丟了面子。
被別人“不同意”是丟面子腌巾,本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則,該同學表示铲觉,當眾表達“不同意”別人的觀點也很困難澈蝙。
加拿大Brock大學Michael O'Sullivan和PEI大學Linyuan Guo在一篇關(guān)于中國國際生的批判性思維的論文中提到:北美文化追求個人觀點和獨立思考,而中國文化追求大局觀與和諧集體撵幽,因此灯荧,對中國學生來說,當眾表達“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是件很失禮的事盐杂。
在討論中逗载,我們的孩子的主動傾聽能力可圈可點,但對不同意見卻更可能選擇緘默链烈,如果不是原則性問題厉斟,甚至可能會妥協(xié)、順著對方的意思說强衡。而這就成了華裔孩子缺乏批判性思維的一個證據(jù)擦秽。
執(zhí)著“正確”的結(jié)論而非結(jié)論的合理性
這一點倒的的確確是我們孩子在批判性思維上的缺憾。
中華文化同質(zhì)化比較高,也正因此感挥,中華民族有超強的凝聚力缩搅。若說有什么缺點,就是價值觀相對單一触幼,對多樣性的容忍度較差硼瓣。
反映在批判性思維上,我們的教育很重視教授“正確答案”置谦,而且這個“正確答案”還往往是唯一的堂鲤,不是多選的。結(jié)果就是孩子會比較糾結(jié)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霉祸。
然而筑累,在北美,除了一些敏感的政治正確話題丝蹭,比如性別歧視慢宗、種族歧視、宗教信仰之類奔穿,其他方面镜沽,沒有嚴格的對與錯。你可以認為哈利波特會成為下一個伏地魔贱田,只要能從”哈哈哈哈哈哈哈“七本書里找出有說服力的線索缅茉。合格的老師較少評判學生個人觀點的對錯,而是對學生得出結(jié)論的過程是否合理來評分男摧。只要你提供了充分的蔬墩、合理的、有邏輯的耗拓、經(jīng)得住質(zhì)問的論據(jù)拇颅,并且表達方式清晰無歧義,那么結(jié)論本身并不影響評分乔询。
我兒子11年級的閱讀課要讀一本暢銷小說樟插,他讀了幾十頁,很不喜歡竿刁,吐槽男主像個大腦脫線的傻子黄锤。我說:那你就把能證明他是個傻子的證據(jù)寫出來唄。當然食拜,他并沒有這么寫鸵熟。當讀完整本小說后,他的觀點已經(jīng)發(fā)生改變监婶,真正地進入了男主的世界旅赢,理解到齿桃,以男主的生活背景,他做了他認為最正確的事煮盼。這也是批判性思維的一種表現(xiàn):能夠換位思考短纵,并能不斷地反思和修正自己的已有論斷,得出更合理的結(jié)論僵控。
這些年香到,在大學、中學階段出國留學的孩子越來越多报破,培養(yǎng)孩子在批判性思維上秀外慧中無疑能幫助孩子更好地完成學業(yè)悠就。消除上面提到的四個減分項,需要爸爸媽媽的努力充易。
關(guān)注孩子得出結(jié)論的過程
很多時候梗脾,爸爸媽媽只在認為孩子的觀點不對時,才去追問“你怎么得出這個結(jié)論的盹靴?”這樣的追問更像是問責炸茧,不利于鼓勵孩子表達個人觀點。更好的辦法是無論孩子的觀點“對”或“錯”稿静,都應該請孩子解釋他得出結(jié)論的過程惧蛹,這樣既可以幫助孩子反思自己的思考迎献,也可以澄清他推理過程可能的疏漏浪箭。
讓孩子學會多種表達
和孩子聊天討論時矗积,同一件事、同一個觀點悬钳,不妨請孩子用不同的視角盐捷、不同的語言來陳述。多問孩子“如果換一種說法默勾,你能不能講得更好更清楚呢毙驯?”“如果是XXX,他會怎么講這件事呢灾测?”,諸如此類的問題垦巴。
適當扮演專跟孩子作對的魔鬼
當孩子提出一個觀點時媳搪,提出與之相反的觀點與孩子辯論;質(zhì)疑和否定孩子的假設(shè)骤宣;提出一些棘手的境狀讓孩子分析秦爆;等等。由于孩子的閱歷有限憔披,考慮問題也不會很周全等限,爸爸媽媽適當?shù)匕缪菽Ч戆炙保饶荛_拓孩子的視角,又能讓他們對不同的觀點習以為常望门。
如前所述形娇,批判性思維是關(guān)于思考的思考,思考的過程很重要筹误。爸爸媽媽也要經(jīng)常向孩子展示自己的批判性思維桐早,讓孩子學會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
附錄:培養(yǎng)孩子批判性思維的五個Tips和5W1H方法
五個Tips
批判性思維基金會(The 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提出五點小貼士厨剪,幫助小學階段的孩子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能力:
- 澄清(Be Clear):當孩子有沒搞懂的東西時哄酝,鼓勵他們讓人給更多的解釋和例子,讓孩子知道祷膳,困惑人人有陶衅,不懂就要問;
