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精神扶貧”的良藥
? ? ? ? ? ? ? ? ? --讀《知行合一王陽明》
1.重溫“小悅悅”事件
2011年10月13日,2歲的小悅悅,在廣東省佛山市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相繼被兩車碾壓,7分鐘內(nèi),18名路人路過但都視而不見,漠然而去配阵,最后一名撿垃圾的阿姨把小悅悅抱到路邊并找到了她的媽媽馏颂,幾天后,小悅悅經(jīng)醫(yī)院搶救無效死亡棋傍。
兩名肇事司機和18名路人恐怕都比撿垃圾的阿姨富裕救拉,但是在精神道德層面,恐怕又都比撿垃圾的阿姨“貧困”瘫拣。
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6年亿絮,在今天,在絕大多數(shù)人都已脫離物質(zhì)貧困的今天麸拄,老人路邊跌倒有人扶的仍然是少數(shù)派昧;虐童事件依然屢見報端;食品安全事件依然在驚心上演;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和押金不能退成為考驗國民素質(zhì)和社會誠信的“試金石”......
種種道德滑坡事件不斷挑戰(zhàn)著社會的底線拢切,各種唯利是圖的行為不斷拷問著我們每個公民的良知:靈魂的成長能不能跟得上科技進步和物質(zhì)增長的步伐蒂萎?精神上的荒蕪和心靈上的“貧困”該如何改變?每個人是否都有能辨別是非善惡的良知淮椰?如果每個人都存在這種良知五慈,那么為什么人們不能按照良知去做事去行動?
《知行合一王陽明》這本書在介紹王陽明傳奇一生的同時主穗,著重講解了王陽明心學(xué)的基本思想和邏輯泻拦。以“知行合一”為核心的心學(xué)思想重視心靈家園的構(gòu)建,強調(diào)精神世界與行為活動的一致忽媒,對治愈“精神貧困”争拐、“心靈荒蕪”等“文明病”具有豐富的意義。王陽明的心學(xué)晦雨,是我們這個時代之所需架曹,也是我們每個人之所需。
2.人人皆有良知金赦,人人皆可為圣
王陽明說:每個人心中都有個良知音瓷,良知能知是非善惡,“是非”屬于智慧夹抗,“善惡”屬于道德,圣人也不過是既有智慧又有無懈可擊道德的凡人纵竖,每個人一出生就具備這兩種素質(zhì)漠烧,所以每個人都是潛在的圣人。
只要你按良知的指引去思考做事(致良知)靡砌,那就是圣人了已脓。自然而然致良知的,是圣人通殃;勉強自己而致良知的度液,是賢人厕宗;不肯去致良知的說明他的良知被遮蔽了,那就是愚人堕担。雖然愚人的良知被遮蔽了已慢,但他的良知卻仍然存在。如果能致良知霹购,那和圣賢就沒有區(qū)別佑惠。也就是說,圣和愚的良知是一樣的齐疙,只要肯“致”膜楷,那就是“人人皆可為堯舜”。
盜賊也有良知贞奋。據(jù)說王陽明在廬陵擔(dān)任縣令時赌厅,抓到了一個罪惡滔天的大盜。這個大盜冥頑不靈轿塔,面對各種訊問強烈頑抗察蹲。王陽明親自審問他,他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說:“要殺要剮隨便催训,就別廢話了洽议!”王陽明于是說:“那好,今天就不審了漫拭。不過亚兄,天氣太熱,你還是把外衣脫了采驻,我們隨便聊聊审胚。”大盜說:“脫就脫礼旅!”過了一會兒膳叨,王陽明又說:“天氣實在是熱,不如把內(nèi)衣也脫了吧痘系!”大盜仍然是不以為然的樣子:“光著膀子也是經(jīng)常的事菲嘴,沒什么大不了的√洌”又過了一會兒龄坪,王陽明又說:“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內(nèi)褲也脫了复唤,一絲不掛豈不更自在健田?”大盜這回一點都不“豪爽”了,慌忙擺手說:“不方便佛纫,不方便妓局!”王陽明說:“有何不方便总放?你死都不怕,還在乎一條內(nèi)褲嗎好爬?看來你還是有廉恥之心的局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無是處呀抵拘!”
這就是良知中的羞恥心哎榴,連無惡不作的大盜都有,何況普通人僵蛛!
3.萬物一體
“任何一個人看到一個小孩兒要掉進井里時尚蝌,必會自然而然地生起害怕和同情之心,這說明充尉,他的仁德跟孩子是一體的飘言。
“或許有人會說,哎喲驼侠,那孩子是人類姿鸿,所以才有害怕和同情的心〉乖矗可是當一個人看到飛禽和走獸發(fā)出悲哀的鳴叫或因恐懼而顫抖時苛预,也肯定會產(chǎn)生不忍心聽聞或觀賞的心情。飛禽走獸不是人類笋熬,他仍有這樣的心情热某,這說明他的仁德跟飛禽和走獸是一體的。
“或許有人又疑問:飛禽和走獸是有靈性的動物胳螟,如果他看到花草和樹木被踐踏和折斷時呢昔馋?我確信,他也必然會產(chǎn)生憐憫糖耸、體恤的心情秘遏,這就是說他的仁德跟花草樹木是一體的。
“又有人說嘉竟,花草樹木是有生機的植物邦危,如果當他看到磚瓦石板被摔壞或砸碎時呢?我仍然確信周拐,他也肯定會產(chǎn)生惋惜的心情铡俐,這就足以說明他的仁德跟磚瓦石板也是一體的。這就是萬物一體的那種性德妥粟。
“那么,這種性德是怎么來的呢吏够?這個問題無需證明勾给,它與生俱來滩报,自然光明而不暗昧。
只不過有的人心已經(jīng)被分隔而變得狹隘播急、卑陋了脓钾,然而他那萬物一體的仁德還能像這樣正常顯露的時候,是他的心處于沒有被欲望所驅(qū)使桩警、沒有被私利所蒙蔽的時候可训〈肥啵”
人人都有良知握截,與生俱來,不必外求烂叔。一個有良知的人不會去殺戮同類谨胞,也不會去殘害飛禽走獸,更不會踐踏草木瓦石蒜鸡,因為有良知的人能把天地萬物都當成自己的一部分胯努,對萬物說,我愛著你的愛逢防,痛著你的痛叶沛,傷悲著你的傷悲,快樂著你的快樂忘朝。而那些殺戮同類灰署、殘害飛禽走獸、踐踏草木瓦石的人不是沒有良知辜伟,而是良知被遮蔽了氓侧。
4.為什么不能致良知
為什么我們很多人不致良知呢?用王陽明的解釋來說导狡,就是因為我們?nèi)祟惪偸窃谕獠渴澜绮煌5卣垓v约巷,把外部世界弄得極為復(fù)雜。在和外部世界的較量中旱捧,我們必須絞盡腦汁独郎,反復(fù)思考,如此才能取得勝利枚赡。在明代氓癌,一個富裕家庭的孩子才開始說話,就要背誦詩書贫橙,少年時期就開始接觸“四書”贪婉,目的就是為了考中進士做官,所有精力都用在這上面卢肃,哪里有時間去關(guān)注良知疲迂?在今天才顿,一個孩子的腦子里除了必要的書本知識外,還要被迫上各種培訓(xùn)班尤蒿,他們哪里有時間來關(guān)注良知郑气?當外部世界已成為一個極為復(fù)雜的世界時,我們面對它時腰池,首先想到的不是光明自己的良知尾组,而是如何來適應(yīng)它,如何擊敗它示弓。這諸多的想法就成了私欲讳侨,成了烏云,遮蔽了我們的良知避乏。當我們有一天想要把良知光明時才發(fā)現(xiàn)爷耀,為時已晚,因為遮蔽它的灰塵已成了一座大山拍皮。
雖然如此歹叮,但王陽明還是認為,我們的良知一直在發(fā)揮作用铆帽,只是你不理睬它咆耿。很多人都會對下面例子的判定深信不疑:高樓上掉下一個冰箱來,我們第一反應(yīng)就是逃跑爹橱。而當我們看到高樓上掉下一個嬰兒時萨螺,絕大多數(shù)人的反應(yīng)是去承接。這就是致良知愧驱,遇到冰箱逃跑慰技,是因為我們的良知告訴我們,它是惡的组砚,砸到你會把你砸死吻商,而生是本能,所以要躲開糟红“剩看到嬰兒掉下,良知馬上會告訴我們盆偿,他是善的柒爸,因為他是一條生命,我們的良知對自己的生命重視事扭,當然也重視別人的生命捎稚,所以要去承接。
如果你的良知光明,沒有烏云和塵埃的遮蔽阳藻,它在剎那間給你指引的聲音猶如滾滾天雷晰奖√溉觯可當我們被物欲遮蔽后腥泥,它的聲音雖然微弱,卻仍然能被我們聽到啃匿。那么蛔外,問題就在這里,我們雖然聽到了溯乒,卻不遵循它的指引夹厌,這就是不能致良知了。
我相信裆悄,小悅悅事件中那18位路人矛纹,肯定不會都是良知徹底泯滅的人。在第一眼看見小悅悅時光稼,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或南,內(nèi)心肯定有過短暫的猶豫和掙扎(從現(xiàn)場視頻看,確實有這種跡象)艾君,但他們最終之所以選擇離開采够,并不是因為良心被狗吃了,而是因為他們在現(xiàn)實和利害計較中抑制了良心的作用冰垄。
5.知行合一蹬癌,體驗致良知的快樂
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不缺乏辨別是非善惡的良知,缺乏的僅僅是把良知轉(zhuǎn)化為行為的動力虹茶。
聽從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逝薪,有好的想法就去實施,有惡的念頭就及時制止蝴罪。從身邊小事中做起董济,從一言一行中做起。這絕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洲炊,也不需要我們擁有多么高尚的道德情操感局。事實上,要在生活中長期做一個抱怨暂衡、冷漠询微、麻木的人,往往要經(jīng)常遭受自己良心上的譴責(zé)和折磨狂巢,也是一件蠻辛苦的一件事撑毛。有時候換一種習(xí)慣生活,少些物欲貪念,多謝樂善好施藻雌,學(xué)會做一個心有善意并習(xí)慣于把善意付諸行動的人雌续,反而會比前者活得更輕松,更快樂胯杭。
當我們向他人和社會提供道德服務(wù)時驯杜,我們不僅是把善意帶給了別人,而且還把快樂帶給了自己做个,這就是“贈人玫瑰鸽心,手有余香”的道理,如果我們能經(jīng)常讓自己的道德情感自然而然地轉(zhuǎn)化為道德行動居暖,做到“知行合一”顽频,那么我們的良知就會時時呈現(xiàn),從而體驗到一種由內(nèi)而外的純凈而自足的快樂太闺。
王陽明的心學(xué)糯景,內(nèi)容豐富,博大精深省骂。我只是寫了我的一點點筆記和感悟蟀淮,感興趣的書友們可以抽空閱讀,若有所得冀宴,幸莫大焉仙辟。了解心學(xué)讨彼,讓我們開啟了認識世界的另一扇大門粟害,讓我們更加關(guān)照我們內(nèi)心的世界茫陆,讓我們擁有一顆健康的心靈,讓我們收獲更加富有的精神逃延。
nC[x,?$