- 準確(Be Accurate):讓孩子養(yǎng)成認真調(diào)查事實直晨、核查真?zhèn)蔚牧晳T搀军;
- 關(guān)聯(lián)(Be Relevant):當討論和處理問題時,既要幫助孩子不偏離主題抡秆,又要鼓勵他們多多聯(lián)想與當前問題相關(guān)的其他主題奕巍;
- 邏輯(Be Logic):培養(yǎng)孩子邏輯思維,問孩子是怎么得出結(jié)論的儒士,檢查他的假設(shè)是否成立的止;
- 公正(Be Fair):培養(yǎng)孩子的同情心、同理心着撩,確保他在思考時考慮到他人的觀點和感受诅福。
5W1H方法
對小學高年級及初中階段的孩子,北美學校常用的訓練批判性思維的5W1H方法拖叙,也很適用于家庭環(huán)境氓润。5W1H即Who、What薯鳍、 Why咖气、 When、Where挖滤、 How崩溪,代表五組關(guān)于誰、什么斩松、為什么伶唯、何時、何地惧盹、怎么樣的問題乳幸,讓孩子從小學會用這些問題來引導自己的思考瞪讼,對掌握批判性思維大有裨益。
- Who: 誰說/寫的粹断?他是領(lǐng)域?qū)<覇岱罚克窍嚓P(guān)利益方嗎?
- What: 說/寫了什么姿染?我有哪些知識背亥、經(jīng)歷是與這篇文章/這本書相關(guān)的?給出了哪些事實悬赏?有沒有遺漏狡汉?有沒有刻意掩蓋部分事實?給出了哪些觀點闽颇?是否考慮了其他可能的觀點盾戴?What類的問題可以喚醒孩子相關(guān)的知識、經(jīng)歷兵多,幫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尖啡、分析文字。提示孩子打開思路剩膘,換位思考衅斩,從多角度看問題。
- Why: 為什么他這樣說/寫怠褐?他要達到什么目的畏梆?我為什么要聽/看?Why類的問題有挖掘機的功效奈懒,可以把思維帶到更深奠涌、更廣的層次,避免浮于表面磷杏。
- Where:事件是在什么地方發(fā)生的溜畅?事件相關(guān)的其他方的人/物 在哪里?說話人/寫作者又在哪里极祸?Where類問題讓孩子懂得不同的地域孕育不同的文化慈格,不同的文化影響人們的思考和交流的方式。
- When:作者/人物是什么時代的人遥金?事件發(fā)生在什么年代峦椰?事件發(fā)展的時間線是怎么樣的?事件發(fā)生的前汰规、中、后還有什么其他重要相關(guān)事件和線索物邑?所有的人都有歷史的局限性溜哮,時代不同滔金,觀念會有很大的差異。同時茂嗓,每個人在自己人生的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心理和行為模式餐茵。即便是同一個人,當遭遇一些特殊事件時述吸,也會有獨特的行為表現(xiàn)忿族。
- How:說話人/寫作者是怎樣得到最終的結(jié)論的?如何把我聽到/看到的與我自己關(guān)聯(lián)起來蝌矛?如果……會怎么樣道批?How類的問題讓孩子回顧所讀的內(nèi)容的合理性,將所理解的內(nèi)容與自身關(guān)聯(lián)入撒、應用隆豹,也可以用“如果……會怎么樣”這類問題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
參考資料:
- Creating a Critical Thinking Classroom By Elon University
- Critical Thinking and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 East-West Dialogue by Michael O’Sullivan & Linyuan Gao
- Debating the Capabilities of Chinese Student for Thinking Critically in Anglophone Universities by Siyi Lu & Michael Singh
-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Classroom...and Beyond by Linda M. Murawski, EdD
- Inequalities in the Pathway to College in China: When Do Students from Poor Areas Fall Behind? by Stanford REAP
- 《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茅逮,作者尼克·布朗璃赡、斯圖爾特·基利
- 《批判性思維》,作者(美)摩爾献雅、帕克
本文僅授權(quán)“閱讀第一”公眾號使用碉考,其他媒體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